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日本政客不斷在台灣問題上作妖。
6月3日,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用到了“台灣國内”的說法
6月9日,日本首相菅義偉稱台灣為“國家”;
6月28日,日本防衛副大臣中山泰秀稱“要保護台灣這個民主國家”;
最火爆的是7月5日,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表示,如果中國攻擊台灣,日本政府将認定這是“存亡危機事态”,日本及美國必須共同保衛台灣。

▲麻生太郎 視訊截圖
麻生的言論主要有2點:一方面就是表示會武力介入台海,另一方面“保衛台灣”似乎把台灣當自家的了,因為隻有自己的才談得上“保衛”。
顯然,這還有一種“殖民遺夢”的幻覺。
這裡有一個關鍵問題,那就是一旦台灣有事,日本會不會武力幹涉台海?也就是會不會出兵台海。
與其問“會不會”,不如問“敢不敢”更準确。
就作者的答案是:日本不敢!
原因有2點:
一, 日本不是對手
日本早前有一個幻覺,認為憑其一己之力,無須美國就能壓制中國,但最後發現這是錯的,自2012年交手之後,日本已老實了很多。
在2012年之後,中國不論海警力量、海軍、空軍等各個方向都突飛猛進,單一日本已根本不是中國大陸的對手。
就算是加上美國,早前我們在《》一文中已經闡述過,東亞其實已處于美國戰略極限之外,打打小國也許還可以,但一旦有大國着力,美國便無能為力。
說得通俗一點,就是鞭長莫及。
早年中國一窮二白,中美之間的力量對比極為懸殊,但美國卻在朝戰、越戰相繼失敗,便是最好的證明,更何況今日今時之中國?
關于“帝國張力及戰略極限”理論,越來越多的案例能夠證明其正确性,最近的一個例子就是“黑海交鋒”。
當時作者就判斷,不要說俄羅斯隻是警告性開火,就算是俄羅斯直接擊沉英國軍艦,北約也隻能忍着,最多形成比較嚴重的外交事件,在黑海,北約隻有挨嘴巴的份,就是因為黑海超出了北約的戰略極限,戰則必敗。
後來的一切,正如作者所預計的那樣。普京也很自信的說,即使擊沉英國軍艦,北約也不敢動手,因為它們知道赢不了。
再回到台海,也可以肯定的說,就算是美日聯手軍事介入台海,也是必敗無疑。
二, 日本要付出的代價太大
日本幻想軍事介入台海,那是他有一個錯覺,建立在一個錯誤的估計之上,即中國大陸的攻擊僅限于海上,僅限于對日本海上艦隻的打擊。
然而,這種想法是錯的,如果日本真的敢軍事介入台海,那就是對中國大陸的宣戰,我們的攻擊就不止限于日本海上艦隻,而是會直接打擊日本本土。
試想,在這種情況下,日本打算付出多大代價來保衛台灣?
對中國大陸,台灣是我們出入太平洋的最後戰略缺口,失去台灣不僅意味着領土割裂,還意味着失去這最後的出海口。
日本若是軍事介入台海,也就意味着日本要封死中國大陸的出海口,這是我們絕對不會允許的,無論什麼樣的勢力存在,無論付出多大代價,我們都一定會打通這個出海口。
是以兩相對比之下,如果日本真敢,它要付出的代價之大,将是沒有上限的。而且日本也沒這個實力,以它的體量根本封不住中國大陸。
為了一枚可有可無的棋子,為了堵别人一條路,賭上日本整個國家,日本政客嘴上說說可以,做卻是另外一回事。
既然如此,為何一衆日本高官還口出狂言?
在作者看來,應該有3點原因:
一是日本想“恐吓”中國
與歐洲不同,日本确實是想遏制中國崛起,因為誰也不想自己身邊有一個強大的鄰國。
台灣之于美日,其最大的價值在于牽制與威懾作用,于是日本拉上美國一起來威懾中國大陸不要軍事解決台海問題,便不難了解。
二是為挑動中美對抗
日本自然不希望身邊有一個強大鄰國,但被美國套着狗鍊子也很難受,如果能讓中美對抗最好兩敗俱傷,那對日本就是太好了。
像中山泰秀就直言中俄威脅美國,甚至拿日本偷襲珍珠港來警告這種威脅,直白程度已是非常露骨。
這一點都明白,無須多說。
▲中山泰秀 視訊截圖
三是為日本秋季大選拉選票
這一點應該是主要原因。
菅義偉早就透露過,有可能在東京奧運及殘奧會之後,提前舉行日本大選,于是各路妖魔鬼怪都跑出來作妖拉選票了。
日本今年有兩場重要選舉:一是自民黨将于9月舉行總裁選舉;二是本屆衆議院将于10月任期屆滿,面臨換屆選舉(即大選)。
然而,由于應對疫情無能,自民黨支援率大幅下滑,在最近的地方選舉中慘敗。
菅義偉由于執政能力不足,又無強大背景,是以自民黨内部各派激烈博弈,中山泰秀為了選票,連他老爸都搬出來了,聲稱當年阻止通過“中日友好條約”的5個議員中,他爸爸就是其中之一,由此可見中山為了選票有多拼。
同樣,在選舉菅義偉接任安倍時被二階俊博擺了一刀的麻生派,也準備卷土重來,麻生太狼不斷踩紅線,為的就是博取日本國内保守派及美國的支援,麻生一慣是個大嘴,很像地主家的傻兒子。
是以綜合起來說,日本出兵台海它不敢,其政客在台海問題上稱“國家”、“保衛台灣”之類的,不過是為了秋季大選在打“台灣牌”,為自己博取關注、拉選票罷了。
真實的情況是,台灣民進黨“頭号軍師”邱義仁透露美國根本不支援“台灣獨立”;美國自己也表示“我們支援強健的美台非官方關系,我們不支援台灣獨立,我們完全了解其敏感性”;日本官方也聲明,政客言論不代表日本政府立場,“一個中國”政策從未改變。
當下中國早已不是從前,對于台灣,我們決不允許再度出現領土割裂的情況。我們本着和平解決台海問題的最大誠意,但也絕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如果未來有一天,非使用非常手段不可,雖然很大機率美日不敢幹涉,但本着料敵從寬的原則,我們也要作好萬全準備,考慮到即使有美日幹預,還能全勝。
日本曾以工業日本打農業中國,本來應該形成降維打擊,對中國有碾壓性優勢,結果卻被農業中國擊敗,這說明日本注定不是中國對手。如今中國VS日本,當同樣是工業文明對工業文明時,并且中國的工業體量遠超日本,日本就更應該謹慎。
日本需要頂注意的一個問題,是如今中國早已不是1894年、也不是1931或1937年了。
▲菅義偉 視訊截圖
今天是7月7日,相信都不會忘記那一夜的“盧溝橋事變”。
整整84年了,一切我們都未忘記,中國也早已不是當年的中國。
曾有一個提問,中國為什麼能在國際社會越來越硬氣?
其中一個高贊回答是這樣的:
“當它們可以揍你的時候,它們連找個冠冕堂皇的理由都嫌麻煩;
當它們反複派軍機偵察你的時候,證明它們沒有十足的把握;
當它們用輿論攻擊你的時候,證明它們靠打架已經很難占到便宜;
當它們跟你坐在談判桌上的時候,證明他們已經需要和你妥協了;
你往前翻翻曆史,就會發現他們這幾百年來沒有一點變化,本質上都是一個路子,
而你,已經今非昔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