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詳談4-4-2陣型三大變陣:各有優缺點,雙後腰站位過于保守

詳談4-4-2陣型三大變陣:各有優缺點,雙後腰站位過于保守

在足球早期發展的很長一段時間中,前鋒以及後衛是足球世界中僅有的兩大陣型體系,今天我們熟知的“中場”在長達幾個世紀的時間中一直被認為是一種無關緊要的錯誤存在而被人們所忽視。當然,今天的人們早已領略到中場位置對于完整足球陣型突出的貢獻,後世甚至有不少主教練開創了完全削減前鋒的“無鋒陣型”(例如羅馬俱樂部、巴塞羅那俱樂部、西班牙國家隊曾長時間使用的460無鋒陣型)。随着人們對于現代足球觀念了解的逐漸深入,越來越多傾向于加強中場控制力的足球陣型應運而生,本篇文章小編就由“四中場”這一概念入手,為大家詳細解析當今足壇442陣型的三種衍生陣型的優劣得失。

現代足球早期發展曆程簡述

混亂時期

在為大家詳細介紹五中場足球陣型之前,小編認為有必要先帶大家大緻了解一下現代足球在其發展初期所經曆的種種坎坷。與如今足球在世界體育界的輝煌不同,現代足球在誕生初期并沒有受到多少人的追捧,這一項運動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都是作為英國軍隊的士兵閑暇娛樂項目而留存于世。到了公元13世紀中後期,通過一次偶然的機會現代足球終于走出了軍營進入了世俗百姓的生活之中,人們對于這種考驗團隊配合以及個人身體協調能力的運動迅速表現出極為濃厚的興趣。不到10年,足球在英國國内就成為了能夠與當時流傳上百年的擊劍以及長槍比賽分庭抗禮的“國家級運動”。

詳談4-4-2陣型三大變陣:各有優缺點,雙後腰站位過于保守

與其說是足球比賽,不如說是“打群架”

讓人稍感可惜的是,現代足球在社會中流傳的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辦法進入到規範化的道路。人們對于這項運動的了解充其量就是閑暇之餘活動手腳的放松項目而已,并沒有多少能真正将足球當成一項專門花費時間用于訓練或者制定詳細且正規規則的運動。如上面這張圖檔我們也可以看出,早期的足球與其稱之為一項運動倒不如稱之為衆人之間的“嬉戲打鬧”。

微光時期

與許多古老的運動不同,足球在其誕生之初的六七百年間完全處于毫無發展的停滞階段,直到19世紀中期才逐漸有一些具有遠見意識的體育事業從事者萌生出對于這項運動進行改良的心思,也正是這一系列改良足球運動心思的萌生給予這項已經走到混亂邊緣的運動重獲新生的機會。

詳談4-4-2陣型三大變陣:各有優缺點,雙後腰站位過于保守

牛津大學嚴謹的治學思路為足球書面規則的誕生鋪平了道路

公元1848年,位于英國牛津的世界著名大學牛津大學計劃邀請英國境内另外一所著名的大學劍橋大學來校參加一場足球友誼賽。牛津大學主管部門本意隻是希望通過這樣一場足球友誼賽增強兩校之間的合作關系以及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習,誰也沒有想到,負責組織該項足球友誼賽的牛津大學體育部門卻展現出了出奇的嚴謹思路。這群年輕的大學生結合當時在歐洲大陸流傳甚廣的擊劍、槍術等運動,認為想要舉辦一場符合兩校身份的高水準足球友誼賽就必須要與之制定一系列合乎邏輯、具有公平屬性的足球規則。

這一意見提出之初遭到了牛津大學體育部門的強烈反對,原因之一是因為當時距離友誼賽開賽時間已非常之近,想要臨時制定規範的足球規則已經不太現實;原因之二則是因為牛津大學的體育部門管理人員認為舉辦友誼賽僅僅是為了增強兩校之間的合作關系,并沒有必要上升到專門制定規則的高度。在這樣的僵持之下牛津大學的學生充分發揮了“嚴謹治學”的校訓,他們堅持認為制定一系列規範的場上規則才是對于兩校之間進一步合作關系的有力佐證,最終牛津大學管理部門在無奈之下隻能允許學生這一意見但規定必須在一個星期之内完成工作。

