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河南日報用戶端記者 王延輝 通訊員 張溫良 李明 劉象乾/文 劉栓陽/圖

2021年10月27日《河南日報》21-22版
金秋時節,黃帝故裡新鄭,喜訊頻傳:10月12日,河南省2020年度營商環境評價成果釋出,新鄭市在全省104個縣(市)中排名第一,也是唯一一個達到地級市優秀水準的縣(市)。
9月28日,《光明日報》公布了由中國中小城市高品質發展指數研究課題組、國信中小城市指數研究院聯合釋出的《2021年中國中小城市高品質發展指數研究成果》,新鄭在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排名中位列第38位,穩居河南縣域發展“首席”。
一個個榜單,一項項排名,标注新鄭争先進位謀出彩的奮鬥印記。
新鄭,為什麼能?“沒有等出來的成功,隻有拼出來的精彩。”這是新鄭給出的響亮回答。
拼在一線,幹在實處。在新鄭,黨員幹部“身入”基層、“心到”基層,日行步數頻頻重新整理紀錄,練就“腳力”硬功夫,在破解問題、推動發展、為民服務中“走”出新天地。
事靠人為,事在人為。激揚幹事創業的幹勁和豪情靠的是什麼?這離不開一套工作法引發的深刻變革。
從去年6月份開始,新鄭市全面推行“用腳步丈量工作法”,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廣大黨員幹部躬身入局、苦幹實幹,堅持目标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自覺在改革發展的主戰場、安全穩定的第一線、服務群衆的最前沿,撲下身子、邁開步子,深入大街小巷、城鄉角落、項目一線,到基層中去、到實踐中去、到人民中去,清“淤點”、通“堵點”、解“難點”,推動問題在丈量中發現、工作在丈量中落實、作風在丈量中轉變、民心在丈量中凝聚。
砥砺初心使命,厚植為民情懷。如今,新鄭黨員幹部正用“辛苦指數”一步步換取經濟社會的“發展指數”、人民群衆的“幸福指數”。
腳步丈量發展空間——蹚出一條與高品質發展“同向”之路
發展好不好,擂台賽一賽。10月14日至15日,新鄭又擺出“擂台賽”,16個鄉鎮(街道、管委會)負責人一一登場“彙演”。
在新鄭,每一季度,由新鄭市主要上司帶隊,對全市高品質發展進行集中觀摩測評。這是一項長抓常新的“規定動作”,也是對“用腳步丈量工作法”推動各項工作落實成效的現場檢驗。
——在“腳步丈量”中,産業“鍊”起來、“筋骨”壯起來。
僅僅幾個月時間,從山東招引落戶到薛店鎮的高森包裝項目已建成投産。12000平方米生産工廠中的房間敞亮幹淨,碼放整齊的各色易拉罐高高聳立。
此項目總投資3.7億元,主要生産鋁制兩片式易拉罐,年産量7億隻、年産值2.6億元。易拉罐生産出來,直接供給相距僅幾公裡的雪花啤酒、金星啤酒配套使用,同時可滿足周邊300公裡啤酒飲料企業用罐需求。
“新鄭黨員幹部‘腿兒勤’,上門問需,有求必應,項目從開工到投産僅用半年時間。”河南高森包裝容器有限公司負責人對這樣的速度直呼“想不到”。
堅持“項目為王”,新鄭牢固樹立“高品質發展是硬要求、高端産業招商是硬任務、落地投産是真本事”的理念,建構起簽約、開工、投産“三個一批”項目滾動實施格局,盤活存量、做大增量、激活變量,以高品質項目建設塑造競争發展新優勢。
“當年簽約、當年拿地、當年開工、當年建成、當年投産”的項目建設速度已成為新鄭經濟發展的“新常态”。
在新鄭電子資訊産業園,威斯荻克柔性線路闆及高清攝像頭生産基地項目、銳傑微晶片封測項目已于去年雙雙量産,其中,銳傑微晶片封測項目月封裝晶片達4000萬顆以上,填補了河南內建電路産業空白。今年新引進的尊紳光電顯示模組項目已進入廠房内部裝修階段,投産在望。
