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8件珍貴遼甯古生物化石從歐洲萬裡歸鄉

作者:河湖客戶向東

“徐氏曙光鳥”是世界上最早的鳥 “赫氏近鳥龍”是最早的帶羽毛恐龍

8件珍貴遼甯古生物化石從歐洲萬裡歸鄉

8塊極為珍貴的距今1.25億年—1.6億年的恐龍和鳥化石輾轉自歐洲回到故鄉遼甯,正式落戶遼甯古生物博物館。1月13日,在遼甯古生物博物館,地質古生物學界多位院士、專家和有關部門人員嘉賓共同為回歸化石揭幕。

歐洲收藏家願捐珍貴化石回遼

這8塊化石的大小多在50厘米左右,隻有一件小盜龍類的标本加上尾部的長度達到73厘米。它們姿态各異,骨骼、翅膀甚至羽毛的痕迹均清晰可見,儲存十分完好。這8塊化石包括7塊帶羽毛恐龍化石和一塊原始鳥類化石,包括距今1.6億年前的“赫氏近鳥龍”、“短羽始中國羽龍”、“徐氏曙光鳥”;距今1.25億年前的“曲足熱河鳥”;2017年公布的新屬種“孫氏絲鳥龍”。

這些化石均産自遼西的燕遼生物群和熱河生物群,後因種種原因流失海外。遼甯擁有燕遼生物群和熱河生物群兩個世界級古生物化石寶庫,對研究鳥類和被子植物起源以及恐龍和早期哺乳動物演化做出過重大貢獻,轟動世界的“中華龍鳥”、“孔子鳥”以及“遼甯古果”等化石就産于此。

2017年1月,法國化石收藏家艾斯奎裡先生委托比利時恐龍學家哥德弗洛伊教授,聯系上遼甯古生物博物館館長孫革教授,表示願将他們在歐洲收集和研究的這8塊化石标本無償贈送給遼甯古生物博物館。

8件珍貴化石去年年底運到沈陽

經遼甯省國土資源廳研究并報請國土資源部準許,同意接收這批珍貴的化石标本,并由遼甯古生物博物館作為館藏。遼甯古生物博物館是中國目前規模最大的古生物博物館,由遼甯省國土資源廳與沈陽師範大學共建,展品包括迄今世界最早的花“中華古果”、迄今最原始的具毛發似哺乳動物“巨齒獸”、全球中生代唯一發現會滑行的蜥蜴“趙氏翔龍”等珍品。

2017年10月30日,由遼甯省化石管理局局長郭傑、遼甯古生物博物館館長孫革等組成的中方接收代表團,在我國駐比利時大使館協助下,與歐方贈送者在比利時皇家自然史研究所(布魯塞爾)正式舉行了“贈送中國化石傳回中國——化石交接儀式”。

2017年11月中旬,這8件化石自比利時安全運回沈陽。在沈陽海關和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辦公室的大力協助下,12月下旬,全部化石已安全到達遼甯古生物博物館。

返鄉化石研究和觀賞價值并重

據介紹,有關鳥類起源問題,國際學術界已争論了100多年,但以往這些争論都缺少化石證據。自1996年起,由于中國帶羽毛恐龍“中華龍鳥”、“尾羽龍”、“小盜龍”,特别是“赫氏近鳥龍”等化石的發現,終于為鳥類起源于獸腳類恐龍的假說提供了新的重要證據,為解決鳥類起源問題做出了世界性貢獻。

孫革說:“此次‘返鄉’的8塊化石屬于對研究鳥類起源以及恐龍和鳥類之間進化關系具有重大意義的化石。”這8塊化石中的“徐氏曙光鳥”、“短羽始中國羽龍”、“孫氏絲鳥龍”或原始鳥類“曲足熱河鳥”等4塊化石流失海外後成為模式标本,即古生物命名新屬種時指定的典型、代表性标本,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

“徐氏曙光鳥”為迄今為止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鳥,其年代比“始祖鳥”還早1000餘萬年。其模式标本曾在國際權威學術刊物、英國Nature發表,學術價值極高。“赫氏近鳥龍”則是世界上最早的帶羽毛恐龍,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其化石為沈陽師範大學課題組2009年在英國Nature發表的迄今世界最早的帶羽毛恐龍的重要補充。其餘3件待研究标本(中國鳥龍未定種等)也具有重要研究價值。

自2010年頒布《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以來,中國化石保護的法制化日益深入人心,并在海外産生了積極反響,本次贈送是海外收藏家和研究專家支援中國化石保護工作的具體展現。據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專職副主任王麗霞介紹,近年來,特别是《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實施以來,已有5000多塊流失海外的重要古生物化石回歸中國。

記者王立軍 圖據新華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