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保護:未經授權允許,嚴禁轉載。】
導讀:提起首富,咱們肯定想起來比爾蓋茨、李嘉誠、馬雲、王思聰等等,的确這些人在當代社會的資産簡直是富得流油。但是你了解古代的首富嗎?曆史上有一個比較出名的首富,據說他的資産富可敵國,他就是——沈萬三。
關于“沈萬三”這個名字,有的說,他的名字叫沈萬三,也有的說,其實是沈萬山,還有的說,他名字叫沈秀,萬三是人們給他起的外号。比較靠譜的說法,此人姓沈,名富,字仲榮,行三,吳人呼之曰萬三。但不管怎麼說,這個人應該是有的,是個元朝末年的江南富戶,非常有錢。

根據史料記載,沈萬三的财富富可敵國
關于沈萬三究竟“富”到什麼程度?據《明史》記載,說沈萬三獎勵他的私塾教師:“每文成,酬白金以镒計。”白金即白銀,一“镒”即二十兩,僅一篇文章就付如此高的報酬,沈萬三的家底可見一斑。
沈萬三究竟是如何緻富的,一直是個謎。最具傳奇色彩、也是流傳最廣泛的說法,當屬“聚寶盆”一說。說是沈萬三貧時,見一農夫攜蛙百馀,他便好心買來放生。哪知第二天,他看見衆蛙聚在一個瓦盆内沒有散去,于是将瓦盆帶回家,用來洗手。一次,他妻子洗手時不慎将一支銀钗掉在盆中,不料銀钗一變二、二變四,不一會兒已是滿滿一盆,沈萬三由是富甲天下,傳說南京中華門的古稱聚寶門的名稱也源出于此。也有稱沈萬三會“點金術”,能夠點物成金,是以黃金源源不斷。另外還有分财說,元代吳江一帶有一個名叫陸德源的富家,沈萬三為他管賬治财。後來陸看破紅塵,離家出遊,将萬貫家财拱手送給沈萬三,沈萬三由此一躍成為“江南富族”。此外,還有沈萬三由漁翁而得烏鴉石或馬蹄金等傳說,都非常神奇。
沈萬三在元朝已很富有,至于聚寶盤、點金術等說法,在今天看來過于荒誕,不足為信。那麼他真正緻富的原因是什麼呢? 根據有關史料記載,沈萬三的祖籍在浙江湖州,祖上遷居長洲東蔡村,到他父親沈祐時遷至湖州南浔鎮。元至正二年南浔一帶大水,貧民紛紛逃往他鄉,沈祐也在此時遷往周莊。
沈萬三應當是由躬耕起家,再通過經商緻富的。明中期蘇州人黃省曾《吳風錄》記:“自沈萬三秀好廣辟田宅,富累金玉,沿至于今,竟以求富為務。”沈萬三(富)的父親從湖州南浔鎮遷居到長洲縣東蔡村以後,辛勤耕作,充分開發了當地大片抛荒的肥沃田土。
由于經營得法,占田日廣,沈家轉為招集佃戶、出租田地、雇傭長短工和發放高利貸的大地主,到沈萬三兄弟主持家業時就已經擁有地跨數縣的良田。傳至沈達卿一輩時,沈家“産益廣、赀益饒”,有史籍稱其田産多達數千頃。明人孔迩還記載沈萬三很注重興修水利,“萬三有田近湖者,沿湖築成石岸以障田”。