“腳步丈量”優化營商環境、助企解難,新鄭電子資訊産業園企業紛紛入駐,跑出“當年簽約、當年建成、當年投産”的速度。圖為勞工在銳傑微科技集團生産工廠中的房間加緊生産。
這個由深圳合豐泰光電集團投資建設的重點項目,總投資51億元、規劃生産線22條,核心産品包括LCD模組與AMOLED柔性顯示模組等,廣泛應用于手機、車載顯示、電視、智能穿戴等終端領域,項目建成後,年産柔性顯示模組1500萬片,年産值可達40億元。
與尊紳光電顯示模組項目相隔不遠,總投資30億元的華思光電柔性顯示電路闆和軟硬多層高精密電路闆項目也在如火如荼建設之中。“企業服務專員隔三岔五就來企業走訪,随時協調處理項目建設中的各種問題,在新鄭創業發展,沒覺得‘一摸黑’,而是‘一家親’。”鄭州華思光電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楚偉由衷感慨。
用“腳步丈量”,一個個問題被“打撈”、被破解,企業隻管一門心思謀發展。
或許很多人不知道,河南首家、淮河以北唯一的電子元件清洗廢水污水處理廠就建在新鄭。而建設這個污水處理廠正是“腳步丈量”企業需求的結果。
在走訪企業時,發現電子資訊企業對專業污水處理需求大,為此,新鄭下大力氣投資2億元建設專業污水處理廠,不僅實作含鎳等5類重金屬污水的零排放,而且做到中水二次利用。在全省縣(市)率先設立電子資訊産業基金,首期規模10億元,助力好項目快落地、早見效。
一個項目,形成一個新的增長點;一批項目,擎起一個新的增長極。通過“芯”“屏”關聯、鍊式延伸,新鄭市已招引落地合豐泰顯示模組、華思光電、銳傑微、威斯荻克等電子資訊産業項目15個、總投資超200億元,電子資訊産業在新鄭“立”了起來。
服務企業就是服務大局。新鄭市把“用腳步丈量工作法”與“萬人助萬企”活動有機結合,企業有了“金牌店小二”“首席服務員”。
“俺是服務企業的。”這句話時常挂在新鄭市科工信局副局長馬向東的嘴上。受汛情、疫情的疊加影響,企業生産經營出現較大困難,黨員幹部往企業跑得更勤了。
企業可以享受到哪些惠企紅利?助企幹部當起政策“宣講員”,精心幫企業申報各類專項獎補資金和項目。
原來園區入駐企業少,現在多了,用電負荷功率不足怎麼辦?馬上冬季了,企業用氣咋保障?黨員幹部當起企業困難的“化解員”,組織用電保障推進會,協調解決企業用電問題;新鄭市政府與河南省天然氣儲運有限公司簽訂儲氣協定,保障重點企業冬季用氣需求。
有企業反映融資困難、貸款利率高等問題,黨員幹部當起“聯絡員”,組織銀企對接會,積極幫助企業暢通融資管道。
“腳步丈量”纾的是企業之難,解的是發展之困。“多虧政府部門精準幫扶,強化用工、資金、用能等要素保障,企業很快克服了汛情和疫情影響。”河南達利食品有限公司常務廠長陳燦鵬信心滿滿地說,“今年企業定的産值是15億元,完成全年目标問題不大。”
“隻要用心用情做好服務,企業自然會給咱好評。”馬向東介紹,截至目前,新鄭市累計走訪企業509家,摸排問題369條,累計解決銷号問題309條。
——在“腳步丈量”中,樹起營商環境的新鄭品牌。
“最新全省營商環境評價中,新鄭位列全省縣(市)第一,這正是踐行‘用腳步丈量工作法’結出的‘果’。”新鄭市發改委主任張勇說,新鄭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高品質發展的“命門之穴”來抓,城市吸引力和競争力不斷增強。
