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名著速讀國外篇----第十七章《茶花女》

作者:貓咪花
名著速讀國外篇----第十七章《茶花女》

第1頁 作者簡介

亞曆山大·小仲馬(1824年7月27日—1895年11月27日),法國劇作家、小說家。小仲馬是大仲馬與一名女裁縫卡特琳·拉貝所生下的私生子,生于法國巴黎。大仲馬成名後,混迹于上流社會,将他們母子抛棄掉。

幼年時的小仲馬,起先由他母親扶養,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的傑出的、身材魁梧的和對女人朝三暮四的父親使他感到困惑和害怕。這位年輕的戲劇作家總是在奧代翁劇院度過他的夜晚,和女演員調情,把自己的家庭責任置之腦後。

在《亨利三世和他的宮廷》(1829)取得成功後,人們很快便把大仲馬跟維尼和雨果相提并論。奧爾良公爵給了他一個王宮圖書館助理管理者的位置。這位趾高氣揚的年輕的劇作家下決心遺棄他的妻子和兒子。他借口鄉下空氣好,把他們母子兩人安置到一個叫做帕西的農村裡去了。不論生活條件多麼艱苦,小仲馬還是在那兒成長起來了,心中充滿着對他天才父親的崇敬之情。

1831年小仲馬和他的母親一起觀看了大仲馬的戲劇《安東尼》的首場演出。這場戲的女主角是大仲馬的情婦瑪麗·多爾瓦勒;她的精湛的演技使這個劇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時的大仲馬正和貝爾·克萊爾塞梅爾打得火熱,于是把七歲的小仲馬送進了寄宿學校。

小仲馬對寄宿學校的生活的回憶都是很可怕的。他最後一本小說《克萊芒索事件》中提到了他和母親分手時心中的痛苦和在寄宿學校中他的同學們對他這個私生子的歧視和虐待。

1842年小仲馬遇見瑪麗·杜普萊西,即後來《茶花女》中瑪格麗特的原型,對她一見鐘情。1847年瑪麗病逝于巴黎。小仲馬悲痛萬分,将這段故事寫成小說《茶花女》,使他一舉成名。

1852年,小仲馬的話劇《茶花女》初演時,大仲馬正在布魯塞爾過着短期的流亡生涯,小仲馬給他電報上說:“第一天上演時的盛況,足以令人誤以為是您的作品。”大仲馬回電說:“孩子,我最好的作品就是你”。

1875年2月21日,小仲馬以二十二票的多數被選入法蘭西學院,在當時是最高榮譽,使他的事業可說是功德圓滿,相較于無緣于此的巴爾紮克、大仲馬幸運許多。

1895年小仲馬續娶了比他小40歲的亨利埃特·雷尼埃,半年後的11月27日小仲馬就去世了。

第2頁 名家點評

作曲家威爾第曾這樣評價《茶花女》:

“因為愛,勇敢跨越門第禮教;因為誤解,

終生陷入悔恨遺憾,

一個令人為之歎息的愛情故事……”

《茶花女》中女主人公瑪格麗特的原型就是瑪麗·杜普萊西,男主阿爾芒的原型應該就是茶花女的作者小仲馬。而瑪麗·杜普萊西小姐,這位巴黎的名妓曾與小仲馬先生有着一段風流的往事。當年輕的瑪麗·杜普萊西因病去世後,這個悲劇和現實的情感交加終是成就了小仲馬這本凝集着永恒愛情的創作。

《茶花女》中女主瑪格麗特和男主阿爾芒的故事應該就是小仲馬和瑪麗·杜普萊西之間故事的縮影,小仲馬先生或許是通過這本書在訴說着自己對瑪麗·杜普萊西的思念和愛意。雖說瑪麗·杜普萊西小姐是瑪格麗特的原型,但細讀作品她們之間似乎有有着極大的不同。

名著速讀國外篇----第十七章《茶花女》

第3頁 寫作背景

阿爾豐西娜·普萊西是小仲馬《茶花女》中女主角的原型。她的一切都同一個舉世聞名的藝術形象“茶花女”連在一起。這是因為她同法國文學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有過一段感情糾葛,這位作家便是亞曆山大·仲馬。在人欲橫流的社會裡,特别是他父親的那種驕奢淫逸的生活方式為這位涉世不深的青年樹立了一種最現實的“榜樣”,他終于學壞了,也開始嘗試那種追逐聲色犬馬的荒唐生活。

