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于頭條号: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之前在武夷山聽過一樁奇事。
彼時約了熟人去他店裡談事,停車後,我們一行人從沿街店面往裡走去。
衆所周知,武夷山以茶聞名,沿街地段的黃金店面十有八九都是茶葉店。
當時剛好趕上做茶季,不少店門口有人擺了一大筐毛茶出來,坐在小闆凳上,在店門旁挑茶梗、挑老葉片。
當時,麻花還在納悶,這麼多茶,光靠手工逐一去挑,那不是得等到猴年馬月?
那位本地通熟人,順勢接過話茬,是是是,現在都是用色選機居多,效率更高。
不過别人擺在店門口挑茶,也有他的道理。
你想啊,一方面他們要守着店做生意,沒客人時,手頭根本沒事可做。另一方面,在店門口挑茶,還可以招攬些客人。
等遊客路過時,正常沒見過做茶的,或多或少都會有些好奇,駐足下來觀望。
這時候,再順勢向遊客講解一二,請他們進店喝茶,多多少少都能促進成交幾率。
據我所知,很多守店賣特産/賣雜物的,都會進一點茶放在店裡,然後自己坐在門口表演挑茶、搖青之類的技藝,讓自己成為景點的一部分,來錢更快。
聽完熟人的一番指點,麻花恍然大悟,原來如此!
《2》
采茶、做茶、泡茶,對茶鄉原住民來說,是日常生活中再常見不過的事。
以至于,覺得熟悉的地方根本沒有風景,早已經習以為常。
但對外地遊客來說,看什麼都是新鮮的。
武夷山的紅茶、岩茶,武夷山的風景,武夷山的特産美食,武夷山的人文景點……
滿眼都是新鮮,滿眼都是好奇。
但是近期的光景特殊,不提倡紮堆出行,旅遊業大為受挫。
各處景點的遊客都不多,冷冷清清,機票、酒店、景點門票,清一色在打折讓利,特别優惠。
昨天,有朋友發來一個連結,說是他在網上看到這個茶山遊的廣告,看了後還挺讓人心動的。
點開一看,确實,條件挺誘人的。
三天四夜的武夷山茶山遊,包住宿,包車票,包門票,報名費僅需近萬元,提前加入還可以搶到内部優惠價。
成功報名後,可以享受到的福利有很多。
包括但不限于,五星級酒店住宿标準,三餐均是高标準自助餐,出門豪車接送,正岩茶山景區路線遊覽,名師現場講解、授課、指導,親自體驗武夷岩茶的采茶搖青揉撚等過程,親自當一回茶農……
接着,最最最重磅的一點大驚喜是,市場價5W一斤的正岩核心岩茶,可以放開喝,随便喝,不限量。
偶買噶,光是最後這點,就已經讓人覺得值回門票了,超級劃算啊。
認真算下來,可比自己掏錢買茶喝劃算多了。
要不是接下來還要忙雙十一,麻花都忍不住沖動,想要去體驗這番超值的茶山遊了,報名費也不貴,左不過少買一個香奶奶的包。
但能一次享受這麼多的項目,從成本效益看,這報名名額搶到就是賺到啊。
但靜下來後,轉念一想,覺得這不對。
準确來說,這背後的套路實在太多了!
《3》
市場價值5萬的岩茶,真的能放開喝?
五萬這個标價,令人玩味。
要知道,這兩年的天價茶管控很嚴,每斤售價最高不得超過6W。
市場價值五萬多的武夷岩茶,幾乎可以稱為現階段岩茶标價的天花闆,沒有比這再高的了。
那試問,這價值這麼高的岩茶,究竟是牛欄坑肉桂?還是慧苑老叢水仙?還是核心正岩山場裡的珍稀名叢?
亦或者在制茶工藝方面表現突出,是名師、大師親手做出來的高端茶?有獲得官方權威評審認證?
在一切都不得而知的情況下,難免讓人感覺心裡不踏實,不靠譜。
萬一這個茶山遊促銷廣告裡,自稱市場價值五萬的茶,實際能賣出的價格不過百元出頭。
跟獨幕喜劇裡一百八一杯的宮廷玉液酒那樣,摻了大量水分,價格虛高,該如何處理?該如何申請售後?能不能退款?這一切都是未知數。
另外,就算可以無限量放開喝好茶,那也未必就能劃算。
跟自助餐的模式一樣,現場參與時可以放開喝,不限量,但前提是不能打包帶走。
人的胃容量有限,就算是喝茶幾十年的老茶客,一次性喝下六、七泡岩茶,那也是夠夠的。
再喝下去,先不說茶醉頭暈乏力的問題,估計還會把自己撐成水牛,實在沒有這個必要。
這樣想想,買的沒有賣的精,古來便是真理!