在新鄭市政務服務中心,1634項審批服務事項全部進駐大廳辦理,企業不出“一件事”專區即可一站式辦結所有事項。每個月,進駐大廳視窗機關的“一把手”走出辦公室、走到視窗前,全方位全流程體驗企業和群衆辦事便利度。
為解決營商環境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新鄭市結合“用腳步丈量工作法”,創新推出“三個一”工作模式,即進駐大廳視窗機關黨組每季度研究一次政務服務專項工作,“一把手”每月聽取一次政務服務專題彙報,“一把手”每月到視窗體驗,并把“三個一”落實情況列入月績效考核。
據新鄭市政務服務和大資料管理局副局長李水英介紹,各機關“一把手”通過日常體驗、交叉體驗、受理體驗,從多種角度、以不同身份,切身感受發現辦事過程中的流程不優、運轉不暢、效率不高等堵點、難點問題,建立問題台賬逐一銷号,助推了各部門政務服務整改提效,促進了審批服務優化提升。
曾幾何時,“拿地即開工”是一種願景,如今已成為現實。新鄭推行“标準地”出讓,實施“基坑支護和土方開挖”“主體施工”分階段辦理施工許可證模式,助力企業“拿地即開工”,工程項目全流程審批實作最短22天、最長61天。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施工圖圖審費用由地方财政“買單”,切實降低企業成本。
用腳步丈量,積尺寸之功,新鄭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在鄭州市首個建成并投用縣級市資料共享平台,實作了申請人身份證、營業執照的“免送出”“刷臉辦”;運用資訊化“區塊鍊”技術,在全省率先開發建設公共資源交易“蓮鶴”不見面開标大廳,新鄭市作為全省唯一縣級市交易平台入選世界銀行“中國省級電子采購系統評估項目”試點。
所有審批“集中辦”、綜合受理“一窗辦”、“一件事”一次辦、聯合輔導“內建辦”、證照歸集“省事辦”、智慧政務“智能辦”、資料共享“快速辦”,政務服務網覆寫到村(社群)、實作“就近辦”“立即辦”……營商環境正成為新鄭“金字招牌”。
“營商環境是一個地方政治生态、社會生态的綜合反映,也是一個地區軟實力、競争力的重要展現。”新鄭市委書記馬志峰表示,營商環境樹起新鄭品牌,釋放出“強磁場效應”。
目前,新鄭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223家,現有市場主體突破10萬家,集聚24所大中專院校,引入銀行機構16家,成為全省擁有市場主體、大中專院校、進駐銀行最多的縣級市,建構起了以電子資訊、健康食品、高端商貿物流等為主,生物醫藥、智能裝備制造、高端文旅等新興産業加速崛起的“三主三新”現代産業體系,高品質發展不斷拓展新空間、跑出“加速度”,推動縣域經濟“成高原”。
腳步丈量民生福祉——走出一條與人民群衆“同心”之路
日月星辰,映照的是城市理想,更是人間煙火。夢想與現實在溱洧河畔交織,責任與擔當在具茨山下激蕩。
腳步丈量民情,實幹赢得民心。在新鄭,黨員幹部循民聲、順民意、應民需,腳步丈量得越多,群衆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解決得就越多,老百姓綻放的笑容也就越多。
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讓人民生活幸福這個“國之大者”,新鄭深入實施“用腳步丈量工作法”,高品質推進城鄉建設和管理。
最動人心弦的變化,往往就在身邊,往往就在看得見、摸得着的幸福。
——在“腳步丈量”中,城區“煥新”百姓“舒心”。
花木扶疏、綠草如茵、幽徑蜿蜒、景觀雅緻,良師園、英才園、慧童園順着府西路東側一字排開,成為市民“鬧中取靜”的一方樂園。