詳談4-4-2陣型三大變陣:各有優缺點,雙後腰站位過于保守

被翻譯成中文的《劍橋規則》

誰沒有想到,當時牛津大學學生們的固執為現代足球的發展乃至今日足球的輝煌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一個星期之後,對于現代足球初步規則制定影響深遠的《劍橋規則》正式問世:該規則詳細規定足球運動在比賽中不能使用雙手、裁定雙方勝負的有力依據就是在單場比賽時間将皮球送入對方網窩的次數······當然,《劍橋規則》的偉大之處就是它首次規定足球比賽雙方的入場人數應為11人(當時劍橋大學一個宿舍的人數恰好為11人,故此規則制定者将單一球隊的人數同樣定為11人),這一規則在今天依舊沿用。放在今天來看,這些規則似乎是任何足球迷都耳熟能詳的基本定義,但在人們對于足球體系一片空白的19世紀卻着實為現代足球的發展打下了堅實而穩定的基礎。自此之後,越來越多的地區乃至團體機構都開始更加重視對于足球規則的制定,足球運動在此今天正式進入了規範化的時代。

高速發展時期

人們對于足球規則的開始重視固然有效幫助這項運動進入規範化的道路,不過考慮到當時并沒有任何一個官方機構對于現代足球的運作進行管制,人們對于足球陣型的制定往往基于自己的了解或者是對于前人的參考。在這樣的環境之下,英國各個地區之間的足球規則都産生了或大或小的差異,不同地區的足球隊幾乎沒有辦法能夠在同樣的足球規則之下完成比賽,足球全面化的傳播在此期間陷入了一個瓶頸期。不少具有遠見意識的足球事業從事者開始意識到官方機構對于足球運動的全面接管的重要性。

詳談4-4-2陣型三大變陣:各有優缺點,雙後腰站位過于保守

英足總的誕生為球員的規範化做出了突出貢獻

公元1862年年末,數10家英格蘭地區足球運動隊聯合來到英格蘭體育部辦公機構表達了對于成立一家由官方管轄的足球機構的期望。英格蘭政府眼見現代足球在當時國内的蓬勃發展,同樣認識到官方管制對于這項運動的推動以及在世界範圍内的領先有着非常重大的作用。公元1863年,世界足球曆史上首個由官方管轄的足球機構--英格蘭足球總會在英國倫敦正式成立。這個機構在成立之初就明确規定由政府進行有效管制,主要負責英格蘭國内足球聯賽的籌建以及組織、英格蘭運動員資料注冊、選拔優秀運動員組建英格蘭國家隊等工作。

英足總的成立為現代足球的發展打開了一道全新的大門,這項運動正式由之前的社會管制進入政府管制時代,現代足球就此坐上了高速發展的快班車。

四中場的誕生

足球陣型的誕生

盡管足球硬體設施在19世紀獲得了顯著的提升,但人們對于足球的意識以及了解還停留在相當原始的時代。直到19世紀末期20世紀初期才有不少足球運動員意識到了規範場上球員站位對于整體技戰術風格的培養具有明顯提升作用。在這樣的背景環境之下,世界曆史第一個足球陣型--“九鋒一衛”陣型登上了曆史舞台之上。

詳談4-4-2陣型三大變陣:各有優缺點,雙後腰站位過于保守

九鋒一衛圖示

如上圖所示,所謂的九鋒一衛陣型指的就是在中前場區域堆積9名前鋒,而在後場僅僅隻留下一名門将加上一名後衛的防守搭檔。這樣的人員安排在如今看來自然是顯得有一些荒謬不堪的,不過在現代足球陣型剛剛誕生的20世紀初期卻可謂是當之無愧的“黃金陣型”。從陣型中也可以很明顯看出早期足球的一個現象:沒有中場位置。的确,現代足球在早期的發展時期中并沒有中場這一位置,故此足球比賽在很長一段時間都處于“皮球滿天飛”的長傳沖吊時代。那麼中場這一位置概念究竟是什麼時候誕生于世的呢?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詳細介紹。