《4》
另外,從茶山遊的時機看,也值得玩味。
十月、十一月份的武夷山,适合旅遊。
因為現在的天氣不冷不熱,太陽也不曬,去爬山/看茶山/看風景時,不會讓人熱得滿頭汗,也不會冷到讓人在寒風中凍得瑟瑟發抖,天氣剛好。
如果是單純看風景,體驗武夷山的風土人情,現在這個時機正好。
再加上,趁着淡季過去,酒店住宿價格不貴,遊覽景點還不用排隊、人擠人。
但如果是,到了十月底,再去茶山遊,體驗岩茶的制茶文化。那很顯然,時機不對。
因為,現在根本不是岩茶的制茶季!
要想看岩茶的采茶、搖青、揉撚,那得五月多的時候過去。
不過,去的時候要做好心理準備。
因為現場負責采茶的,不會是年輕貌美的小姑娘,而是中老年的阿姨輩居多。
阿姨們在認真采茶,專心投入時,手速都非常快,根本顧不上攀談和閑聊。
而且,不少采茶工們,隻會說方言,不會說國語交流。
要想從中學到采茶樂趣,難。
另外,武夷山現在的制茶主流,以機器搖青和揉撚為主,極少有手工參與。
雖說,提到岩茶加工宣傳時,全網的圖檔、視訊等,均以手工搖青常見。但這與實際做茶脫節。
因為,現在能保留手工做茶,極少。
而且,手工搖青未必能做出好品質,因為搖一篩茶,極度考驗臂力和腰力,并且這一搖就是好幾個小時。
萬一搖到一半,手酸了,沒勁了,搖不動了,反而會白白浪費一篩好茶,耽誤快節奏的做青流程。
考慮到現在的人力成本極高,除了少量頂級岩茶,像牛肉之類的,量少,各家分到的量都不多,極金貴。
也唯有這樣級别與咖位的岩茶,才值得老師傅們親自上手,少量做一些手工搖青的岩茶。
其餘的,大多數作秀罷了。搬起水篩搖一兩下,等到錄影機一放下,還是照樣放進做青機裡,省時省力高效率。
對廣大茶友而言,喝茶時,沒有必要講究手工與非手工這類概念。
不管黑貓白貓,逮着耗子就是好貓。
不管手工搖,還是機器搖,風味表現出色,才是硬道理!
對茶山遊來說,遊客們能夠親自體驗到的制茶項目,用身邊一位茶農朋友的話來講,都很假。
采茶,随手采幾下茶樹嫰梢的青葉,采着玩。
搖青,排着隊每人上前搖那麼幾下,跟去寺廟敲鐘一樣。
在業内人士眼裡,這些旅遊景點的體驗制茶項目,清一色就跟鬧着玩一樣。
要知道,做茶是一項技術活。光是學做青,就得當好幾年學徒才能出師。
不僅如此,做茶還是一項苦活、累活,經常要通宵熬夜。
企圖讓普通遊客,體驗真正的制茶生活,本身就是天方夜譚,太脫離實際!
更何況,進入下半年後,比起體驗采茶、做茶。對遊客而言,更值得體驗的,是武夷山的鬥茶文化。
因為,現階段的武夷山,大大小小的鬥茶賽接連不斷。
但凡是上一定規模的,都設有大衆審評席位的。
不管是誰,隻要到了現場,都能喝到幾杯茶。
比起看假兮兮的手工搖青做茶表演,去參加熱鬧的鬥茶,顯然更有意思啊。
《5》
武夷山是旅遊與茶葉并重的旅遊城市,風景不錯。
既能看風景,又能喝好茶,還能順便學點茶知識,這樣的茶山遊概念,這幾年特别火熱。
就個人而言,麻花也覺得,實地走茶山對學茶有幫助。
看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
看成百上千篇寫武夷山的文章,不如親自到實地,看一看,走一走,喝一喝茶,來得更切實際。
不過和所有團遊項目一樣,在報名之前,要多留幾分心眼。
警惕隐形消費,提防強制捆綁消費,斟酌是否有誇大宣傳之處……
畢竟,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看似誘人的條件背後,要留心隐藏的陷阱!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95">更多關于岩茶的知識</h1>
喝岩茶茶醉?喝岩茶翻江倒海?喝岩茶滿口煙味?村姑陳給你支支招
茶友來信,一般岩茶的烘焙期有多長?這要從岩茶的火功說起
就在剛剛,我喝了一泡普洱味的武夷岩茶
賣茶服、賣水、賣岩茶,我親眼目睹了一場岩茶“大師”們的表演
奇葩,冷後杯底不香,就不是正岩岩茶?茶圈驚現辨識岩茶的神操作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