人民路與府西路交彙處改造建立的良師園,市民徜徉其中,怡然自得。
可能你無法想象,以前這裡垃圾遍地、髒亂不堪、擁擠逼仄,猶如一塊“城市傷疤”。
嬗變來自哪裡?來自“腳步丈量”,走進群衆的門,走進群衆的心。這片區域,原是新鄭老一中所在地,學校拆遷後,部分老住戶遲遲不願搬離。
“想留住老一中的學校記憶。”“周邊苑陵中學、實驗國小、幼稚園連操場都沒有,騰出來地給孩子們建操場吧。”“建遊園、停車場,老百姓就近也能休閑健身。”……在反複征求群衆意見的基礎上,改造順着群衆期盼的方向推進。
良師園裡,三棵需幾人合抱、亭亭如蓋的法桐保留下來,樹池坐凳圍在四周,人們坐在綠蔭下,回想老時光;設立生态停車位282個,有效緩解停車難,孩子安全上下學及家長接送孩子造成交通擁堵的問題迎刃而解。
李秀珍是新鄭一中退休教師,她時常會到良師園附近轉一轉、散散步,“看着美景,聽着孩子放學後的歡聲笑語,心裡美滋滋的。”
百度地圖上,南北連通人民路、黃水路的府西路和連接配接中華路的府後街都是“無中生有”的道路。從無到有,改出的是舒适愉悅的環境,連通的是黨心民心。
見縫插綠、擠空建園,越來越多的城市邊角在黨員幹部腳步丈量中“蝶變”為市民紛紛打卡的遊園。
新鄭有着2700多年的鄭韓文化,鄭韓故城城牆下,正延伸出美麗的風景線。鄭韓故城鄭新路兩側,曾經的違建一一拆除,城牆透了出來,古樸典雅的帶狀公園,設有曆史文化景牆、廊亭等,綠地、花木錯落有緻。“有不少小年輕拍婚紗照都選這個地兒。”附近居民對家門口的變化贊不絕口。
見縫插綠、擠空建園,越來越多的城市邊角在“腳步丈量”中“蝶變”為市民打卡的遊園。圖為鄭新路鄭韓故城城牆附近改造出的生态景觀
腳步丈量,丈出民之所需,量出民之所盼。目前,新鄭打造多功能街心遊園55個,建成軒轅湖濕地公園、洧水公園、十七裡河省級濕地公園等大型城市公園13個,縣級以上道路廊道建設全覆寫,全市森林覆寫率達31.5%,建成區綠地總面積達18875.1畝、綠地率達36.7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6.21平方米。
幸福就在綠水青山間。一株株樹木、一塊塊綠地、一座座公園,一條條綠道,在不斷點綴、疊加、融合,彙聚成新鄭的綠色肌理,組合出人們的詩意生活。
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問效于民,越來越多的老舊小區也在陸續上演“變形記”。
“打掉16堵牆、拆除130個煤棚,騰挪出2000平方米的空間,建192個停車位、3個遊園,還可以配建日間照料中心等公共基礎設施。”新華路街道黨工委書記儀剛對糧食局家屬院片區正在進行的改造“如數家珍”,“黨建引領下,按照‘完整社群’的理念,整片區改造,樓院貫通,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家園。”
這片區域曾是典型的無主管老舊樓院集聚區,8個老舊小區,20棟樓被一堵堵牆分隔開來,管線密布、雜亂無序、出行不便,生活品質更無從談起。黨員幹部在“腳步丈量”過程中,反複征求群衆意見,想思路“破題”、拿措施“破局”,老舊小區“逆生長”,日漸舒朗、愉悅。
改出幸福感、造就獲得感。目前,新鄭市已改造提升老舊小區63個、背街小巷36個,按最高額度15萬元直接補貼既有住宅加裝電梯,更多“憂居”變“優居”。
“很多問題和情況,必須用腳步一點點丈量才能發現,有時候還會有意外的驚喜。”儀剛深有體會地說。
