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都輝煌②

澎湃問吧

“五百年中國看北京,一千年中國看開封,三千年中國看西安,四千年中國看洛陽。”按照現在通行說法,中國有八大古都:西安、洛陽、北京、南京、開封、安陽、杭州和鄭州。如果算上曆史上的割據政權、民族政權都城,總數達兩百多個。為什麼八大古都,河南占四個?哪些城市算是古都中的“元老”?它們在漫長曆史中留下了怎樣的輝煌?本期問吧西北大學絲綢之路研究院副院長席會東繼續為大家解答。

古都輝煌②

商朝為何頻繁遷都

@披星戴月地吃哈密瓜:商代為什麼每隔幾年就換個地方辦公,從河南到山西,再到河北,再回河南?

席會東:商代确實頻繁遷都,《尚書》記載商人“不常厥邑”,《史記》記載先商從契到湯共8遷,商代600餘年從湯到桀共5遷,前8後5,一共13遷,但也不是每隔幾年就換,有些都城沿用時間很長,早商亳都沿用180多年,中期盤庚遷殷後270多年沒有再遷。商人頻繁遷都的原因也是商代研究焦點問題,百餘年來形成以下幾種主要觀點。

1.河患說:東漢人首先提出王國維、顧颉剛等學者倡導的河患說,認為黃河中下遊水災等天災是遷都主因。

2.遊牧說:近代學者丁山提出、民國郭沫若贊同,認為先商和早商屬遊牧經濟形态,是以頻繁遷都。

3.遊農說:近代學者傅築夫提出,翦伯贊等贊同,認為商代農業技術不高,刀耕火種長期耕作同樣土地肥力和産量遞減,需要遷都改換耕地。

4.逐礦說:美籍華人考古學家張光直提出,認為青銅是商代維系統治的戰略資源,需要遷都尋找新的銅和錫礦。

5.去奢說:先秦《墨子》等文獻提出,漢儒大力倡導,認為遷都可以讓王室貴族去奢行簡,找回初心,砥砺前行。

6.内鬥說:解放後的郭沫若等強調階級鬥争的學者多持此說,認為王室内部、王室與貴族、王室與巫族、王室與貧民間的内鬥是遷都主因。

7.擴張說:商人奪取天下、鎮撫夏遺民、征東夷、淮夷、鬼方等方國是商代遷徙的主因。

綜合來看,商人13次遷都原因不盡相同,但商代5遷的主要原因是内鬥和擴張,去奢說和逐礦說基本不成立,水患說和遊牧說在早期和特定某次遷都時具有一些說服力。

商代都城選址不同都城各有側重,但不外乎山川形便、經濟富庶、交通便利、近親禦敵幾個方面的原因。新都選址主要考慮當時的主要問題和沖突,以都城作為解決當時主要問題、化解主要沖突的重要途徑,都城選在有山川形勝、經濟富庶的地區,并通過營建城防設施,部署精銳軍隊等方式,自然就可以保證都城安全。

@oxford:殷都面積有多大?宮殿布局是什麼樣的?

席會東:殷都是指商代中晚期都城安陽殷墟,沿用兩百多年,面積36平方千米,比25平方千米的中期都城鄭州商城大不少,與漢長城規模相當。殷墟宮殿區布局的主要特征是宮廟壇墓四位一體,生死合一,聖俗交融。宮殿為方形院落,坐北朝南。

古都輝煌②

殷墟遺址内景

知名古都的前世今生

@donottag:為什麼西安會成為多朝古都?它有啥天然優勢嗎?

席會東:西安成為中國第一古都,不外乎山川形勝、天府金城、天下之中、農牧間際、東西彙通幾點,三山一河高屋建瓴四塞形勝、八百裡秦川富饒天府、相容農牧華戎兩種優勢、融彙歐亞絲路多元文明是其天然優勢。

@澎湃網友MJNfMr:洛陽因為一系列的網紅視訊和文旅推廣忽然火了,能不能談談洛陽的興盛與衰落?

席會東:河南衛視一系列晚會傳統題材的樂舞現象級封神,扛起了中國傳統創新傳播大旗,值得稱道。

西方人說五百年中國曆史看北京,一千年中國曆史看開封,三千年中國曆史看西安,我認為可以向前後延伸:四千年中國曆史看洛陽,因為夏和早商都城都在洛陽,一百年中國曆史看上海,四十年中國曆史看深圳。洛陽因天下之中、四方彙融、根脈所系、法統地域而興盛,但也因四戰之地、兵家必争、資源有限、運河衰落、陸海轉換而衰落。

@山有木兮卿無意:西安和洛陽哪個才是十三朝古都?

席會東:王朝數量主要取決于統計标準和口徑,如果統一标準的話,洛陽應為15朝,多于西安的13朝,但做統一王朝西安比洛陽時間長不少。西安市西周、秦、西漢、新莽、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13個王朝,洛陽是夏朝、商朝、西周、東周、西漢、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朝、唐朝、武周、後梁、後唐、後晉等15個王朝。

@熊:開封是不是易攻難守而不宜做古都?

席會東:開封做過167年的北宋都城,滋養了一個中國文化和經濟盛世,位列第五大古都,曆史證明在當時是适合做都城的。開封位于豫東平原,沒有像長安、洛陽那樣易守難攻的山川形勝,且容易遭受河患,相較而言确實易攻難守,但也具有交通便利、運河樞紐的優勢,魏國都城大梁城和北宋汴梁城都盛極一時,是以西方人采用一千年中國曆史看開封的說法。沒有山川形勝,北宋就将全國精銳禁軍屯駐在開封周邊,人造長城,解決安全問題。是以都城選擇因時因地因人而異,要考慮當時的主要問題和沖突,隻要能解決問題的就可以做都城。

@布衣之俠:南宋都城有什麼特點?

席會東:最大的特點有兩個,一是外城依山而築形狀不規則類似腰鼓,而是宮城皇城做南朝北而非坐北朝南,在古都中獨樹一幟。這主要是受到地形地貌的影響,也因為杭州隻是臨安,而是法律和名義上的都城。

古都輝煌②

《鹹淳臨安志》中的《皇城圖》

@WIND CHIME:西夏都城的布局大緻是什麼樣子,它的曆史沿革什麼樣?

席會東:西夏都城興慶府在今銀川,地居甯夏平原中心,在宋邊城懷遠鎮城基礎上經三十餘年改擴建而成,沿用近200年。興慶城周長十八裡,受地形水體影響形成東西寬而南北短略偏西南的長方形城市,受唐長安城和宋開封城形制影響,城内有皇城和呈方格網狀的30餘坊,作為居民區、作坊區和市場區,城内佛寺衆多,後被蒙古人摧毀。

責任編輯:黃雅竹

校對:丁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