沈萬三積累了一定資财後,從事貿易,才一躍而成為巨富的。元朝時海運發達,外貿暢通,來中國貿易的外國人不少。另一方面,江南經濟發達,在宋元之際未受到什麼破壞,到元朝後期已為全國之冠。蘇州和杭嘉湖地區曆來是聞名全國的“糧倉”,素有“蘇湖熟、天下足”之說。沈萬三擁有田産數千頃,自然有大量的稻米作為商品出售。而當時的北方,包括元大都(北京)在内所需食糧,主要靠南方供給,沈萬三一定也是“售糧大戶”。由此,沈萬三積累了大量資本。
富起來的沈萬三轉而“通番”,将當地産的紡織品、瓷器等輸往亞非各國,而回船進口大量的珍寶、香料和藥材,一去一回從中賺取巨額差價。憑借這些有利條件,加上外貿能獲得豐厚的利潤,沈萬三迅速緻富并不奇怪。孔迩在《雲焦館紀談》中寫道,沈萬三成為海商,來往于徽州、池州、太平府、常州之間,輾轉貿易,獲金數百萬,是以顯富。著名曆史學家吳晗先生也說:“蘇州沈萬三之是以發财,是由于作海外貿易。”這也可以與《吳江縣志》相印證,“沈萬三有宅在吳江二十九都周莊,富甲天下,相傳由通番而得”。明史研究專家南京大學教授潘群認為,沈萬三的财富積累在元代便已完成,他的财富起于“農”,而繁于“商”,是一個道地的大地主兼商人。
民間傳說明初沈萬三緻富原因是由于擁有聚寶盆
當然,沈萬三之是以有名,不光是因為他的富有。在元末,估計江南一帶,像他這樣的富商,不止一個兩個。他之是以出名,是因為跟朱元璋搭上了關系。有記載說,在朱元璋初露頭角時,沈萬三就帶頭送錢送糧,幫助這個草頭王。學士朱升“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計策,如果沒有沈萬三的支援,多半實作不了。當了皇帝,朱元璋又讓沈萬三幫忙修宮殿,修好了宮殿,修南京城。三分之一的城牆加城門,都是沈萬三的手筆。修完了城牆,沈萬三還要犒賞軍隊。大約是口氣大了點,惹得皇帝不高興了。這個時候的朱元璋,已經不是當初禮賢下士,到處裝孫子的朱重八了,脾氣随着位置的加高,陡然見長。長得有點喜怒無常,動不動就殺人。是以,皇帝一不高興,沈萬三的腦袋就要丢。幸虧朱元璋還有個共患難過的馬皇後,這個馬皇後,沒有夫君那樣神經質,還有正常人的理智。覺得人家沈萬三沒有過錯,幹嗎要殺呢?由于馬皇後的進谏,沈萬三保住了首級,但死罪免過,活罪不免,活生生給發配到雲南去了。
據《留青日劄》記載,當朱元璋打下江浙後,沈萬三與其弟萬四在兩浙豪富中首先輸糧萬擔,獻白金五千兩,以佐用度,“太祖軍食,多取資焉”。但是貪得無厭的朱元璋卻要“務罄其所有金”,想方設法來消耗他的家财。據董谷《碧裡雜存·沈萬三秀》記,有一次,朱元璋在月朔日召見他,給他一文錢要他生利,從初二開始,一文取兩文,初三日取四文,初四日取八文,每天翻一倍,亦即按等比級數增長,以一月為期。沈萬三不知就裡,欣然接受。哪知回家一算,一月之後,該付給朱元璋利息為五億三千六百八十七萬九百十二文。按,洪武錢每一百六十文重一斤,則共計三千三百五十五萬四千四百三十二斤。沈氏雖富,但哪裡經得起這樣的盤剝?