新華路街道黨群服務中心就是由一個閑置已久、淪為收廢品的場所改建而成。閱覽室、健身室、群衆文化活動室、紅色教育展廳等一應俱全;還專門成立了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中心,讓更多有志之士和群體找到依靠,在經濟發展和基層治理中發揮光和熱。
人民路東段,一處由舊倉庫改造的“大旺商”農貿市場今年開張以來,人流熙攘。新煙街道黨工委副書記高留偉說,他們在走訪中發現路邊舊倉庫長期閑置,而附近缺少農貿市場,随即聯系倉庫業主,尋找投資經營商家,并很快改建成功,老百姓在家門口買菜便捷舒心,就像“逛商場”。
“腳步丈量”夯實責任,一件件事辦到群衆心坎裡。新鄭市政務服務中心裡,設有老年服務專區,還專門設立“辦不成事”反映視窗,無差别受理群衆訴求,采取“受理—告知—協調—督辦—跟進—回訪”閉環工作機制,已解決11起疑難問題。
一個城市的品質和魅力往往藏在細節之中。新鄭深入踐行“用腳步丈量工作法”,高水準推進精細化管理,以“序化”保暢通、“潔化”促提質、“亮化”增顔值、“綠化”美環境,用細心耐心巧心“繡”出城市高品質。
人們期盼已久的10餘條斷頭路打通,新增停車泊位1.1萬個。細緻排查道路通行照明情況,處理坑槽、更換人行道磚、提升改造窨井蓋,守護人民群衆“腳底下的安全”。
“兩步路戶外助手”APP下載下傳在城市管理從業人員的手機裡,記錄的不僅是腳步,更是随時發現的問題。“問題及時上傳系統,能現場解決的,立即聯系人員解決,不能立即解決的,跟進落實、限期整改。”新鄭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執法大隊副大隊長高栓柱說,全面推行“路長制”“街長制”,數字化城管基本實作全域覆寫,城市管理問題處置率達99.8%。
牢記曆史責任、弘揚工匠精神、下足繡花功夫、鍛造鑽石品質,在“腳步丈量”中,新鄭做實“裡子”、提升“顔值”,努力讓基礎設施更加經久耐用,打造經得起曆史檢驗和風險考驗的“堅強城市”“韌性城市”。
——在“腳步丈量”中,鄉村振興鋪展壯美畫卷。
每逢傍晚,城關鄉敬樓村,現代化的體育公園燈光明亮。下沉式觀演廣場、綠植長廊、塑膠跑道、羽毛球場、籃球場人聲鼎沸,村民休閑鍛煉、樂在其中。
半年多前,這裡還是一片荒地。“原來這有個廢棄老磨坊,周邊垃圾成堆,清理後整出20多畝地,荒地搖身一變成公園。”年近花甲的敬樓村黨支部書記敬書貴臉上洋溢着自豪,“‘腳步丈量’把咱老百姓做夢在想的事兒變成了現實。”
敬樓村體育公園
在城關鄉黨員幹部“腳步丈量”中,閑置荒地、閑置廠房、閑置學校、閑置村部、閑置宅院等162處“五閑”資源被一一摸排出來,盤活土地278餘畝。收閑為用,變廢為寶,解決了美麗鄉村建設用地、産業發展用地和建設資金三個瓶頸,為實施鄉村振興激發活力、增添動力。
咋利用這些閑置資源?“聽群衆意見,讓村民參與,多動腦子,少花票子,重面子也重裡子。”城關鄉梳理出百姓呼聲最高的五個方面,因地制宜建設小講堂、小書屋、小廣場、小遊園、小舞台,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文化服務短闆,讓無人問津的“五閑”資源,成為群衆流連忘返的好去處。
“腳步丈量”催生新風貌。
觀音寺鎮唐戶村,古色古香的村落,一處美連成一片美。荒溝變成水系遊園,污水溝經過處理種上蓮藕和養魚,原本的“蒼涼荒地”變身“荷塘月色”。
唐戶以前三面環水,如今南水北調幹渠繞村而過,形成四面環水之勢。“俺村像極了一個島村,一點不比城裡差。”村裡越來越美,經營采摘園的村民劉瑞霞對自己的生意充滿信心。
與唐戶相去不遠的潩水寨村也是一個古村落,潩水河繞村而流,照映出寨牆、拱橋、亭台、農家,仿佛置身江南水鄉。路暢街淨、村容整潔、水渠連通,一片茂密棗林掩映着的孟莊鎮酒孫村也“賣”起了風景。新村鎮裴李崗村、龍湖鎮泰山村建設美麗鄉村精品村,成為“網紅村”。
