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歐盟委員會準許引入幹黃粉幼蟲作為新的資源食品,并修訂了歐盟委員會實施條例(EU)附件2017/2470,以涵蓋新的食品使用要求。
早在2018年,法國食品公司SAS EAP就向歐盟委員會送出了幹黃粉幼蟲作為新資源的申請。該應用要求将幹燥的黃色粉末幼蟲用作完整的幹昆蟲零食和許多食物中的食品成分,針對一般人群。三年半後,該原料被歐盟準許為新型食品資源,為昆蟲食品制造商提供了更多的市場機會。
全球昆蟲食品市場正在迅速增長
衆所周知,昆蟲不需要消耗大量的土地和水資源來生長,它們幾乎不産生溫室氣體。許多昆蟲可以通過糞便或其他有機廢物生活,例如食物殘渣,殘渣或釀酒業廢棄的谷物。
昆蟲具有非常高的蛋白質轉化率,産生相同量的蛋白質,昆蟲隻需要牛的飼料的1/12,隻需要牛所需的1/1500的水資源。是以,除了植物蛋白、微生物和細胞生物來源的蛋白質外,昆蟲來源的蛋白質也成為高品質的替代蛋白質。
2019年,歐洲市場将投放約500噸昆蟲,北美食用昆蟲市場正以每年7.3%的速度增長。市場研究公司Global Market Insights預計,到2033年,全球食用昆蟲市場将從目前的3300萬美元增長到5.22億美元。墨西哥、日本、德國、法國、美國、比利時等國家都是世界上早期研發昆蟲食品的國家,市場上有各種各樣的昆蟲食品,如蛋白棒、餅幹、面包、醬汁、飲料等。
EXO成立于2014年,首批50,000個番茄蛋白棒在幾周内在網上被搶購一空。來自英國零食創業公司Small Giants的鹹味昆蟲餅幹富含蛋白質,由15%的粉末制成,提供蛋白質和維生素B12。在日本,昆蟲被添加到Sianbeh食品,面條産品甚至啤酒中,街頭有專門出售昆蟲食品的自動售貨機,很受歡迎。
中國昆蟲食品亟待深入研究
我國吃昆蟲的習俗由來已久,在少數民族地區更為普遍。中國土地和土地資源豐富,昆蟲資源特别豐富。但目前,我國的昆蟲食品以民間收藏或小作坊為主,包裝食品品牌數量較少,相關行業才剛剛起步。企業會選擇消費者接受度較高的蠶作為原料,加工方式也主要磨成粉。
同時,我國也是全球出口昆蟲原料的國家,主要出口黃粉昆蟲、蠶繭和黃蜂。秋天吃黃蜂的日本人也大量進口黃蜂幼蟲到我國。中國的冷凍繭主要出口到南韓。
在開發新型食品原料方面,2010年原衛生部準許龍蛋白作為新型食品原料。吉龍蛋白是通過洗滌、水解自溶、離心分離、微濾、噴霧幹燥、包裝等工藝選用作為新型食品原料。霸王龍蛋白不适合嬰兒、兒童、産婦、過敏等人群食用,食用≤10克/天。Tyrone蛋白不得檢測激酶(從氡中提取的酶複合物,應用于制藥行業),該标準的執行是藥品管理法。目前,我國開發的泰隆蛋白普通食品還較少,其中大部分仍作為保健食品發展。
2014年和2017年,雲真蛾和飛蟲蛋白粉也被申報為中國新型食品原料,但尚未獲批。
雲蛾是寄生塔卡的幼蟲及其在豆科植物的雲莖和根部的近距離昆蟲,它們對雲固體樹木造成更大的損害。雲蛾在古代常被用作藥材,藥用價值較高,俗稱"穹頂蟲"。Domi蠕蟲富含活性蛋白和酯類化合物,研究表明,雲真蛾蛋白含有抗菌肽成分,在補充基本營養的同時提高機體的免疫力。
另一種申報的新型食品原料是蠅蛆蛋白粉,該原料用于分離和馴化多代家蠅産生的卵,以酒廢料為培養原料培養,收獲成熟的家蠅3年幼蟲,乳黃色,經過清洗,高溫幹燥,粉碎,包裝,殺菌得到幹粉。對蒼蠅使用的研究始于20世紀20年代。到20世紀50年代,許多國家已經開始培育蒼蠅,并成功地大規模生産。如今,飛蟲粉作為具有高營養價值的飼料,已經工業化生産,得到廣泛應用。另一方面,家蠅在惡劣環境中具有很強的彈性,對其免疫機制的研究逐漸成為一個非常活躍的領域。蠅蚓蛋白作為食物自古以來就有記載,近來我國許多學者為開發飛蟲在食品中的應用做出了巨大努力。在蒼蠅的深加工中,沒有大公司和名牌産品。
目前,我國食品對昆蟲蛋白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研究的深度較少,現代研究資料更是稀少,這也是雲真蛾和飛蟲蛋白粉沒有通過新食品原料審批的主要原因。是以,這些蟲子要進入食品行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可能很難接受吃昆蟲,但是在現代食品技術下,昆蟲不一定以完整的形式出現,而是被加工成蛋白質添加劑,然後用其他成分制成食物。正如素食在亞洲有着悠久的曆史一樣,但直到使用味道像真肉的尖端食品加工技術,植物性食品的發展才迎來,昆蟲蛋白也随之而來。
來源:石田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