曆史上看沈氏家族的沒落是個漸進的過程。第一次打擊大約在洪武三年至六年。朱元璋統一天下後,沈家的日子自然不好過。即便是沈萬三已經不在人世,沈家也沒人充軍雲南,但經過這番折騰,沈家的财富也蝕減過半了。再加上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初,對江南富民采取了嚴苛的政策,多次強制遷徙,并課以重賦,從此之後,沈家也就一蹶不振了。
第二次打擊是在明洪武十九年的春天,沈萬三的兩個孫子沈至、沈莊先後入獄。《故沈伯熙(莊)墓志銘》記:“洪武十九年春,兄至以戶役故,缧绁赴秋官,時伯熙亦獲戾京師,适與兄同系獄,入則抱其兄痛泣曰:‘吾兄素羸,不堪事,今乃至于斯耶!’既而伯熙先出,遂得疾甚,藥莫療……卒于京。”沈至入獄的原因是逃避賦役,沈莊入獄則可能是涉嫌“胡黨”、逃避賦役而羁押至京,其事不小,連補帶罰,再加上兩兄弟最終都能出獄的上下打點,其數目也定在巨萬以上。大約在同年,沈萬三的女婿陸仲和卻在劫難逃,被扣上“胡黨”的罪名滿門抄斬。
第三次打擊是在明洪武三十一年。洪武二十六年,“藍黨”案發,藍玉被處死,株連則在全國蔓延。有一位叫王行的先生,曾兩次在沈家坐館,同沈家至少有三十年的交情,又兩次在藍玉家坐館,前後也有十多年之久。通過王行的關系,想在新朝找到靠山的沈家同藍家也有了交往。“藍黨”案發後,有人勸王行逃遁,這位迂腐先生說:“臨難無苟免。”結果以同謀罪被誅。
這次沈萬三女婿顧學文一家及沈家六口,近八十馀人全都被殺,沒收田地,可謂是滿門抄斬了。沈萬三苦心經營的巨大家業,急劇地衰落了。号稱江南第一豪富的周莊沈氏,由興盛走向了衰落。
關于沈萬三的身世還有一種說法,說沈萬三其實在元末已經死了,所有的故事,都不是發生在他的身上。但是,即便如此,朱元璋打擊豪強富戶的事,也不是假的,明初“巨族皆谪戍”,是載于史冊的。沈萬三的故事,隻是一個象征而已。
沈萬三祖宅
黃暐是明弘治三年進士,曾授工部主事,他在所著的《蓬軒類紀》中,有關于沈萬三的記載:“沈富,字仲榮,行三,故吳人呼沈萬三,元末江南第一富家。富卒。二子茂、旺。我太祖定鼎金陵,召廷見,令其歲獻白金千錠,黃金百觔,甲馬錢谷,多取資于茂。茂為廣積庫提舉,侄孫玠為戶部員外郎。後茂罪當辟,以有營建工緒未訖,但黥颡為藍黨,猶得乘馬出入。既而發遼陽從戎。籍其田數千頃,每畝定賦九鬥三升。吳下糧額之重坐此。沈之從戎遼陽,又穴地得金,牛馬亦累千雲。根據這裡的記載,沈萬三在元末已經去世。當然,他也沒有被抄家發配雲南。被抄家發配的,是他的兒子茂。
我國近代著名史學家柳诒徵先生,曾考證過“沈萬三”一名的來曆。“沈萬山”的得名至少有三種可能:一是因其财富多如山積,故稱其為“沈萬山”;二是因其排行第三,因呼之為“萬三”;三是沈萬三并非姓名,而是一種稱謂,是當時人對富翁大豪的敬稱。可見,“萬三”這一稱謂,并不限于某一個特定人物,姓“沈”的“萬三”,可以是“沈萬三”家族中的任何人,也可以指“沈萬三”家族的後裔、
綜合這些資料,我們大緻梳理出沈萬三家族的曆史:沈氏家族的第一個“萬三”應該就是沈富,字仲榮。明朝開國以後,沈富已撒手人寰,但沈富的某個兒子或沈氏家族的某個子弟,因家資豐厚,繼續被尊為“沈萬三”。後來,“沈萬三”被牽連進藍玉案而遭流放。可以肯定的是,這個被流放的“沈萬三”絕對不是沈富。
沈萬三也算是個傳奇人物,直到今天還有很多人将他當财神一樣供奉。但是,當時的沈萬三确實悲哀的,雖然擁有富可敵國的資産,但是一直在朱元璋的壓榨和威脅下生存,可想是該有多憋屈。但是俗話說:“槍打出頭鳥”,也正是因為他的資産太多了,引來了朱元璋的垂涎,是以才招來了殺身之禍。
《奇聞異錄》:拒絕苟且,隻發原創,打造10萬+全網最具人文情懷的曆史世界!每日《今日頭條》獨家首發最新最全的曆史趣事,還原曆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