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對"元"的解釋為"元,始也。從一從兀"。實際上,《說文》的解釋并不是"元"的本義,而是引申義,其本義是"人頭"。
一、本義是“人頭”
在商周的甲骨文與金文中便可以得到印證,比如商代金文字形寫作:

截圖來自“漢字全息資源系統”
上部分是圓圓的人頭,字形為了突出表示人頭,連帶着在字形下半部分畫出了側立的人身。如同:
截圖來自《漢字演變五百例》
甲骨文中,為了刻寫的友善,上部圓圓的頭部有的也隻勾勒出輪廓(如下圖中圈出來的),甚至簡作一橫或兩橫,于是便出現了這樣的字形。
側立的人形上面是一橫還是兩橫本來沒有差別,都是表示"人頭"意思的"元"字,隻不過後來一橫的分化成了"兀自"的"兀"字,而兩橫的就成了表人頭的"元"字。
二、本義是“人頭”的例證
"元"字的本義是"人頭"可在古文獻中找到例證。比如《左傳·僖公卅三年》"狄人歸其元,面如生"中的“元”。再如《孟子·滕文公下》"勇士不忘(注:通亡,避)喪其元"中的"元"字。兩個“元”字都是用的本義"人頭"。
在從元的古文字中也能找到本義是"人頭"的例字,比如"寇"字,古文字形如下圖。
金文“寇”字,《漢字源流淺說》17頁
"寇"字表示有暴徒侵入室内執械擊打人的頭部之意,用于表示侵襲、賊害。
再如,作為帽子講的"冠 ",在戰國的楚文字中"冠"字也從元,所從之元也與"人頭"之意有關,如圖。
戰國楚文字中"冠"字,《說文新證》632頁
另外,意思相近的兩個字組成一個詞在現代漢語詞彙中比較常見。在現代漢語詞彙"元首"中,"首"字古文字形便是人頭的側視形,如下圖,這也可佐證“元”字本義為“人頭”。
甲骨文“首”字,《漢字源流淺說》49頁
後來"元首"用于表示"國家最高上司人"這個意思。
三、“元”字引申義及“元來”
由"元"字本義引申出"開始的,第一"這個引申義。與《說文解字》所釋之"元"相同。故而現代漢語詞彙中又有"元始、元旦、元月、元年"等詞彙。
就連現代漢語常用詞"原來"在明代之前本寫作"元來","元來"中的"元"用的也是其引申義。明代承元代之後,怕人們把"元來""元由"的"元"誤解成為元代的"元",故用"原"代替"元"。
四、“元”字碑帖用字欣賞
"元"字是一個非常常用的字,在古碑帖中有許多"元"字,列舉幾個供大家欣賞。
篆書,出自《說文解字》:↓↓
隸書,出自《曹全碑》:↓↓
隸書,出自《禮器碑》:↓↓
隸書,出自《乙瑛碑》:↓↓
行楷,出自顔真卿《祭侄稿》:↓↓
行楷,出自米芾《蜀素帖》:↓↓
魏碑,出自《一弗造像記》:↓↓
楷書,出自歐陽詢《九成宮》:↓↓
楷書,出自虞世南《孔子廟堂碑》:↓↓
楷書,出自柳公權《玄秘塔碑》:↓↓
五、總結
“元”字本義是“人頭”,“開始的,第一”這個義項是其引申義。
“元”字本義是“人頭”,可在古文獻與從元的古文字形(如“寇”“冠”)中得到印證,也可在現代漢語詞彙“元首”一詞中得到印證。
“原來”一詞本寫作“元來”。
碑帖中的漢字也讓人如癡如醉,漢字“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