中場位置的誕生

契機--歐洲球隊在烏拉圭世界杯中的慘敗

詳談4-4-2陣型三大變陣:各有優缺點,雙後腰站位過于保守

1930年烏拉圭世界杯諸隊資料

1930年,世界足球的一大盛會--世界杯在南美洲的烏拉圭成功舉辦。自诩為現代足球發源地的歐洲足壇諸隊滿懷信心想要給其他大洲的球隊好好上上一課,可誰也沒有想到,對于現代足球發展貢獻頗多的歐洲球隊在第一屆世界杯的表現隻能用糟糕透頂來形容。如上圖所示,在參加烏拉圭世界杯的4支歐洲球隊中僅僅隻有南斯拉夫國家足球隊進入到了第1輪,包括法國隊、羅馬尼亞隊以及比利時隊都在第1輪便慘遭淘汰。

烏拉圭世界杯的慘敗讓不少歐洲主教練開始深思他們所推崇的多前鋒陣型是否還适用于當時的足球大環境。縱觀南美洲球隊在烏拉圭世界杯中的表現,傳遞能力以及身體對抗能力遠遠弱于歐洲球隊的他們采用更加高效的單兵突進反擊政策利用歐洲球隊後防人員的空虛在單場比賽往往能夠獲得數10次單刀機會。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即便多前鋒陣型可以為球隊的陣地進攻帶來人數上的明顯優勢,但後防線的過于空虛已經讓多前鋒陣型在當時的足壇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烏拉圭世界杯結束之後,不少歐洲主教練開始放棄多前鋒陣型轉而學習南美洲球隊采用一些前場快速反擊的進攻政策。不過考慮到歐洲球員更加注重于身體對抗,他們的腳下技術以及盤帶能力較之南美球員還是有着不小的差距,依靠單兵能力進行反擊的技戰術政策放在他們身上似乎并不合适。在這樣的環境之下,不少主教練轉而開始另辟蹊徑尋求陣型上的改變以達到克制南美球員小快靈戰術的目的。

首個含有中場的足球陣型--2323陣型

1886年6月17日,一個普通的男孩出生在意大利都靈一個小鎮中,他就是日後改變歐洲足壇格局的維多利奧·波佐。波佐從小就展現出對于足球狂熱的愛好,他在公元1905年進入瑞士蘇黎世草蜢足球俱樂部(Grasshopper-Club Zürich)一線隊,并于1906年成功加盟當時意大利國内最富盛名的都靈足球俱樂部( 當時的都靈足球隊正處于球隊曆史風華正茂的時期,在40年代橫掃意大利足壇無敵手的“都靈神之隊”正是以當時的都靈青年隊體系構造的。)。 盡管早早就加盟了這樣一支豪門球隊,但波佐并沒有能夠展現出超人的足球天賦,僅僅隻過了3~4年他就因為無法跟上一線隊的節奏被迫離開球隊。俱樂部中中規中矩的表現并沒有澆滅波佐的足球熱情,他迅速将目光投向了教練崗位并意外煥發了前所未有的光芒。

詳談4-4-2陣型三大變陣:各有優缺點,雙後腰站位過于保守

正在指導球員的波佐(左一)

波佐少年時期的很長一段時間都在英國大陸長大,是以他也成為了一名不折不扣的親英人士,在英國的成長經曆讓波佐學習到了更多先進的足球理念,他在1929年意大利國家隊急需取得優秀成績的契機下接任藍衣軍團主教練一職肩負起沖擊1930年以及1934年兩屆世界杯的重任。歐洲球隊在1930年烏拉圭世界杯的慘敗使得波佐在率隊備戰1934年意大利世界杯前夕産生了更改球隊陣型的想法。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波佐憑借着老道的經驗以及出色的觀察能力準确意識到後場以及前場中間的真空區域具有很大的戰術開發價值,在這樣的環境之下,波佐創造出了世界足壇有記載的第一個帶中場足球陣型--2323陣型。

