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平潭:開窗看海,這裡風景獨好

作者:中國日報網

平潭四面臨海,盛産花崗岩。祖祖輩輩就地取材,以條石、毛石、青石等塊狀石料為牆體的主要材料,建造出極具地域特色的民居,成為海島文化和曆史的縮影。

近年來,在平潭,以石厝為基礎打造的民宿,伴随國内的消費更新和文旅産業的火爆,乘着國際旅遊島的東風,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良機。

旅遊火了,民宿借勢崛起

夏日北港,天藍海藍。坐落于平潭北港村海岸邊的九月·石厝人家,遊客絡繹不絕。“融入建築美學和生活美學的漂亮石厝,一石一瓦,一廳一室,交織着現代與傳統的碰撞。”遊客對石厝人家給予這樣的點評。

2017年,平潭旅遊股份有限公司與福建九月生态旅遊公司達成合作,在平潭探索民宿“專業化托管”模式,引進知名民宿品牌“九月美宿”團隊,全權委托經營石厝人家二期項目,進行專業化運作。

這是一次國企、民企的聯手,民宿業主是平潭旅遊股份有限公司,全權負責項目前期選址、規劃、設計、建設、裝修、配套等,“九月美宿”團隊則按照漁、樵、耕、讀四大傳統文化理念,進行專業化、品牌化營運。

2016年8月,國務院批複實施《平潭國際旅遊島建設方案》,平潭旅遊發展自此邁入了新紀元。秉持“原生态+現代化”理念,實驗區在體制機制、政策措施、業态融合、公共服務、環境保護、扶貧富民、市場營銷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先行先試,推進平潭全域旅遊高品質發展。

位于平潭君山東麓的北港村,率先開啟一場石頭“活化”的實驗,積極引入台灣的文創團隊和文化元素,打造集文化創作、民宿體驗、休閑旅遊為一體的特色主題村,兩岸創客集聚于此,北港村搖身一變成為年接待遊客量超50萬人次的“文創村”。

不僅是北港,民宿業點燃了平潭鄉村振興“新引擎”,把海島“沉睡資源”轉化為“旅遊經濟”。

為避免單一的旅遊發展模式,平潭秉持“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發展理念,通過整合自然、曆史人文等方面資源,立足各村資源禀賦,推動民宿産業特色化。

明晰标準,打造平潭“範”

從無到有、從有到盛的民宿行業,在平潭的發展曆程也曾跌跌撞撞。最初面臨的難題,是從業者難以取得經營資格、監管方責權不明晰等。

對此,實驗區動作頻頻,對民宿外立面、消防安全、衛生安全等進行指導和規範,明确民宿經營的辦理程式。2018年4月,出台《旅遊民宿管理辦法(試行)》,在全省首創民宿經營備案制。

“還記得去年第一次申請民宿備案時,前前後後花了一個多月,今年再次為新民宿申請備案,受理7個工作日後就出證了。”東庠島潮汐民宿負責人張猛對平潭營商環境大為贊賞,新政出台後他辦證僅需“跑一趟”,片區流程由實驗區行政審批局流轉,省時又省力。

今年初,實驗區推動民宿業“一業一證”改革,将一個行業多個許可證件合并為一張載明相關行政許可資訊的經營備案碼,将民宿業涉及許可證辦理流程由4個階段縮減為2個階段,時限從19個工作日壓縮至7個工作日。

“随着平潭民宿行業的增長,原有的管理辦法在實際操作流程上制約了現有民宿的發展,根據實際情況,今年我們再次對原有民宿管理辦法進行重新梳理與流程優化。”實驗區行政審批局民生服務與資格資質管理處三級主任科員楊萍說。

政策落實,開拓投資新藍海

在平潭,旅遊業朝着“政府主導與市場需求相結合”的模式穩步發展,不少民宿開發者坦言,民宿是值得長期投入的新藍海。

背倚青山,面朝海灣,位于磹水村的平潭讀旅·藍眼淚兩岸藝術民宿,獨守着一片蔚藍海景。“平潭旅遊産業發展規劃清晰,市場環境有秩序,創業前景也更為廣闊。”負責人鄧存表示,福建正全力打造“全福遊、有全福”品牌,“讀旅”民宿也着力建構“全福遊、有全福”營銷,民宿專注于城裡、山裡、海裡系列概念,已覆寫廈門環島路、永定土樓、南靖土樓、平潭島、湄洲島等旅行地。

令從業者安心紮根的,源于實驗區“店小二”式服務——

去年初疫情發生之時,平潭出台支援涉旅企業應對疫情共渡難關八條措施及實施細則,通知已備案且達到獎補要求的民宿送出相關材料申請獎補。截至去年底已兌換獎補民宿223棟,撥付獎補532萬元。

實驗區旅遊與文化體育局制定《平潭“岚宿之星”評選工作方案》,從鄉村旅遊民宿的外部環境、建築與布局、服務設施、服務品質要求、管理與效益等5個方面對參選民宿評選打分,首批推出10家“岚宿之星”,活動還進一步促進各旅遊村與各民宿業主互相學習交流,發揮民宿産業推動鄉村振興重要作用。

……

針對遊客對于高品質旅遊産品的迫切需求,平潭還制定《鄉村民宿産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着力打造若幹個旅遊特色村暨民宿重點村,加快建構與國際旅遊島相适應的鄉村民宿旅遊産品體系,按照“田園風光型、水鄉漁村型、景區依托型、文化創意型、紅色旅遊型”的特色主題,優化鄉村民宿發展布局。(林霞 王鳳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