通過“用腳步丈量工作法”,各鄉鎮全面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建設、鄉風文明建設、集體經濟培育,建成農村人居環境示範片區4個、示範村11個、示範街道23條,建立“五美庭院”2000戶,完成122個行政村改廚改廁改水、132個行政村生活污水集中處理,村容村貌整潔有序,一幅現代版的“富春山居圖”在新鄭廣袤鄉村徐徐展開。
“意莫高于愛民,行莫厚于樂民。”圍繞群衆“急難愁盼”,新鄭在“腳步丈量”中幹好幹實一件件讓群衆“咧嘴笑”的事,讓發展更有溫度、幸福更有質感。
腳步丈量使命擔當——探出一條與作風建設“同步”之路
猶如“蝴蝶的翅膀”,“用腳步丈量工作法”在新鄭掀起的是一場影響深遠的深刻變革。
腳步聲裡見初心。“很多問題坐在辦公室裡看不到,坐在車裡看不到,隻有眼睛向下、腳步向下,經常撲下身子、沉到一線,去一步步丈量,既‘身入’又‘心到’,才能真正把情況摸實摸透。”馬志峰深有感觸地說。
“十三五”時期,新鄭市在抓百城提質與文明建立的過程中,很多問題便是在基層發現的,隻有走到、看到,才能想到、辦到。為此,探索出了“用腳步丈量工作法”,發動黨員幹部深入基層發現問題,走進群衆了解困難,更精準有效地解決問題。
這是一個調查研究的過程,走的是群衆路線。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策權。用“腳步丈量”就是要練好調查研究這一“基本功”,用好調查研究這一“傳家寶”。
這是一個“從群衆中來,到群衆中去”的過程,也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推動工作落實、密切聯系群衆、轉變工作作風,在新鄭,用“腳步丈量”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
——在“腳步丈量”中,夯實使命擔當。
“踐行‘用腳步丈量工作法’,就是要沉下去、走下去,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儀剛評價說,“一勤天下無難事,從被動到主動,激發幹事創業的内生動力。”
以往是各幹各的,現在是“擰成一股繩”一起幹。踐行“用腳步丈量工作法”,黨員幹部不光盯着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再在單個系統裡“打轉”,而是從“單幹”轉為“聯幹”。
貨車進不來、也出不去咋辦?新港産業集聚區區域内規上企業限行問題甫一“丈量”出來,和莊鎮、科工信局、交通運輸、交警、環保等多部門的黨員幹部就坐在了一起,分析問題、研究對策,有效解決運輸難題。
牽扯到老舊小區改造,街道辦、消防、住建、規劃等多部門也聯合起來。牽扯到重點項目,多方協調會開起來,圍着項目轉、奔着問題幹。
用“腳步丈量”,讓問題清單、需求清單、任務清單、責任清單高效對接起來,黨員幹部以“幹事業好比釘釘子”的精神迎難而上、狠抓落實、做出成效。
——在“腳步丈量”中,轉變工作作風。
“天下大事,必作于細”,作風建設的小切口,打開的是一個大的工作面,成為推動發展的“原動力”。
簡政放權做好“減法”,服務群衆做好“加法”。今年以來,進駐新鄭市政務服務中心的行政事業機關和社會化服務機關自我加壓、積極創新,共推出創新便民措施78項。