詳談4-4-2陣型三大變陣:各有優缺點,雙後腰站位過于保守

波佐的2323陣型

如上圖所示,我們可以将2323陣型了解為253陣型的一種變陣,這種陣型在誕生之初受到了不少球迷以及媒體的質疑,人們普遍認為在世界大賽前夕推翻使用多年的多前鋒陣型對于球隊在世界杯中的征程沒有任何好處。不過波佐在巨大的輿論壓力之下充分發揮了自己作為一位成功上司者獨特的領袖氣質:不允許自己的權威有任何的動搖。波佐要求治下所有隊員不受到外界評論的幹擾專心于技戰術風格的構造。最終他們在1934年意大利世界杯、1936年柏林奧運會以及1938年法國世界杯連續奪得冠軍,波佐也成為了截止到目前為止唯一一位世界杯與奧運會冠軍雙料得主教練。

中場陣型在多屆世界大賽上取得的成功讓曾經對于波佐口誅筆伐的媒體紛紛轉而開始抨擊多前鋒陣型的缺點,不少主教練眼見着中場對于控制力的巨大增強同樣開始先後研究帶有中場的足球陣型。在這樣的背景環境之下,以往流行于歐洲足壇長達半個世紀的多前鋒陣型逐漸開始銷聲匿迹,類似于424這樣許許多多的帶中場足球陣型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世界足壇的舞台之上,足球正式進入現代化的軌迹。

詳談4-4-2陣型三大變陣:各有優缺點,雙後腰站位過于保守

巴西人以絕對優勢奪取該屆世界杯冠軍

不過早期的足球陣容并不會在中場區域投入太多的人手,最為有名的就是巴西國家隊在1958年瑞典世界杯中所使用的424陣型。如上圖所示,巴西人在這套陣型中僅僅放置兩名中場--濟托與迪迪,這兩位球員在當屆世界杯幾乎承擔起了巴西國家隊所有的中場串聯疏導任務,也正是憑借着這兩人在中場位置上的完美發揮,巴西人最終憑借着5勝1平的不敗戰績奪得雷米特杯開啟了一段屬于桑巴足球的黃金時代。

詳談4-4-2陣型三大變陣:各有優缺點,雙後腰站位過于保守

人們迅速找到了克制424陣型的關鍵要領:限制兩名中場

巴西人在世界杯中的表演表現讓他們所使用的424陣型迅速取代波佐的2323陣型在世界足壇開始流行。不過這樣的态勢對于當時普遍的中下遊球隊來說絕對不是一件好事,這些中下遊球隊往往不具備能夠獨擋一面的中場球星,在面對強隊的424陣型中他們隻能被迫排出一些過于冒進的多前鋒陣型或者在後場堆積衆多防守球員的“大巴陣型”。在這樣的環境下,不少中下遊球隊的主教練開始試圖尋找一種能夠有效克制424陣型強大進攻能力的足球陣型。考慮到當時尚沒有完全形成邊後衛插上助攻的進攻體系,故此人們認為隻要有效對于424陣型中的兩名中場形成限制便可以化解這種陣型在進攻端的威力。

詳談4-4-2陣型三大變陣:各有優缺點,雙後腰站位過于保守

442陣型4名中場可以對于424陣型中兩中場的持球形成壓制

經過10數年的潛心研究之後,時任前蘇聯基輔迪納摩足球俱樂部主教練馬斯洛夫在上個世紀60年代發明出改變足球曆史走向的442陣型。這種陣型能夠憑借着中場位置的人數優勢在局部對于對方持球的兩名球員形成具有人數優勢的逼搶,一旦獲得球權便可以發動具有一定威脅的二次進攻。這種技戰術思路一經提出便受到了歐洲足壇的廣泛認可,并且成功被時任英格蘭國家隊阿爾夫·拉姆塞引入三獅軍團,最終英格蘭國家隊正是憑借着442陣型在1966年英格蘭世界杯奪得冠軍。英格蘭國家隊奪冠之後,曾經大紅大紫的424陣型便猶如之前的九鋒一衛以及2323般快速走到生命盡頭,442陣型就此以王者般的姿态全面接管世界足壇的風向标并且開啟了一段有關于中場位置全面崛起的黃金時代。在接下來的篇幅之中我們就來為大家詳細介紹當今世界足壇所流傳的三種442陣型。

