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蘭區把垃圾分類作為經濟發展和公德心引領的重頭戲,全區總動員,建立垃圾分類體系及長效管理機制,全力推進垃圾分類。

居民養成垃圾分類好習慣
近日,在社群志願者帶動和輔導下,每天上午,住在呼蘭區雅園小區的王麗和老伴都會将已經分好類的垃圾準确投入到不同種類的垃圾桶内。家庭内的互相帶動、鄰裡間的互相帶動,使該小區垃圾分類在源頭上自覺形成了分袋裝的好習慣,成為該區垃圾分類的樣闆小區。
有着3151戶人家的金色人文小區也是垃圾分類優秀示範小區。負責該小區的路泰新豐物業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物業部門積極調配保潔人員,可回收的垃圾有保潔人員來處理,不可回收垃圾由環衛部門來處理。小區聘請了13名督導員,每個點位1名督導員,督導居民從源頭進行垃圾分類,得到居民的了解和配合。從源頭進行垃圾分類的居民從無到有,目前小區垃圾分類整體準确率能達到85%,大家都習慣了分好類再投放。
住在金色人文小區38号樓三單元603的蔡桂華在自己負責的點位開心地說:“現在越來越多的居民都很配合分類投放垃圾。有的人不會投放,我就告訴他們,他們都會了,我也更輕松。尤其是小區換了新桶,很幹淨,辨別顔色都清楚,居民更好識别了,環境好了大家都高興,我也幹得開心。”
記者在金色人文小區看到,居民都是拿着幾個袋子分類投放到垃圾桶裡。小區保潔人員處理可回收垃圾,其餘垃圾等待環衛人員駕駛垃圾轉運車來處理。
呼蘭區城管局相關負責人高文環告訴記者,他們初期抓示範小區,取得效果後在全區推廣。通過逐家走訪動員、逐家做物業公司說服,32家物業企業願意配合。同時,全區集中三天時間全覆寫排查,調整不科學的安放點位,完善點位設定18處,新增和配備分類垃圾桶300餘個,并采取備用辨別粘貼及噴塗兩種方式,從根源解決問題。
三種模式轉運分類垃圾
從源頭分好垃圾,轉運過程會不會走樣呢?
為此,呼蘭區建構“三四五”運轉體系,通過實施三種投放模式和多種營運方式,把垃圾分類最後一公裡落實到位。
據了解,呼蘭區垃圾分類工作主要采取物管自投、自管自投、公企機關投放三種模式。全區确定物管自投模式小區228個,自管自投小區13個,垃圾點位360個,督導員360人,近2700個分類垃圾桶。
采訪中,許多物業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和垃圾車都有約定的轉運時間,定時定點轉運。小區保潔人員告訴記者,他們會按時把垃圾放到定點位置,及時轉運垃圾。
目前,呼蘭區配置其它垃圾車29台、廚餘垃圾車3台、有害垃圾車1台、可回收簽約車5台,設定分類收運路線28條,與5個街道及自管小區完成可回收垃圾簽約,與30家物業公司簽約,簽訂率達99.17%。
建立長效監管機制
呼蘭區全力推行垃圾分類,從上至下建立一套有效的運作和管理機制,并從黨政兩方面強化推行保障機制。
強化推進機制建設,呼蘭區成立了垃圾分類上司小組,實施黨政上司齊抓共管,書記區長一同擔任組長,副區長為副組長,區直部門負責人為成員,下設一辦五部,分工明确、各司其職、有序推進,全面統籌、組織、協調、指導垃圾分類工作。同時,呼蘭區把垃圾分類作為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内容,推動全區黨員幹部主動踐行垃圾分類工作。各街道為責任主體,黨政主要負責人擔任雙組長,建立一級指導、六級包保責任體系,落實六級檢查責任,層級落實、壓實責任。
呼蘭區垃圾分類上司小組負責人告訴記者,全區堅持每月排程制度和督查通報制度,區委區政府主要負責人不定期開展督查、調研行動,發揮區垃圾分類辦牽頭協調作用,關聯相關部門加大監督檢查推進力度。目前,全區部門共管、關聯監督的長效運作機制已經建立起來,垃圾分類工作正不斷提升效率。
讓垃圾分類家喻戶曉
如何讓垃圾分類家喻戶曉?讓居民願分、會分?
呼蘭區從多方面開展垃圾分類宣傳,從國小生教育入手,把垃圾分類作為教學内容之一,讓他們從小就了解垃圾分類的意義和價值,了解垃圾是放錯了位置的資源。
讓全民知曉,就要形成各種宣傳效應。全區在居民小區、廣場、公園等地舉辦多次“踐行垃圾分類、争當文明市民”垃圾分類主題宣傳活動,寓教于樂,穿插歌舞節目、知識問答及各種有關垃圾分類的遊戲等節目,科普垃圾宣傳,提高垃圾分類知曉率、參與率和投放準确率,營造全民主動源頭分類垃圾的良好社會氛圍。
呼蘭區強化垃圾分類實操教育訓練,組織全區黨員幹部教育訓練2次,由街道牽頭組織社群、公企機關、物業教育訓練50場次,由環保公司組織教育訓練5場次,完成241個庭院小區垃圾分類教育訓練。同時垃圾分類上司小組組織54家機關4535名黨員到社群報到,開展教育訓練、宣傳、動員、指導、監督等活動260餘次,推進城鄉中國小校舉辦垃圾分類教育講座500餘場次。
針對居民“不會分”問題,區垃圾分類上司小組堅持宣傳在前、引導在前,印發宣傳材料,多輪次入戶講解,做到“敲開門、見到人、講到位、簽上字”,各社群和物業小區在電梯間、單元門、樓道内、車庫出入口等醒目位置張貼宣傳畫和繪制牆體畫,各公企機關在辦事大廳、公共區域利用LED電子屏滾動宣傳垃圾分類知識和智語。
建立督導投放準确率獎勵機制,規定督導員履職标準,對發揮作用好、分類指導效果好的督導員給予獎勵,形成優良的工作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