腳步丈量連着真知與行動,腳步丈量連着實情與決策,腳步丈量連着黨心與民心。新鄭市通過深入踐行“用腳步丈量工作法”,讓廣大黨員幹部在工作開展中多些望聞問切、少些閉門造車,多些抽絲剝繭、少些囫囵吞棗,多些穿針引線、少些各自為政,找到了征集民意的“探測儀”、分析問題的“顯微鏡”、解決問題的“金鑰匙”,扭轉了幹部“宅”在機關接不到地氣、“浮”在面上聽不到真話的不良作風,推動各項工作落實落細,讓人民群衆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如今,新鄭市黨員幹部都動了起來,在一步步“丈量”中實作從“想我幹”到“我要幹”、從“力所能及幹”到“擔當作為幹”、從“亦步亦趨幹”到“善作善為幹”三大轉變。
——在“腳步丈量”中,鍛造過硬隊伍。
“用腳步丈量工作法”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的具體實踐,是踐行群衆路線的必由之路,是新鄭建設現代化全國一流中等城市的重要抓手。在一步步“丈量”中,情況在一線掌握、決策在一線形成、問題在一線解決、作風在一線轉變的同時,能力也在一線錘煉。
人民群衆蘊藏着無窮的智慧和力量。新鄭黨員幹部主動走向基層,去擷取“帶露珠”的一手資料、采集“冒熱氣”的生動案例、學習“接地氣”的群衆語言,為推動發展摸清“底子”、開出“方子”、探索“路子”。
“隻有走進群衆的門,才能走進群衆的心。”梨河鎮黨委書記高智軍說,黨員幹部深入群衆,談心、問需,增強做好群衆工作的能力,讓一個個沖突有效化解在基層。
基層一線是磨砺幹部最好的曆練場。下基層、接地氣,扛重活、打硬仗,才能磨砺擔當重任的真本領寬肩膀。多做幾回“熱鍋上的螞蟻”、多捧“燙手山芋”,在“腳步丈量”中不斷攻堅克難,增強的是駕馭複雜局面、應對風險挑戰的能力。
“腳步丈量”在平時,關鍵時刻顯擔當。今年汛情、疫情期間,辛店鎮鎮長王燕感觸很深:“黨員幹部腳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才會裝有多少群衆的期盼。黨員幹部在暴雨中涉水涉險,老百姓就會扛上沙袋堵缺口;黨員幹部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群衆就會主動配合、自我管理。”
“門看門,戶看戶,群衆看幹部。”“腳步丈量”淬煉的是初心使命、鍛造的是過硬隊伍。通過“用腳步丈量工作法”,新鄭市累計發現問題3517個,解決問題2980個。
“金杯銀杯不如群衆的口碑”。一個個問題的解決,換來的是老百姓的點贊和叫好,而老百姓的褒獎又轉化為黨員幹部接續奮鬥的強勁動力。這是一個同頻共振、互促共進的良性循環。
“如果我們把新鄭的每一寸土地都丈量一遍,把每一個小問題、每一處不足都發現解決、整改提升,建成現代化全國一流中等城市的目标就能早日實作。”馬志峰堅定地說。
腳步丈量永遠在路上。新鄭建立健全“用腳步丈量工作法”長效機制,實行上司帶頭、常态丈量、循環丈量、對賬銷号、評價考核、激勵獎懲等6項制度,同時實施周抽查、月督促、雙月評議、半年總結、年終考核制度,并将效果作為評價上司班子工作實績的重要依據。
一個“全員丈量、全域丈量”格局在新鄭已然形成。“用腳步丈量工作法”成了新鄭推動高品質發展的一種工作思路、一種工作理念和一種責任機制,内化為黨員幹部的思想自覺、外化為自覺行動。
歲月的河床上,夢想在閃閃發光。每一個追夢的姿态,都将定格為曆史;每一滴奮進的汗水,必将澆灌出未來。
最大氣磅礴的書寫,是用腳步在大地上書寫。在不懈的“丈量”中,在堅實的步履中,新鄭向着現代化全國一流中等城市奮勇前進,努力以一域出彩為全局添彩。
時間屬于奮進者,曆史屬于奮進者。
編輯:陳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