442陣型的誕生

442陣型

平行站位

442陣型是當今世界足壇流行時間最久、傳播範圍最廣的足球陣型之一。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這種陣型就被前蘇聯俱樂部基輔迪納摩的教練馬斯洛夫發明,自此之後442陣型在世界足壇一直保持着相當高的活躍度。如上圖所示,由馬斯洛夫首創的442陣型便是采取4名中場平行分布的“442平行站位陣型”。值得一提的是,所謂的442陣型平行站位在當今世界足壇的出現頻率已經相當之低,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這種陣型在中場攔截方面缺乏足夠的層次感。

詳談4-4-2陣型三大變陣:各有優缺點,雙後腰站位過于保守

缺乏攔截層次感是平行站位的最大缺點

如上圖所示,442平行站位陣型使得中場與前場以及後場的間距被拉開到較為明顯的距離。一旦對方球員在進攻時采用更加偏向于簡潔明了的“長傳沖吊”打法,處于前場區域遊弋的進攻手便有一定的幾率獲得直接面對後防線的機會,此時想要依靠平行站位的4名中場迅速回位完成協防明顯已經是一件不太現實的事情。

詳談4-4-2陣型三大變陣:各有優缺點,雙後腰站位過于保守

442陣型讓進攻更加立體

所謂的442平行站位在當今世界足壇已經逐漸被當成一種比賽過程中的臨場應對陣型,如上圖所示,當球隊在比賽過程中急需加強進攻火力進而放棄一部分的中場攔截主動權時,平行站位的4名中場能夠為球隊的持球推進提供多方面更具層次感的傳球路線:無論是邊路積極上壓的邊前衛還是在中路後插上适時化身為影鋒的兩名中前衛都可以為前場的兩名前鋒提供有效的火力支援。更為關鍵的是,兩名邊後衛的存在可以讓球隊的陣型在瞬間由442陣型變陣244陣型。

菱形中場站位

正如我們前面所述,442平行站位最大的弊端就是其在中場缺乏足夠的攔截層次感。在這樣的背景環境之下,不少主教練開始被迫放棄這種陣型進而尋找更具攔截層次感的替代品。不過442陣型畢竟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足壇中攻守平衡的代表傑作,許多主教練不忍放棄其出色的穩定性,于是開始從442陣型本身的人員站位尋求改變點。大概在上個世紀80-90年代,442陣型運用最為廣泛的一個分支--442菱形站位正式在世界舞台登台亮相。

詳談4-4-2陣型三大變陣:各有優缺點,雙後腰站位過于保守

菱形中場在防守狀态下更具層次感

如上圖所示,所謂的菱形中場站位指的就是4名中場球員呈菱形分布而開:一名中前衛處于最前方、兩名邊前衛分列兩邊、處于最後位置的則是一名拖後後腰。442菱形中場使得中場的攔截感在四中場體系中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最佳狀态,處于拖後位置的後腰可以最大程度保護後衛線身前的空檔,而兩名邊前衛無論在邊路的防守還是進攻時的适度插上都可以極大增強球隊在攻擊端的變化性,更為關鍵的是,兩位邊前衛可以在球隊由攻轉守的瞬間配合中前衛組成球隊的中場第1道攔截線,他們可以利用一定程度的高壓逼搶有效限制對方持球人的出球行為以達到在初始階段就化解對方進攻的目的。

詳談4-4-2陣型三大變陣:各有優缺點,雙後腰站位過于保守

菱形中場互相站位較為緊密,很難暴露出空檔

當然,菱形中場作為當今足壇最為活躍的中場陣型之一所包含的優點自然絕不僅僅隻展現在防守方面,菱形中場在進攻端能夠為球隊帶來的多樣化同樣是不少主教練所迫切需要的。總而言之,菱形中場存在于是的最大優點就是其層次感,這種層次感在進攻中也可以得到完美的展現。如上圖所示,菱形中場中的4名球員分散于中場區域的4個端點,這4名球員不用像平行站位一樣忙于在攻防過程中跑位移動,隻要固守好自己的位置即可。正如圖檔中所展示的一樣,隻要菱形中場中的4名球員在攻防兩端站好屬于自己的位置不要出現低級失誤,這一套陣型很難被對方利用小範圍滲透以及長傳沖吊這樣的技戰術方式完成突破。

詳談4-4-2陣型三大變陣:各有優缺點,雙後腰站位過于保守

無論是當今足壇還是原先足壇,後腰無非分為“插上型”與“組織型”

