最近,他總是喜歡在清晨看到家鄉的群山。山還是山,太陽依然會高高在上。這位55歲的老人也從殘疾走向站立,面對人生的起起落落,走上了"蜂王"之路,帶領當地村民共同緻富......

今年,重慶市北投區金道霞鎮青山溝村村民楊雲剛憑借自己的抗貧意志,榮獲"脫貧先進個人"榮譽。
近日,重慶市公布了2021年5-6月"重慶好人"20周年。楊雲剛作為典型代表自我完善,先後榮獲"重慶好人"稱号。記者走近楊雲剛,帶你去了解他背後的感人故事,如何跟随人生的真實步伐。
從殘疾到新生:他做了一個決定- 養蜜蜂
楊雲剛曾在北集區天府煤礦工作,2003年在一次事故中喪生時年僅39歲。當時,礦井的一根柱子掉了下來,導緻他左大腿根部的骨頭骨折。受傷後的幾天裡,他躺在床上,除了平常的生活,很多事情包括上廁所都要靠妻子來完成。
從經濟上講,隻有原公司支付的工資來養病,孩子隻能去上學借錢左右。一家三口住的巴巴,他的妻子除了照顧年幼的孩子,還要出門打工賺錢,為了謀生。
即使生活條件艱苦,但楊雲剛并沒有抱怨老百姓,沒有享受它的成功,要依靠政府等人的幫助,衣服要伸出手來,食物要張開嘴。"無論多麼艱難,我都必須堅強,過得更好。這是楊雲剛在最難的時候經常鼓勵自己的。
為了能夠早日支援全家人,楊雲剛積極配合治療。2005年,他能夠下床走路,2008年,楊雲剛基本康複,隻剩下一個跛腳的後遺症。雖然身體已經恢複,但生活還是緊繃的。
他明白,等待政府的幫助是被動的,生活隻能靠自己的雙手去拼,才能真正走出困境。這也是他選擇靠自己緻富的意義所在。站了很久,楊雲才終于做出了一個決定——養蜂。
在痛苦和成功之後,走在坎坷的養蜂路上
說到做,野心勃勃的楊雲才剛剛開始從曾經養過蜜蜂的嶽父那裡拿聖經。在嶽父教授的幫助下,他開始探索"中蜜蜂"的繁殖。選擇品種,給蜜蜂築巢,選擇合适的蜜蜂生長環境。這些是他需要學習的技能。
養蜂還需要投入成本,這些投入成本被提高,加上他們自己适度的儲蓄。那時,為了養蜂,
錢可以說是從牙齒裡擠出來的,生活費,可以省錢。
看到養蜂的事情慢慢走上正軌,但就在這對夫婦認為他們可以松一口氣的時候,"敵人"沖了過去。有一天,楊雲剛在檢查蜂巢時發現,很多小蜜蜂突然死亡,蜂蜜已經嚴重受損。看着一團亂糟的蜂巢,楊雲剛驚呆了,自己的心碎了一次,讓他措手不及,也心痛不已。
原來,馬蜂偷蜂蜜,有角的蜜蜂甚至咬了蜜蜂。這是一場疾病危機。害蟲防治是一大難關,不可戰勝,有時半夜去蜂巢裡折騰。但又累了,想想他在床上的日子,他咬牙切齒地堅持着。通過日常觀察、思考、尋找出路,楊雲剛終于總結了檢驗法則。
克服了這個困難,楊雲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堅定。在他的悉心呵護下,從2008年至今,已經從原來的幾箱蜜蜂到100多箱蜜蜂,正式注冊了營業執照。2015年,注冊了商标。
教人們養蜜蜂,把"辛苦"的日子變成"蜜糖"的生活
近年來,在各級政府和城市殘障人士協會的關懷下,楊雲剛剛剛通過農業技術咨詢、資金支援、長期援助等多種形式走上了繁榮之路。在農業技術專家的幫助下,楊雲剛使農場更加規範,建立了殘障人士創業(養蜂)基地,并在重慶市北濟區成立了獨立蜜蜂繁殖專業合作社。
"我會盡力做好養蜂專業合作社的工作,回饋社會和鄉親們。楊雲剛選擇将這段友誼還給社會,驅使小花玉村的村民一起緻富。
2019年,楊雲剛在小花玉村教了30名村民養蜂,并繼續帶動發展。目前,楊雲剛自己家養的蜜蜂有160盒,年均産量超過1000斤蜂蜜;
"艱難地突破困難,努力克服困難。楊雲剛總是說,在自己困難的條件下,咬牙堅持,勇往直前,即使在黑暗中摸索,也不要抛棄自己。
如今,在社會各界的熱情幫助下,楊雲剛帶領小花玉村村民走上了繁榮之路,變得更加平淡和廣闊,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幸福和甜蜜。
楊雲剛表示,他也想做好養蜂專業合作社的工作,驅使更多的人養蜂,把"辛苦"的日子變成"蜜"生活。
上遊記者張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