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動機
校園暴力,是一個沉重的話題。在一次次校園暴力事件中,本應朝氣陽光的少年,卻戾氣纏身。問題少年的這般變化,不僅困擾着家庭、個人,也影響公共安全乃至社會發展,畢竟,今天的少年将成為明天的社會中堅。是以,從中央到地方,都将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作為社會治理的一大重點。在推進這項工作的過程中,甘肅省張掖市探索出一條新的路徑。這一新辦法有何獨特之處?效果如何?《法制日報》記者近日進行了探訪。
□ 本報記者 周文馨
□ 本報通訊員 李鵬年 湯棟國
隻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國中學生劉某沒有忘掉的不僅僅是被看女同學的容顔,還有一群男同學的拳腳相加……被圍毆的原因,也僅僅是多看了一眼。
諸如此類令人啼笑皆非的理由,往往卻是當下校園“小霸王”們施暴“名正言順”的借口。
近年來,全國各地校園暴力事件層出不窮,有的甚至觸目驚心。如何祛除施暴者的戾氣、還校園一個晴朗的天空?
地處河西走廊中段、以“張國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的甘肅省張掖市,通過多年實踐,探索實施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全響應計劃”并首建虛拟專門學校,采取“成長導師制”對問題青少年進行精準矯治,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效。近日,《法制日報》記者深入張掖市對此進行調查。
極端案例敲響警鐘
焚香叩頭盟誓、訂立幫規幫約、手提砍刀收保護費……5年前被公安機關依法打擊的“冷血十三鷹”青少年違法幫派,在今天的張掖市高台縣,仍是一個揮之不去的夢魇。
“他們自封‘蚊子’‘蒼蠅’‘大炮’等代号,不僅是學校裡公認的‘小霸王’,還與社會閑散青年勾連,插手處理民間糾紛,動辄刀棒相加,行為令人發指。”高台縣委政法委副書記鄭尚勇對此記憶猶新。
記者了解到,這一幫派5個月間實施搶劫、盜竊、搶奪、故意傷害、非法拘禁、敲詐勒索、聚衆鬥毆、尋釁滋事等犯罪行為達9起。該團夥22人被當地法院依法判處15年至4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其中6名當事人未滿18歲。
“這是高台縣在新中國成立以來涉案人數最多、涉案罪名最多、涉案未成年人最多、影響最為惡劣的幫派。”鄭尚勇告訴記者,這一極端案例同時為高台縣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敲響了警鐘。
痛定思痛。高台縣随後将這一題材拍攝制作成《“冷血十三鷹”折翅警示》。在該團夥覆滅後的幾年裡,影片被當做“活教材”進入各個中國小作警示之用。
與此同時,高台縣積極探索破解之道,對青少年違法犯罪問題展開專項調研。
“我們調研發現,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單靠學校教育難以奏效,需要整合政府各部門資源優勢進行綜合治理。”鄭尚勇告訴記者,在深入調研基礎上,高台縣率先提出在全縣建立一所虛拟專門學校的思路。
據介紹,高台縣虛拟專門學校由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任校長,全縣6所中學為直屬管理班級,社會閑散青少年由司法局設立集中教育班,對有不良或嚴重不良行為的在校學生、社會閑散青少年以及假釋緩刑、刑釋青少年等進行針對性矯治。
“成長導師”精準矯治
“現在感覺好多了。”從宣洩室走出的王小強(化名)擦去額頭的汗珠,如釋重負。與值班老師一番交流之後,他一臉輕松地離開了心理咨詢室。
王小強是高台縣第二中學初二的學生。性格孤僻的他,仗着身體強壯,經常因為一點小事就動拳頭,與同學發生口角後,他還一度打傷同學,被“警察叔叔叫去教育過”。
令老師們驚訝的是,這段不光彩經曆成了他的資本,有些學生開始向他靠攏,私下稱他“老大”,并幫忙“代勞”欺負他們“看不慣”的同學。
在與持有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資格證6年之久的教師陳瑞娟數次談心和其他系列針對性措施的幫助下,目前王小強變化很大,處理同學關系變得冷靜,性格也逐漸開朗起來。
盡管受到“開小竈”的特殊待遇,但王小強其實一直都不知道,自己成為該縣虛拟專門學校的學生已達半年之久。
“被建檔矯治的學生在校内的學習生活與别的學生沒有任何不同,其個人資訊高度保密,管理分層授權,避免了因為‘貼标簽’可能帶來的二次傷害。”高台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姚天成就何為“虛拟”向記者如是解釋。
姚天成告訴記者,将問題青少年插花安置在轄區内适宜的義務教育學校或職業教育學校,同時避免了建設“實體專門學校”場地、師資等問題,實作了教育資源的有效利用。
“我們經過摸底,共建立問題青少年檔案274份,其中直校班218人,集中班56人。”姚天成告訴記者,虛拟專門學校實行動态管理,每季度對一年内沒有發生過不良行為的青少年登出其檔案,至目前已轉化184名,轉化率67%。
記者了解到,針對這一人群,高台縣聘任法制安全教師、心理輔導教師、技能教育訓練教師等專門師資組建“成長導師”團隊,對其進行“一對一”“多對一”精準矯治。
在矯治過程中,虛拟專門學校實行法德并舉,尤其側重于通過法制講座、模拟法庭等形式,強化問題青少年的法制意識,深埋法治種子。
“通過針對性矯治,全縣多所中學基本杜絕了在校學生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的事件,虛拟專門學校的作用初步顯現。”姚天成告訴記者。
“全響應計劃”祛惡習
“今天有不良行為的問題青少年,如果不及時加以矯治,走出校門就極有可能成為以後違法犯罪的主要人群。”張掖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餘鋒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采訪時說,張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把問題青少年的教育矯治置于平安張掖建設的大背景下思考謀劃,并在全市推廣虛拟專門學校“高台經驗”。
“手段單一、資源分散、矯正效果不明顯是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教育工作的瓶頸。”餘鋒告訴記者,張掖市以虛拟專門學校建設為抓手,采取三個“就地抓”全面實施“全響應計劃”:黨委政府上司“就地抓”,整合政法及綜治成員機關的優勢,合理分班教學,并重視效果評估;家庭學校社會“就地抓”,采取虛實結合保密抓、多種管道配合抓、三位一體綜合抓,優化内外環境;公檢法司“就地抓”,讓公檢法司發揮力量協助矯治問題青少年,突出教育的主題性、平等性和專業性。
“目前,全市各縣區已實作虛拟專門學校全覆寫。”餘鋒告訴記者,下一步張掖市将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強化教育教學機制建設,完善問題青少年社會治理機制建設,同時完善相關考核管理機制,“通過實施‘全響應計劃’變‘獨角戲’為‘大合唱’,幫助問題青少年祛除惡習,健康陽光地成長”。
記者了解到,目前張掖市虛拟專門學校的矯治對象多集中在高中。餘鋒表示,下一步将根據青少年心理、生理的成長規律未雨綢缪,逐漸将國中有不良行為的學生納入到矯治範圍内及早進行有效幹預。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明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