不少球迷朋友們可能會有一絲疑惑:單後腰的存在豈不導緻442菱型中場相較于平行站位缺乏進攻人手?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小編就必須糾正大家既定觀念中的一大誤區:後腰就是專門用于中場攔截的位置。衆所周知,在足球世界愈發趨于多樣性的今天,各個位置所具有的既定責任已經被開發到了極緻,幾乎沒有任何一個主教練會允許後腰球員在場上完全專職于防守而疏忽了進攻的職責。綜合來講,當今世界上的後腰大緻在進攻端的表現可以分為兩種:“後插上”與“傳球組織”,對于中國球迷來說比較出名的“後插上”類型的後腰有巴薩的比達爾、廣州恒大的保利尼奧等;而具有傳球組織能力的後腰比較具有典型代表的則是前利物浦球星傑拉德、前意大利國腳皮爾洛以及當今皇馬的10号莫德裡奇。

詳談4-4-2陣型三大變陣:各有優缺點,雙後腰站位過于保守

後腰在進攻中成為了一個“遠端制導瞄準儀”

綜合來看,當今世界足壇對于後腰球員的主要使用傾向還是利用不錯的傳球腳法在靠近後衛線的位置排程全局。如圖所示,考慮到後腰位置較深的緣故,即便後腰完成持球對方在短時間内也無法将中場防守線迅速前壓形成對于後腰出球的限制,這樣一來後腰球員便獲得了瞬息之間的從容觀察以及出球空隙。與此同時,處于後腰身前的三名中場隊友和适時沿邊路插上的兩名邊後衛在此關頭便可以利用對方中場防守的空虛進行一定程度的合理跑位,後腰隻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内盡可能準确的将皮球傳送到隊友的跑動路線上即可。類似于這樣的進攻套路在當今世界足壇已經屢見不鮮,莫德裡奇、布斯克茨、克羅斯等球星都是這方面的好手。

詳談4-4-2陣型三大變陣:各有優缺點,雙後腰站位過于保守

菱形中場最大缺點就是缺乏補防能力

由此看來442菱形中場似乎是一種無懈可擊的陣型,那麼這種陣型是否也存在着屬于自己的缺點呢?答案當然是有,442菱形中場最大的缺點與其說來自于陣型本身,倒不如說是對于這套陣型的構成人員有着較為嚴苛的要求。如上圖所示,菱形中場中的4名隊友相較于平行站位間距更大,同時由于4名球員站位的特殊性,他們在比賽過程中不能輕易離開自己的位置參與協防工作,這也直接導緻一旦有單一位置出現低級失誤或者被對方完成突破,442菱形中場所建構出來較為穩定的防守攔截面以及進攻組織面将會被徹底打亂。故此敢于使用442菱形中場站位的球隊必然是擁有一定人員構成基礎的“豪門”球隊。

詳談4-4-2陣型三大變陣:各有優缺點,雙後腰站位過于保守

99年的曼聯奪得歐冠冠軍

舉個例子來講,英超豪門曼徹斯特聯在1999年所取得的一系列輝煌成就就是圍繞于他們所使用的442菱形中場站位所展開的。在曼聯百年的曆史之中,1999年一定是他們排得上号的一個輝煌年份,那一年他們在英超聯賽中以一分的微弱優勢力壓“十年争雄對手”阿森納強勢奪冠、在足總杯中也憑借着威爾斯巨星瑞恩·吉格斯(Ryan Giggs)驚世駭俗的千裡走單騎進入決賽、在歐冠聯賽中更是跨時代般多次奉獻史詩級絕地逆轉。如此輝煌的戰績離不開弗格森治下攻守平衡的442菱形中場陣型。

詳談4-4-2陣型三大變陣:各有優缺點,雙後腰站位過于保守

1999年三冠王曼聯主力陣容(442菱形中場)

