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志方
陳志方(1906—1990)。生肖:馬。江蘇省無錫市人。
早年先後考入上海南洋醫科大學和廣州第一中山大學醫學院。
1926年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1927年轉入中國共産黨,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土地革命戰争時期,曾任中共無錫縣委委員,紅軍閩粵贛軍區衛生部部長(司令員和政委缺編,參謀長兼政治部主任肖勁光),中革軍委總軍醫處醫務科科長(處長賀誠,政委彭龍伯)、總衛生部醫政局局長(部長賀誠,政委翁瑛),紅軍總部衛生保健局局長兼衛生學校校長;參加了中央蘇區曆次反“圍剿”和紅一、四方面軍長征,并三過雪山草地。
全國抗戰時期,先後任延安抗日軍政大學政治主任教員,新四軍第3師第8旅第23團政治處主任(團長鮑啟祥,政委賀大增)、政治委員(團長胡繼成),第3師第8旅兼蘇北軍區鹽阜軍分區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李雪三)、主任(旅長兼司令員張天雲,政委李雪三)。
抗戰勝利後随部進軍東北,相繼任東北民主聯軍第3師第8旅政治部主任,龍江軍區政治部主任(司令員葉長庚,政委王鶴壽),東北人民解放軍和東北野戰軍第12縱隊政治部主任。
1948年11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9軍政治部主任(軍長鐘偉,政委袁升平)。
新中國成立後,曆任廣州市副市長,國務院外交部國際司司長(1956),中國駐叙利亞首任大使(1956)、駐伊拉克首任大使(1958),北京外交學院副院長(1961),中國駐烏幹達(1964)、瑞士(1970)、越南(1977)大使,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
陳偉達
陳偉達(1916—1990),原名王經緯。生肖:龍。江蘇省響水縣人。
1933年考入上海暨南大學,1935年參加上海市學生界抗日救亡組織。
1937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先後任上海暨南大學中共支部書記,上海學生界救亡協會黨團委員,中共江北特委委員,江都縣抗日民主政府軍事科科長,中共如西縣工委書記、黃橋保衛處第1科科長,中共東台縣委社會部部長、警察局局長,中共蘇中區第4地委社會部部長、敵工部部長、地委副書記,蘇中行署保衛處副處長,中共淞滬地委書記兼淞滬支隊政治委員(支隊長張席珍)。
抗戰勝利後,相繼任山東野戰軍第1縱隊第1旅政治部主任(旅長廖政國,政委阮英平),華東野戰軍第1縱隊第1師政治部主任(師長廖政國,政委曾如清)、第6縱隊第17師副政治委員(師長梁金華,政委黃先),第三野戰軍第8兵團第24軍第71師首任政治委員(師長梁金華),杭州市軍管會公安部副部長,甯波市軍管會公安部部長,中共甯波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治委員(司令員謝富林)。
新中國成立後,曆任中共浙江省委工業部部長(1951)、杭州市委書記、省委常委(1955)兼組織部部長、省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省監察委員會副書記,浙江省副省長(1957—1964)兼省體委主任,中共浙江省委書記處書記(1959—1967)兼省工業生産委員會主任、杭州工學院副院長、浙江大學黨委書記兼校長(1962—1968),政協浙江省第二、三屆委員會副主席,中共浙江省委副書記(1972)、書記(1977,設有第一書記),浙江省革委會副主任(1977),政協浙江省第四屆委員會副主席,中共天津市委第一書記兼警備區第一政治委員(1978—1983),天津市革委會主任(1978—1980),中央政法委員會副書記(1984—1988)。
是中共第十一、十二屆中央委員,第一(增選)、二屆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陳紹昆
陳紹昆(1921—2020)。生肖:雞。江蘇省宿遷市人。
1939年參加八路軍,1940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先後任八路軍蘇皖抗日軍政幹校幹事,八路軍蘇皖縱隊随營學校分隊長、中隊長,泗陽縣抗日民主政府第4區區長、中共區委書記兼區中隊政治指導員,泗陽縣第6區區長兼遊擊大隊大隊長,中共泗陽縣第7區區委書記兼遊擊大隊政治教導員、縣總隊副總隊長(總隊長陳大海)、縣警衛團政治處主任,新四軍第3師兼蘇北軍區淮海軍分區新編第1團政治處主任(團長吳大林,政委晁福祥),第3師第10旅第30團政治處主任(團長肖經民,政委晁福祥)。
二級獨立自由勳章
抗戰勝利後随部進軍東北,相繼任東北民主聯軍第2縱隊第5師第15團政治委員,東北野戰軍第2縱隊第5師第15團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9軍第116師第348團政治委員。
二級解放勳章
新中國成立後,曆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9軍第116師政治部副主任(1950)、主任,第39軍第117師副政治委員、第115師政治委員,解放軍總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1960)、青年部副部長(1961),解放軍第39軍政治部主任(1962)、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1964—1969),沈陽軍區副政治委員(1969—1975)兼政治部主任(1969—1970),國務院冶金工業部革委會主任(1970)、部長(1975—1977),中共十大代表。
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将;曾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二級解放勳章。
陳翰笙
陳翰笙(1897—2004),原名陳樞。生肖:雞。江蘇省無錫市人。
早年出國留學,曾獲美國芝加哥大學碩士學位和德國柏林大學博士學位。
1924年回國,先後任北京大學教授,國民政府(北伐軍)外交顧問。
1927年任共産國際(蘇聯)農民運動研究所研究員。
1928年回國,相繼任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譯所編輯,國民政府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兼鐵道部顧問,中國農村經濟研究會理事長。
1934年先後在加拿大、日本、美國、蘇聯從事演講、研究和著書工作。
1935年任莫斯科東方勞動大學研究員,并加入中國共産黨。
1939年回國,先後任《遠東通訊》(香港)主編,中國工業合作國際委員會秘書,桂林師範學院西文系主任,廣西建設研究會研究員(會長李宗仁)。
1942年起在印度、美國做研究工作,曾任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特約教授和霍普斯金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
1950年回國,曆任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顧問,中國外交學會副會長,中印友好協會副會長,中國國際關系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1955)、世界史組負責人,中國社會科學院顧問(1978),中科院世界曆史研究所名譽所長和農業經濟、南亞社會科學情報研究所學術委員,北京大學和外交學院兼職教授,《中國大百科全書》副主編兼外國曆史卷編委會主任,《中國建設》編委會副主任。
是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
主要著有《中國的地主和農民》、《工業資本與中國農民》、《中國資本與内戰》、《中國工業合作運動》、《美國壟斷資本》、《印度莫卧爾王朝》、《解放前西雙版納的土地制度》和《中國農民》等。
陳翰笙與夫人顧淑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