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型雜技舞台劇《聶耳》:吹響中華民族解放的号角

作者:王永利

10月20日,大型雜技舞台劇《聶耳》舉行媒體見面會暨劇目首演。該劇頌揚了偉大革命音樂家聶耳的共産主義信仰和愛國主義精神,以耳目一新的創新表達,赢得與會者的滿堂彩,社會各界高度評價。

大型雜技舞台劇《聶耳》:吹響中華民族解放的号角

匠心獨運 講好聶耳與國歌的故事

大型雜技舞台劇《聶耳》總時長90分鐘,濃縮展現了在國破家亡的曆史關頭,聶耳積極配合共産黨地下組織,創作和帶頭傳唱抗日救亡歌曲的故事。聶耳心系百姓疾苦,深入社會底層,為勞苦大衆呐喊,用一顆赤子之心創作出了《賣報歌》《鐵蹄下的歌女》《碼頭勞工之歌》《大路歌》等一系列革命題材歌曲。他根據田漢的詞譜寫出愛國最強音——《義勇軍進行曲》,吹響了中華民族解放的号角,以其高昂激越、铿锵有力的旋律和鼓舞人心的歌詞,表達了中國人民對帝國主義侵略的強烈憤恨和反抗精神,展現了偉大的中華民族在外侮面前勇敢、堅強、團結一心共赴國難的英雄氣概。

聶耳代表了中華民族的一種精神,他在有限的生命中創作的音樂至今依然影響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他的音樂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嚴肅的思想性、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藝術創造性,為中國無産階級革命音樂的發展指出了方向,樹立了榜樣。大型雜技舞台劇《聶耳》主旨是頌揚偉大革命音樂家聶耳的共産主義信仰和愛國主義精神,意在弘揚社會主義主旋律,用新穎的、人民群衆喜聞樂見的藝術表現形式,展現革命曆史的片段,傳達老一輩革命戰士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犧牲奉獻精神,激發人民群衆的愛國主義熱情,讓人民群衆在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征途上,揮灑熱情和汗水,為實作“中國夢”而不斷奮鬥。

創新表達 以雜技融合當代前衛藝術元素

大型雜技舞台劇《聶耳》由“血色晨昏”“童謠·郦春”“風雲際遇”“星火淩雲”“積厚流光”五幕組成。在舞台呈現上,突破了雜技視覺藝術的傳統定位,以符号性雜技技巧為“點”,以劇目故事為“線”,以多藝術元素融合為“面”,通過“點”串“線”,拓寬劇目呈現的“面”,進而豐富劇目的表達。在創新方面,該劇采用了“倒立小頂拉提琴”“蹦床飛竿”等高難度技術技巧,還使用了“五線譜”“大型古筝”“移動蹦床”等新型道具,展現出極強的藝術高度。

劇中既有群演踩高腳獨輪車的遊行示威大場面,也有青年學生蹦床飛竿逃脫軍警追捕的酷跑。新穎的藝術形式将偉大的革命音樂家——聶耳塑造得更加立體鮮活,使得觀衆得以近距離接觸聶耳,感受聶耳。該劇以雜技藝術為主,融合了魔術、滑稽、歌舞、戲劇等多種藝術表現形式,同時注重在雜技技術、舞台道具、音樂制作等多方面的創新,在展現聶耳的革命成長曆程時,既有驚險刺激的追逐沖突場面,又有細膩豐富的情感表達,是一台集思想性、叙事性、藝術性、觀賞性為一體的精品雜技舞台劇。

重塑“破圈” 解碼圈層文化與主流價值的密碼

大型雜技舞台劇《聶耳》以年輕态面對目标群體,吸引年輕人回望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走過的峥嵘歲月,在解碼流行的過程中重塑了破圈傳播的概念,将不同圈層人群喜愛的題材内容、形式相融合,以創新手段吸引網絡新世代,找到了圈層文化與主流價值的破壁密碼。

大型舞台雜技劇《聶耳》匠心制作精良,不僅擁有國内著名雜技編導董峥臻為核心的國内一流劇目編創團隊,還邀請到了著名詞作家羽翼、著名音樂家張宏光創作主題歌。該劇的演員多為實力派新生代,舉手投足間令角色熠熠生輝。此外,音樂和服化道都最大程度地還原了時代的特點,烘托出濃厚的年代戲的藝術氛圍,帶給觀衆一種酣暢淋漓的體驗。

大型雜技舞台劇《聶耳》用全新的藝術方式诠釋了革命先烈用青春書寫的革命誓言,用熱血鋪就的漫漫長路,用生命熔鑄的時代豐碑。這部讴歌英雄、向偉大的革命音樂家聶耳緻敬的精品力作,為當代主旋律文藝題材創作樹立了一個新的風向标。(王永利)

來源: 光明網-文藝評論頻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