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对"元"的解释为"元,始也。从一从兀"。实际上,《说文》的解释并不是"元"的本义,而是引申义,其本义是"人头"。
一、本义是“人头”
在商周的甲骨文与金文中便可以得到印证,比如商代金文字形写作:

截图来自“汉字全息资源系统”
上部分是圆圆的人头,字形为了突出表示人头,连带着在字形下半部分画出了侧立的人身。如同:
截图来自《汉字演变五百例》
甲骨文中,为了刻写的方便,上部圆圆的头部有的也只勾勒出轮廓(如下图中圈出来的),甚至简作一横或两横,于是便出现了这样的字形。
侧立的人形上面是一横还是两横本来没有区别,都是表示"人头"意思的"元"字,只不过后来一横的分化成了"兀自"的"兀"字,而两横的就成了表人头的"元"字。
二、本义是“人头”的例证
"元"字的本义是"人头"可在古文献中找到例证。比如《左传·僖公卅三年》"狄人归其元,面如生"中的“元”。再如《孟子·滕文公下》"勇士不忘(注:通亡,避)丧其元"中的"元"字。两个“元”字都是用的本义"人头"。
在从元的古文字中也能找到本义是"人头"的例字,比如"寇"字,古文字形如下图。
金文“寇”字,《汉字源流浅说》17页
"寇"字表示有暴徒侵入室内执械击打人的头部之意,用于表示侵袭、贼害。
再如,作为帽子讲的"冠 ",在战国的楚文字中"冠"字也从元,所从之元也与"人头"之意有关,如图。
战国楚文字中"冠"字,《说文新证》632页
另外,意思相近的两个字组成一个词在现代汉语词汇中比较常见。在现代汉语词汇"元首"中,"首"字古文字形便是人头的侧视形,如下图,这也可佐证“元”字本义为“人头”。
甲骨文“首”字,《汉字源流浅说》49页
后来"元首"用于表示"国家最高领导人"这个意思。
三、“元”字引申义及“元来”
由"元"字本义引申出"开始的,第一"这个引申义。与《说文解字》所释之"元"相同。故而现代汉语词汇中又有"元始、元旦、元月、元年"等词汇。
就连现代汉语常用词"原来"在明代之前本写作"元来","元来"中的"元"用的也是其引申义。明代承元代之后,怕人们把"元来""元由"的"元"误解成为元代的"元",故用"原"代替"元"。
四、“元”字碑帖用字欣赏
"元"字是一个非常常用的字,在古碑帖中有许多"元"字,列举几个供大家欣赏。
篆书,出自《说文解字》:↓↓
隶书,出自《曹全碑》:↓↓
隶书,出自《礼器碑》:↓↓
隶书,出自《乙瑛碑》:↓↓
行楷,出自颜真卿《祭侄稿》:↓↓
行楷,出自米芾《蜀素帖》:↓↓
魏碑,出自《一弗造像记》:↓↓
楷书,出自欧阳询《九成宫》:↓↓
楷书,出自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楷书,出自柳公权《玄秘塔碑》:↓↓
五、总结
“元”字本义是“人头”,“开始的,第一”这个义项是其引申义。
“元”字本义是“人头”,可在古文献与从元的古文字形(如“寇”“冠”)中得到印证,也可在现代汉语词汇“元首”一词中得到印证。
“原来”一词本写作“元来”。
碑帖中的汉字也让人如痴如醉,汉字“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