我們來看一看當時曼聯的菱形中場的首發陣容,門将位置上他們擁有1号丹麥國門舒梅切爾;在後防線上,5号約翰遜以及6号斯塔姆搭檔作為球隊的兩名中後衛,在他們兩人兩邊的兩名邊後衛則分别是3号埃爾文以及2号加裡·内維爾;在中場位置上,頂在中前衛位置的是18号斯科爾斯,處于兩邊的兩位邊前位則分别是11号吉格斯以及7号貝克漢姆,球隊的單後腰則是當時大紅大紫的16号基恩;在前鋒線上,無論是9号科爾還是19号約克都具有非常強大的沖擊能力,他們往往能夠憑借着自身的個人能力在局部區域完成細膩的小範圍連線進而側面減輕了中場球員的助攻壓力。

這份陣容即便放到今天依舊是巨星雲集的存在:處于中前衛位置的斯科爾斯是那個年代英格蘭足壇最具知名度的進攻型中場之一,他在進攻中可以将位置大幅前提至兩名前鋒身後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影鋒;而處于兩邊前衛位置吉格斯以及貝克漢姆更無需我們贅言,他們兩人一個擁有頂級巨星級别的盤帶技術和配合意識,另一個則擁有當時乃至足壇曆史最為強大的傳球能力,無論是邊路的助攻又或者是内收後的小範圍配合都顯得如魚得水。

很明顯,442菱形中場陣型能夠在1999年的曼聯獲得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便來自于陣容配置的強大,但即便強如曼聯當時的陣型也多次因為菱形中場互相缺乏呼應出現球隊在比賽中被完全割裂成兩個部分的情況,在這樣的背景環境之下,又有幾支球隊自信能比肩當年橫掃歐洲足壇的紅魔曼聯呢?故此442菱形中場在當今世界足壇的落寞也并非毫無理由。

雙後腰站位

詳談4-4-2陣型三大變陣:各有優缺點,雙後腰站位過于保守

442雙後腰站位圖示

伴随着平行站位的出現,與之對應的雙後腰站位自然也會誕生。如上圖所示,所謂的雙後腰站位指的就是中場的4名球員居中的兩人位置後撤至後衛線身前成為兩名不折不扣的後腰,而兩位邊前衛則在進攻以及防守中充目前鋒線以及後防線之間來回跑動的“自由人”。很明顯,從圖檔中就可以看出所謂的442雙後腰陣型将更多的重心放在了防守攔截之中,無論是有着“鋼鐵防線”美譽的藍衣軍團意大利還是善于依靠身體對抗取得優勢的三獅軍團英格蘭都曾經是這種陣型的堅實擁戴者。

衆所周知,足球世界中如何有效保持陣線之間的間距成為了主教練們冥思苦想的一個問題。當今足球陣型中主要有三大間距:前鋒線與中場線之間的間距、中場線與後衛線之間的間距、後衛線與門将之間的間距。相比較而言,中場線與後衛線之間的間距、後衛線與門将之間的間距在防守端的重要性要遠遠高于前鋒線與中場線之間的間距,不少中下遊球隊的主教練不願意放棄442陣型在攻守兼備中的優點但又憂心于中場攔截能力不夠于是創造出了這種更加偏向于防守的442陣型。

詳談4-4-2陣型三大變陣:各有優缺點,雙後腰站位過于保守

雙後腰的後方保護使得前衛的前壓更加從容

如上圖所示,442雙後腰陣型在防守中的優點非常明顯,就是有效縮小了中場線與後衛線之間的間距。如上圖所示,當球隊處于進攻狀态時,雙後腰并不會将位置過于前提參與所謂的進攻持球上壓,他們更多将身位遊弋在高速插上的兩名邊前衛身旁以保護他們身後的空檔;同時當球隊處于防守狀态時,雙後腰可以憑借着和後衛線較近的距離第一時間進入後防線使得球隊的橫向攔截面積以及防守覆寫層次面獲得極大的加強。可以說,很少有球隊可以在有限的進攻中抓住雙後腰陣型所暴露出來的肋部空檔。

