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1歲武漢女孩自創舞蹈感動黃豆豆!青舞節為孩子們搭建夢想舞台

11歲武漢女孩自創舞蹈感動黃豆豆!青舞節為孩子們搭建夢想舞台

近年來,青少年舞蹈蓬勃發展,越來越受到關注。8月1日,第三屆上海國際舞蹈中心青少年舞蹈節暨舞蹈比賽(以下簡稱“青舞節”)落幕。11歲的武漢女孩胡詩茵帶來自創作品《胡詩茵》,用舞蹈講述疫情中的生活故事,獲得“勇于探索獎”。評委、著名舞蹈家黃豆豆點評:“編舞技巧雖稚嫩卻言之有物,表達了内心真實的情感,格外動人。”

從2019年開始,上海國際舞蹈中心推出青少年舞蹈節,讓孩子們體驗舞蹈藝術帶來的快樂,點燃青少年的藝術熱情和創造力。本屆青舞節舉行了舞蹈比賽、名師講座、舞蹈大師班、閉幕彙演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打造屬于孩子們的舞蹈盛會。“人人都可以去接受、感受舞蹈,在快樂的氛圍接受舞蹈的熏陶。參加青舞節的這些孩子,也許今後未必會成為專業的舞者,但他們在舞蹈中所收獲的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将會伴随他們一生。”黃豆豆說。

11歲武漢女孩自創舞蹈感動黃豆豆!青舞節為孩子們搭建夢想舞台

“小舞蹈家”登大舞台,展青少年舞蹈風采

7月30日、31日,青少年舞蹈大賽決賽在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大劇場舉行,盛裝亮相的小舞者在這個專業舞台上一展風采。作為青舞節期間的重要版塊,青少年舞蹈比賽邀請黃豆豆、吳潔、胡宏俊等舞蹈家組成評委會,面向于全國7-15歲的青少年舞蹈愛好者和學習者,舞種包含中國舞、芭蕾舞、現代舞和街舞等。自3月啟動以來,比賽共收到了來自10餘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400多個節目報名。

經過了激烈角逐,在近160組入圍決賽的節目中,最終評選出了各組别共計40多個優秀作品站上閉幕彙演的領獎台,另外還有各單項獎20多個,優秀指導教師和優秀組織獎若幹。近距離的專家點撥,讓所有參賽選手們都受益匪淺。

11歲武漢女孩自創舞蹈感動黃豆豆!青舞節為孩子們搭建夢想舞台

值得一提的是,ICT青少年創意舞蹈夏令營的結營作品亦亮相閉幕演出。作為本屆青舞節的全新版塊,創意舞蹈夏令營以“啟發·創新·思考”(Inspire the Creative Thinking)為核心教學理念和培養目标,提升孩子們的身心感覺力和肢體表現力,用舞蹈引導和啟發孩子們的感覺力、想象力、創造力與協作能力。

參加夏令營的孩子們經過對現代舞動勢規律與動作技巧的學習,在互動與即興中和導師共同創作出獨一無二的舞蹈作品。夏令營導師、現代舞藝術家曾瑩表示:“夏令營以探索的精神啟發孩子們想象力和創造力,讓他們的身體擁有更多可能性。孩子們不隻是學動作,而是真正地學舞蹈,學會用身體自由地表達,勇敢而自信地站在屬于他們人生的舞台上。”

11歲武漢女孩自創舞蹈感動黃豆豆!青舞節為孩子們搭建夢想舞台

大師上“小課”,讓市民領略多元舞蹈藝術魅力

一直以來,上海國際舞蹈中心依托自身彙聚國内外舞蹈優質資源的優勢,緻力于推廣與傳播舞蹈藝術,讓不同層次、不同年齡段的藝術愛好者都能感受到舞蹈的魅力。本屆青舞節活動期間,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廣邀舞蹈名家,先後舉辦了4場不同舞種的舞蹈大師班和2場名師講座。舞蹈名家的親身指點,為小舞者們未來的舞蹈探索和學習帶來新天地。

舞蹈大師班由郝若琦、段婧婷、胡宏俊、阿維夫·格林菲爾德四位明星舞者授課,涵蓋古典舞、芭蕾舞、街舞、現代舞等不同舞種。通過這些名師大家的工作坊,讓小舞者們不僅可以近距離感受頂級舞蹈藝術家的風采,還在這些名師專家的指導之下,收獲專業化、多元化的舞蹈體驗。

11歲武漢女孩自創舞蹈感動黃豆豆!青舞節為孩子們搭建夢想舞台

名師講座方面,被譽為“中國現代舞拓荒者”的著名舞蹈家曹誠淵從介紹現代舞的三大藝術特征:個性、原創性和時代性出發,與源遠流長的中國曆史傳統文化互相比較,勾連起現代舞和當代中國生活思潮的共通互融。而北京舞蹈學院副教授、青年舞蹈家田湉則結合自身漢唐舞蹈劇場的創作經曆,分享了藝術家如何重訪曆史中的身體姿态,将古典的審美與當代語境相融合,進而讓古典題材具有了當代價值。

本屆青舞節由上海國際舞蹈中心發展基金會主辦,上海戲劇學院附屬舞蹈學校、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劇場經營管理有限公司承辦,上海市舞蹈家協會、蘇格蘭舞蹈劇場特别支援。作為本屆青舞節的後續延展活動,8月中下旬,上海國際舞蹈中心還将與蘇格蘭舞蹈劇場合作,推出面向青少年的線上舞蹈工作坊,為熱愛舞蹈的孩子們引入更多元、更創新、更國際化的優質資源。

11歲武漢女孩自創舞蹈感動黃豆豆!青舞節為孩子們搭建夢想舞台

“在全面提升城市軟實力的背景下,我們舞蹈中心不僅要不斷推出高品質的舞蹈藝術作品,也要不斷促進舞蹈藝術在不同領域的推廣與普及。”上海國際舞蹈中心發展基金會理事長王延希望,通過青少年舞蹈節的開展,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裡埋下一顆熱愛舞蹈、感受藝術之美的種子。“讓大家在舞蹈藝術氛圍中‘分享美、表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為成為新時代市民夯實基礎。”

作者:宣晶

編輯:徐璐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