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丘吉爾何以稱英國是小毛驢,俄國是巨熊,美國是巨大的北美野牛?

作者:下午曆史茶

在1943年底的德黑蘭會議上,美、蘇、英三家還能坐在一起商量怎麼打德國,打敗德國後怎麼分戰果之類的大事。此時的丘吉爾明面上依然能夠和羅斯福、斯大林平起平坐,商讨決定國際事務。但丘吉爾已經是冷暖自知了,他知道英國再也不是殖民地遍及全球的大帝國了。

丘吉爾何以稱英國是小毛驢,俄國是巨熊,美國是巨大的北美野牛?

是以,才有了“巨熊”、“北美野牛”和“小毛驢”的生動比喻。丘吉爾是這樣說的:我的一側坐着翹着二郎腿的俄國巨熊,另一側卧着巨大的北美野牛,而夾在中間的是一頭可憐的英國小毛驢。

丘吉爾頗為感慨,比喻也形象。是啊,一頭可憐的“小毛驢”怎麼可能與“巨熊”、“北美野牛”平起平坐呢?那麼,響當當的英帝國何至于此?其實,一戰之後英國就已經傷了元氣,二戰初期單挑德國也是硬撐着。直到希特勒實施巴巴羅薩計劃把蘇聯拽入戰争,和日本偷襲珍珠港把美國又拉下水,如坐針氈的丘吉爾才深深地舒了一口氣,并為之慶幸。

丘吉爾何以稱英國是小毛驢,俄國是巨熊,美國是巨大的北美野牛?

事實上,從一戰之後英國國力已經不繼。一戰表面上是英法俄的協約國獲勝,但英法都已經元氣大傷、蘇俄則如日中天,而沒有受到戰火殃及的美國通過發戰争财成了世界第一經濟強國。

當時的英國當然是不認輸的,因為盡管本土不太好,但日不落帝國的架構猶存,還試圖通過榨取遍及全球的殖民地恢複元氣。這也是英國在二戰初期一直奉行綏靖政策的原因所在,畢竟有英吉利海峽作天然屏障,而且納粹德國也不會一下子就能打過來。

結果導緻希特勒的野心越來越大,先吞并波蘭,後橫掃西歐、打降法國、空襲英國本土,英國隻能拼命抵抗,苦苦支撐,好在蘇德戰争和太平洋戰争先後爆發,迫使蘇美兩家親自下場與軸心國對決,英國才得以喘息。

丘吉爾何以稱英國是小毛驢,俄國是巨熊,美國是巨大的北美野牛?

當時蘇聯和美國的戰力要比英國強得多,是以英國的國際話語權自然是不那麼好聽,丘吉爾對此明白得很,這才有了“巨熊”、“北美野牛”和“小毛驢”的著名言論。

而到了1945年的雅爾塔會議,丘吉爾最為擔心的是,納粹德國垮了之後的勢力真空究竟由誰來填補?當時蘇聯兵鋒已經深入東歐,在他看來絕不能坐視蘇聯把手伸入東歐。是以,在1946年丘吉爾發表了意義重大的那場“鐵幕演說”,而他的這一整套對國際形勢的認知絕不可能是一天兩天的事情。

丘吉爾何以稱英國是小毛驢,俄國是巨熊,美國是巨大的北美野牛?

在雅爾塔期間,丘吉爾為了本國乃至歐洲的利益,可謂挖空心思,費盡心機。像把二戰中投了降的法國拉進五常,堅決反對中國進五常,要求讓東歐各國自己選舉政府,要求恢複波蘭地盤,要求承認英國在地中海的利益、在中國香港的利益,等等。雖然英國國力不及美蘇,但畢竟曾是世界一哥,在三方的角逐和讨價還價中,仍得到了一些東西。

到二戰後期,席卷全球的殖民地獨立大潮又一次打擊了英帝國,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真納要分巴基斯坦,昂山帶日軍去打占據緬甸的英軍,馬來西亞、斯裡蘭卡也紛紛獨立;緊接着澳洲、加拿大、約旦、伊拉克、蘇丹的先後脫離,讓英國的“日不落”成為了過眼煙雲。

丘吉爾何以稱英國是小毛驢,俄國是巨熊,美國是巨大的北美野牛?

雖然當時的美蘇已經開始了冷戰,但是在摧毀英法主宰的世界殖民體系上,是驚人的一緻的。

到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美國成為西方毋庸置疑的老大,而此時英國甘當美國的小弟。英國是極其務實的,知道這是沒辦法的事。二戰之後,英國本土窮得一直實行食物配給制,而且到1954年才結束,比戰敗國德國還晚兩年,而投降的法國沒像英國那麼慘,根本就沒有實行過食物配給制。

而美國通過“馬歇爾計劃”廣撒銀兩幾乎收買了整個歐洲,而英國根本就拿不出錢來,還要美國的大筆援助,沒有話語權也就太正常不過了。

丘吉爾何以稱英國是小毛驢,俄國是巨熊,美國是巨大的北美野牛?

但是,美英畢竟同文同種又同屬一個陣營北約,說是盟友面子也沒什麼過不去的。直到1956年的第二次中東戰争,也就是蘇伊士運河戰争,美國勒令英國撤軍,而吃慣了肉的英國怎能輕易吐出到嘴的肉呢?美國見狀便抛售英鎊,讓英鎊大跌,這時才讓英國群眾明白,英國不是從前的大英帝國了,美國才是地道地道的老大。

1952年受全球的殖民地獨立大潮影響的埃及,推翻了英國扶植的法魯克王朝,建立共和國。1954年雙方約定英軍分批撤出埃及,但英法不想把蘇伊士運河還給埃及。1956年6月,埃及政府宣布把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英法怎肯輕易放手,談判不成又送出聯合國,結果被否決,最後聯合以色列圍毆埃及,想用武力拿到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

丘吉爾何以稱英國是小毛驢,俄國是巨熊,美國是巨大的北美野牛?

埃及當然不是三國的對手,但知道三國的目标是能夠控制蘇伊士運河的塞得港,是以死死守住沒有被攻陷。這時,蘇聯看不下去三國欺負自己的小弟埃及,便以核武威脅英法,并警告以色列不要再打了,否則後果自負。

此時英法首先喊話北約要團結,要求美國出來撐腰。而這時美國的想法卻是即不想讓蘇聯出兵,也不想去保護英法在中東地區的利益,而是想把英法勢力趕出去,自己來控制中東。

丘吉爾何以稱英國是小毛驢,俄國是巨熊,美國是巨大的北美野牛?

之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英法被迫停火并灰溜溜地撤出軍隊。此戰标志着英法兩國遍及全球的殖民體系的迅速崩潰,美蘇成為無可争辯的世界兩極。等到六七十年代非洲獨立運動興起,英法兩國的殖民地喪失殆盡,勢力再度收縮,再也沒有資格與美蘇平起平坐了。

總之,可以斷定丘吉爾在德黑蘭會議期間就已經察覺到了端緒,之後在雅爾塔、波茨坦丘吉爾對國際地位的消長感觸會更深,等到1949年北約成立、1956年蘇伊士運河戰争的不敗而敗,這時英國的群眾也能感受到英國再也不是從前的英國了。

丘吉爾何以稱英國是小毛驢,俄國是巨熊,美國是巨大的北美野牛?

是以,在德黑蘭會議之後,丘吉爾稱英國是一頭可憐的小毛驢,而稱俄國是巨熊、美國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也就不難了解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