詳談4-4-2陣型三大變陣:各有優缺點,雙後腰站位過于保守

雙後腰一旦回收,中場中路的大片空檔便拱手送人

那麼雙後腰陣型是否有着屬于自己的防守漏洞呢?答案當然是有的。衆所周知,足球世界中破密集防守有兩大公認思路:外圍45度傳中以及遠射。但考慮到對方兩名後腰在進入後防線之後禁區内堆積多達5~6名球員,想要依靠45度起球嘗試明顯很難扣開對方的密集防守。在這樣的背景環境之下,遠射嘗試似乎成為了破解442雙後腰陣型的最後法寶。如圖所示,雙後腰位置的靠後性必然導緻中場中路的大片空檔隻能拱手送給對方,一旦兩名邊前衛不能在防守過程中适度回收到球隊的禁區弧頂附近參與對于對方持球人的限制,對友善可以很輕松的獲得在禁區弧位置乃至大禁區線附近無人盯防狀态下從容的遠射機會(由于雙後腰在防守狀态中很大機率會進入禁區,他們想要第一時間頂出限制對方在外圍的遠射嘗試并不現實)。

綜合來看,442雙後腰陣型的最大漏洞就是其對于對方遠射球員缺乏足夠限制。如果換一種角度來說,442雙後腰陣型的最大漏洞應該就是對于兩名邊前衛的内收協防能力有着較高的要求。縱觀當今世界足壇,幾乎沒有哪一個邊後衛可以做到真正意義上“攻能上、守能回”,故此442雙後腰陣型的漏洞恐怕還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補充

詳談4-4-2陣型三大變陣:各有優缺點,雙後腰站位過于保守

442單前腰陣型以及442單後腰陣型圖示

當然,442陣型在漫漫的發展過程中還有着許許多多并不常見的衍生陣容,例如442單前腰陣型、442單後腰陣型······不過這些陣型或多或少都因為其自身所具有過于明顯的缺點在當今世界足壇銷聲匿迹。本期我們所為大家介紹的三種442衍生陣型可以被認為當今世界足壇具有一定流傳度、且擁有明确可使用點的代表。

總結

442陣型之是以能夠成為普及範圍最廣的足球陣型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其幾乎已經做到了極緻的攻防平衡度,最早誕生的442平行中場站位雖然缺乏一定程度的中場攔截層次感,但由于其在進攻中可以瞬間在中前場區域堆積多達6名進攻手,這一思路和上個世紀末期的進攻哲學正好不謀而合,故此442平行中場能夠在七八十年代席卷歐洲足壇的大江南北;442菱形中場站位被認為是所有442陣型中“最接近完美”的足球陣型,其在防守狀态下可以憑借着更具層次感的人員搭配有效限制對方長傳沖吊、地面滲透等常見進攻套路,而在進攻狀态下又能夠憑借着後腰球員位置特殊性所帶來的從容持球時間為前場的中場隊友以及左右兩邊的邊後衛插上提供空間,不過因為這種陣型對于菱形中場中的4名球員個人能力有着較為嚴苛的要求,故此很難在足球世界中得到更加廣泛的使用。

最後為大家介紹的442雙後腰陣型可謂将442原本較為攻防平衡的外表修改成為了更加偏向于防守的穩定姿态。雙後腰的存在可以有效保障球隊能夠在短時間内于後場堆積大量防守球員用于對方的密集進攻,同時雙後腰進入後衛線的舉動也能夠有效增強球隊的橫向攔截面積以及争搶高空球人數。在禁區防守巨大的優點之下,雙後腰陣型的缺點也十分的明顯:對于遠射缺乏足夠限制。一旦對方球員在進攻中放棄強行滲透防守腹地的舉動轉而開始利用中場較為空曠的防守采取一系列遠射嘗試,身處于禁區内的雙後腰想要在第一時間将身位頂出參與對于對方持球人的限制明顯已經為時過晚。

綜合來看,無論是被譽為“最接近完美”的菱形中場陣型還是更偏向于防守的雙後腰陣型無一例外都有着自己獨特的優缺點,沒有哪一種足球陣型是一經研發出來便橫掃世界足壇無敵手,人們更多是憑借着對于足球陣型更為深刻的了解以及和場上隊員之間的默契溝通在臨場應變上做出更傾向于勝利的有效調節。所謂足球運動更多還是依賴于人與人之間的默契合作和互相之間的信任,陣型在某種程度上來講隻能起到輔佐作用。換句話來說,隻有球員與教練之間心有靈犀、互相信任,這支球隊才能在當今競争愈發激烈的現代足壇脫穎而出成為獨樹一幟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