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兒時的記憶 松針小籠包

印象中,吃籠屜蒸的包子,鋪底為松針是最好的,就好比太太們買包,是一定要整張皮革上印滿了L和V組成的圖案,才是進階的。對松針的執拗,可以追溯到兒時的記憶,可惜我記性不好,已然記不得80年代在小濱樓吃小籠包的樣子,隻有翻閱網上的資料,從低畫質的錄像中覓見了。排滿前廳取餐的人群,高聳的蒸屜下面忙碌的白案師傅們,蒸騰着白霧的蒸屜被師傅雙手舉下來,撣開濃厚的白霧,使筷子靈活輕巧的穿梭于盤子與包子之間,接着是一個個喉結上下翻動的畫面,大快朵頤的愉悅。味道是後來在吳抄手店裡尋得的,久違的松針清香和着包子面皮的香甜,四溢飄散,讓我恍惚。吃完包子,要隐秘的嗅一嗅飽含了油脂的松針,這奇怪的舉動是否來源于意識的釋放,我不得而知,不過多年之後店裡把松針改為了紗布,讓我再無奢望。而今想起,記憶的畫面究竟為何,是一口下去粉紅肉丸上嵌着些許的蔥綠?還是一盅濃稠的大骨豆芽湯?又或是蒸騰的白霧,接踵的食客,四溢飄散的松針清香?我都模糊不堪,不能确定。不過,在那充滿煙火氣的某個角落裡,我的母親一定是看着我的小嘴吧唧吧唧,滿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