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物專訪|安悅溪:突破“少女”标簽,她有更多可能性

提起安悅溪,在觀衆既定印象裡,是個古靈精怪、充滿青春活力的姑娘。她憑借精湛的演技,塑造了不少令人難忘的角色,很多觀衆更是因為“糖寶”一角愛上了她,親切地稱呼她“百變精靈”。

而在騰訊視訊熱播的主旋律網劇《在希望的田野上》裡,安悅溪一改以往塑造的“少女”角色,她飾演的卞筱悅本是出身高階知識分子家庭的“上海土著”,卻為了理想和愛情毅然追随男友下鄉扶貧支教,最終克服重重困難,成為了一名優秀的鄉村女教師。

人物專訪|安悅溪:突破“少女”标簽,她有更多可能性

作為一部展現時代群像的現實主義題材劇,《在希望的田野上》一經上線便收獲不俗口碑,其中支教老師卞筱悅一角更是憑借鮮明的個性圈粉無數。在這裡,她不僅收獲了純潔的愛情,還幫助了許多失學兒童重返校園,是大家心中的“白月光”卞老師。近日,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專訪安悅溪,她與我們一同分享了角色背後的付出與感悟。

角色的轉變:我也可以不“少女”

衆所周知,已經固定風格的女演員尋求轉型與突破難度有多大。拍過不少青春題材劇的安悅溪正處在一個關鍵的“轉型期”,而這次挑戰現實主義題材,對鄉村支教老師的塑造算是一次成功試水。

不少網友認為這個角色對她過去在熒幕前的形象有所颠覆,安悅溪自己也有同樣的感覺,“這部戲算是我真正意義上第一部跟大家見面的現實主義題材劇,因為之前的角色還是偏少女類,古靈精怪很有元氣,重新整理大衆的既有印象,也是我接拍這個戲的目标和努力方向。”

這次專訪中,說起出演卞筱悅的感受,她侃侃而談:“卞筱悅是一個離我較遠的人物,像這種放棄優越的條件,直接到深山去奉獻自己青春的人都特别值得尊敬。在我看來,卞筱悅和張楠都是那種靈魂泛着光的人,但也是真實的人。像這種特别理想化、特别浪漫的女生是我認為要去呵護,也需要讓更多人看到的。”

對于這樣一個角色,如何能讓觀衆産生共鳴,安悅溪也有自己的思考,“真實是一定要落地,一定要貼着地面,讓大家認為是身邊的人,不要讓人物跟現實有差距、有懸浮感,這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

因為支教老師這個職業的特殊性,她也做了很多功課,不僅看很多新聞去了解支教老師的大緻情況,還私下認真地去備課,體驗老師上課前的準備工作。因為支教老師與一般的老師有所不同,一般在學校都是身兼數職,“我在劇裡需要上國文課、英語課,順帶還有一些文藝表演之類的,是以專門去請教了自己的老師如何備課。”

人物專訪|安悅溪:突破“少女”标簽,她有更多可能性

自我的挑戰:克服心理障礙與蛇“對戲”

在轉變角色的過程中,挑戰也在不斷更新。不同于青偶或古偶,現實主義題材更注重紀實性,用生活流代替戲劇感。是以在片場,安悅溪面對的第一個挑戰就是——改變過去慣性的表演方式。“比如拍古裝,會有古裝特别的範兒在,之前拍的那些偶像劇,作為偶像劇裡的女生,你的反應跟這個是絕對不一樣的。”

另一個巨大的挑戰莫過于與蛇“對戲”,在大結局中,安悅溪飾演的卞筱悅被蛇咬傷要回到上海靜養,學生們追着車為她送别的場景感動了不少觀衆,她也奉獻了一場感人的哭戲。

觀衆可能不知道,安悅溪私下最怕蛇,第一次和蛇拍戲,還要在劇中被蛇咬,可以想見她的心理陰影面積有多大。“第一次跟蛇拍戲,我現在一想頭發都要立起來,因為劇裡有很多劇情是要跟蛇産生沖突的,真的克服了很大的心理障礙。”

不僅要戰勝生理上的恐懼,她還要克服山區惡劣條件帶來的困難。因為拍攝地在山區,信号不好,進去之後便完全與世隔絕,還有些地方需要下車蹚水過橋,甚至有一天下大雨,必經的一條路都被水淹了。對于這次難忘又充滿挑戰的拍攝經曆,安悅溪感慨:“這種事情之前是不敢想象的,因為總是在影視基地拍攝,但到了真實的環境裡,狀态和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

成長的蛻變:演員與角色互相成就

演員與角色之間從來都是互相成就,演員塑造一個人物,便會把自己的一部分靈魂注入角色,而角色也會把靈魂刻在演員身上。

安悅溪的真實與自然演活了一位鄉村支教老師,讓觀衆看到了一個演員對角色刻畫的準确把握和了解。“我們全國有幾百萬個駐村的年輕人都在積極耕耘着,我認為他們的靈魂是泛着光的,想讓這種光照到更多更遠的地方,在希望的田野上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

反過來,這部戲也幫助她拓寬了更多戲路,安悅溪自己也感觸良多。“因為過去總演少女角色,其實自己很早就有意願想轉型,一直想挑戰各種類型、次元和深度的角色。這次演鄉村教師,就是希望大家能知道安悅溪也可以演現實主義題材,她之後也有其他的可能性。”

人物專訪|安悅溪:突破“少女”标簽,她有更多可能性

在演藝道路上,安悅溪一直在尋求角色的突破。譬如她想挑戰反派角色,便主動走出古裝劇的舒适圈,去嘗試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品。

在談及另一部待播的現實主義題材劇《紅旗渠》,安悅溪十分興奮。“我這次飾演了一個當地的村民,後來成為了村幹部,為了找水,為了挖渠,跟家庭、自己的情感,包括信仰,有一個特别升華的過程。那個戲我們也是到了當地,在紅旗渠開鑿的現場實地拍的。那個戲挑戰也很大,包括情感的部分戲,人物沖突都很大。”

這次的角色雖然收獲了大家的認可,但是安悅溪對自己更多的是反思和内省。“如果10分的話,我給自己打6分,将将及格的樣子。因為第一次嘗試這種角色,在過程裡有很多凹凸不平的地方,還有需要去自己轉變、潤色的部分,但那個部分因為是第一次嘗試,肯定有不足。包括看了劇之後,看了網友的彈幕,我會去自我總結。”

在經曆了轉變與挑戰後,我們看到了安悅溪的成長與蛻變,以及作為一個專業演員的敬業和自我反思。她對角色的精準把握、走心專注的演繹,不僅讓大家看到了一個接地氣又真實的鄉村教師,也看到了一個青年女演員身上的無限可能。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王磊

編輯/崔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