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畫筆傳承聶耳精神
“聶耳和國歌”
主題美術創作展
目前,紀念聶耳誕辰110周年“聶耳和國歌”主題美術創作展在聶耳大劇院二樓展廳開展,共展出68位畫家創作的93件作品。
“聶耳和國歌”主題美術創作展在聶耳大劇院展出。
01 關于“聶耳和國歌”的
美術創作
“玉溪是聶耳故鄉,作為玉溪畫家,有責任傳承聶耳精神,以繪畫語言講好聶耳故事、國歌故事,用畫筆留下傳承聶耳精神的時代印記。”玉溪市文聯美術家協會(以下簡稱“市美協”)主席、玉溪師範學院美術學院副院長趙芳說。
李小兵雕塑作品《青年聶耳》。
趙芳告訴記者,為講好“聶耳和國歌的故事”,抒發愛國情懷,市美協特申報了玉溪市文藝精品創作扶持項目——“聶耳和國歌”主題美術創作。力圖呈現一批反映聶耳為黨奮鬥、為國而歌、為民呐喊的精品力作。
感受紅色情懷
激發創作靈感
02
趙芳談道,項目于2021年8月正式實施,實施團隊以玉溪畫家為主體,同時邀請了部分雲南省有影響力的藝術家參與。在項目的具體實施過程中,委托雲南省美術界具有影響力和代表性的美術家為創作者進行選題指導。此外,還充分聽取文學界、音樂界、黨史研究專家對于作品選題、構思的意見和建議。
李河良中國畫作品《義勇軍進行曲》。
同時,市美協組織創作專家參加了項目看稿交流活動,聆聽了聶耳和國歌研究專家、玉溪師範學院文學院院長時遂營的《把聶耳和國歌故事融入黨史學習教育》主題講座,觀看了電影《為國而歌》……促使創作者深入認知曆史、感悟曆史,體會聶耳的熱血情懷,進而激發創作熱情。
之後,市美協組織創作者以聶耳文化為題材,開展多條線路、多種形式的采風寫生活動,深入探尋聶耳的成長曆程和《義勇軍進行曲》中所蘊含的雲南民族民間元素。
“我們到聶耳故居和聶耳紀念館,通過了解聶耳從國小習、生活的軌迹,重溫聶耳從革命熱血青年成長為成熟的革命音樂家的非凡曆程,感受到濃濃的紅色情懷;到新平縣南薅村、大沐浴村和南堿村,通過探尋聶耳母親留下的印記,感受到聶耳母親的偉大和花腰傣風情;到新平縣哀牢山,通過探尋哀牢山留存千年的茶馬古道遺迹和氣勢磅礴的南恩大瀑布,體驗了人文與自然的融合與碰撞……這些,都成為我們創作的素材。”趙芳說。
李宏斌版畫作品《聶耳用過的小提琴》。
此次“聶耳和國歌”主題美術創作展共展出68位畫家創作的93件作品,涵蓋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綜合材料等門類,其中包括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雲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郭巍,雲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院長戴傑,中國著名油畫家姚鐘華,雲南藝術學院美術學院原院長張志平等雲南省有影響力的藝術家參與創作的作品。通過展覽,不僅讓觀衆對聶耳的革命精神和聶耳母親的奉獻精神有了更深的感受,也讓觀衆領略到純樸的花腰傣民族風情、厚重的花腰傣民族文化。
03 向聶耳緻敬
向國歌緻敬
趙芳表示,“聶耳和國歌”主題美術創作展以聶耳的肖像、聶耳的故居、聶耳的小提琴、聶耳與他的朋友等子產品,多角度展現了聶耳的成長經曆,以及他的音樂創作理念和創作曆程,引領着廣大美術創作者學習聶耳精神,在新的曆史時期用作品踐行自己的使命,把握新時代人民群衆的新需求,保持對曆史的溫情和敬意,把愛國主義作為文藝創作的主旋律,用手中的畫筆為這個時代留下豐厚的視覺形象與精神印記。
趙芳中國畫作品《生命之光——聶耳、田漢和安娥》。
聶耳在給母親的信中曾說道:“我是為社會而生的,我不願有任何的障礙物阻止或妨礙我對社會的改造,我要在這人類社會裡做出偉大的事業。”聶耳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從以玉溪畫家為創作主體的“聶耳和國歌”主題美術創作展中,可以看出玉溪的美術創作者也在這樣的感召下,立足于本土的英雄形象,傳承國歌精神,以精品奉獻人民,用圖像“鑄魂”,重制了聶耳的精神氣質、生命景象和精神圖譜,用作品向聶耳緻敬,向國歌緻敬!
趙芳表示,希望展覽能夠成為推動我市進一步講好“聶耳和國歌的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
來源:人文玉溪
作者:李艾麗 顧世丹
編輯:韓娅嬌
稽核:徐鳳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