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下,正是小鳥孵化的時節,已有40多隻幼鳥在沈陽猛禽救助中心得到救助,其中猛禽有30多隻,其他鳥類幼鳥十多隻。對于這些幼鳥孤兒,小型的采用人工喂養;對于大型猛禽黑耳鸢(音同冤)的幼鳥孤兒,則借鑒國外方式,利用一隻失去飛行能力、且剛剛産蛋的大鵟(音同狂)做“代理媽媽”。實驗中,大鵟對小黑耳鸢十分憐愛,它緊緊用腹部抱着小黑耳鸢,雖然小鸢已經奄奄一息,大鵟仍不肯放棄。
幼鳥孤兒忙壞救助中心
6月16日,沈陽晚報、沈陽網記者從沈陽猛禽救助中心了解到,該中心從5月初起陸續接到市民熱線,截至目前,收留來自各處的幼鳥孤兒達40餘隻,為曆年之最,而往年猛禽救助中心春夏收到的幼鳥則為十餘隻。随着猛禽救助中心影響力的擴大,大連、遼陽也有市民撥打救助熱線,救助中心為這些在外市的幼鳥進行全程的救助指導。
救助中心的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些幼鳥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在超市、居民小區裡被遺棄到路邊箱子裡的小鳥;還有一部分是從鳥巢中掉落的亞成體小鳥(注:亞成體指動物已經離開父母獨立生活,但還未性成熟)。很多市民從鳥販手中買來不法手段掏到的幼鳥回家飼養,由于無法勝任繁瑣的飼養工作,又将小鳥遺棄,造成了大量鳥類“孤兒”,這種問題十分棘手,給猛禽救助中心帶來很大的飼養壓力。
孤兒被放進“養母”窩裡
在猛禽救助中心,對幼鳥一方面采用人工飼養,另一方面,中心還借鑒國外經驗,利用中心産蛋大鵟的母性來哺育其他猛禽幼鳥,好能更加适應野外生存。
前不久,猛禽救助中心一隻失去飛行能力的大鵟下了兩顆蛋,但大鵟的蛋并未孵出小鳥。救助中心的負責人王維彥說,嘗試讓大鵟哺育的幼鳥必須是大型猛禽的幼鳥,它們體形差不多,大鵟不易辨識。上周,一位經營輪胎店的店主給猛禽救助中心送來6隻幼鳥,其中3隻長耳鸮,2隻黑耳鸢,1隻普通鵟,其中2隻黑耳鸢僅有3天大,且為大型猛禽幼鳥,于是中心嘗試将它們放在大鵟的窩裡。
“養母”用體溫溫暖小鸢
由于這些黑耳鸢孤兒長得很像大鵟幼鳥,它們被放到窩裡後,便引起了大鵟媽媽的注意,大鵟站在窩上一直望着它們。2隻小黑耳鸢被送來時狀态不太好,它們的身體十分虛弱,漸漸的大鵟來到窩裡将黑耳鸢孤兒“抱”在了自己的身體下,用羽毛蓋住小鳥,利用自己的體溫溫暖它們。
第二天,黑耳鸢因身體過度虛弱而死亡,但大鵟仍不離不棄地抱着它們,看着兩個“孤兒”的死去,大鵟顯得十分心疼,從業人員将它們拿走時,大鵟仍戀戀不舍。
據專家介紹,這隻大鵟主動抱幼鳥的行為說明了它的母性十足,能勝任這份工作,接下來中心救助的大型猛禽幼鳥,将嘗試繼續讓大鵟媽媽哺育。
沈陽晚報、沈陽網記者徐微微
圖檔由愛鳥志願者韓斌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