阿爾豐西娜·普萊西在這個世界上隻生活了二十三個年頭,但人們可以說她既嘗遍了生活的辛酸凄苦,也享盡了人間的奢華逸樂。她的情人有不少是地位顯赫的人物。正是靠着這樣一類人物的“提攜”,阿爾豐西娜·普萊西大踏步地跨進了巴黎的上流社會,并很快地成為巴黎社交場上的一顆耀眼的明星。她以她的容貌和肉體為代價,換來了無比奢華的生活。她不僅徹底擺脫了窮困,而且似乎也同貧賤的往昔一刀兩斷了,她改換了名字,昔日的阿爾豐西娜·普萊西變成了如今的瑪麗·杜普萊西。

1844年9月,阿爾豐西娜便成了小仲馬的情人。他們在一起曾經度過短暫的、但卻象詩一樣充滿着激情和夢幻的生活,緻使他們兩人在精神上都一度得到極大的滿足。然而小仲馬的性格中畢竟還有纨绔子弟的一面,他生活的環境是世風日下的巴黎,而阿爾豐西娜又是一位風塵女子,這一切都決定了小仲馬對她的感情是相當複雜的,其中有同情、有愛戀,但也包含着一種獵豔、狎亵的心理。

小仲馬對阿爾豐西娜有着一種強烈的占有欲,當她成為他的情婦之後,他不能容忍阿爾豐西娜再同其他的男友來往。但無奈在阿爾豐西娜無法改變自己的這種生活,她需要那些比小仲馬更加富有的男人,沒有他們,她将無法維持在她看來也許是燦爛的、令人目眩的生活。這促使小仲馬與阿爾豐西娜最後終于分手了。

阿爾豐西娜由于童年時代艱辛生活的折磨,再加上到巴黎之後縱情聲色,她的身體健康受到了嚴重的損害,染上了肺結核。終于在1847年2月3日不治而亡。

名著速讀國外篇----第十七章《茶花女》

第4頁 主要内容

瑪格麗特原來是個貧苦的鄉下姑娘,來到巴黎後,開始了賣笑生涯。由于生得花容月貌,巴黎的貴族公子争相追逐,成了紅極一時的“社交明星”。她随身的裝扮總是少不了一束茶花,人稱“茶花女”。

茶花女得了肺病,在接受礦泉治療時,療養院裡有位貴族小姐,身材、長相和瑪格麗特差不多,隻是肺病已到了第三期,不久便死了。小姐的父親裘拉第公爵在偶然發現瑪格麗特很像他女兒,便收她做了幹女兒。

瑪格麗特說出了自己的身世,公爵答應隻要她能改變自己過去的生活,便負擔她的全部日常費用。但瑪格麗特不能完全做到,公爵便将錢減少了一半,瑪格麗特入不敷出,到現在已欠下幾萬法郎的債務。

一天晚上10多鐘,瑪格麗特回來後,一群客人來訪。鄰居普律當絲帶來兩個青年,其中一個是稅務局長迪瓦爾先生的兒子阿爾芒,他瘋狂地愛着茶花女。甚至早在一年前,瑪格麗特生病期間,阿爾芒每天跑來打聽病情,卻不肯留下自己的姓名。

普律當絲向瑪格麗特講了阿爾芒的一片癡情,她很感動。瑪格麗特和朋友們跳舞時,病情突然發作,阿爾芒非常關切地勸她不要這樣殘害自己,并向瑪格麗特表白自己的愛情。

他告訴茶花女,他現在還珍藏着她六個月前丢掉的紐扣。瑪格麗特原已淡薄的心靈再次動了真情,她送給阿爾芒一朵茶花,以心相許。

阿爾芒真摯的愛情激發了瑪格麗特對生活的熱望,她決心擺脫百無聊賴的巴黎生活,和阿爾芒到鄉下住一段時間。她準備獨自一人籌劃一筆錢,就請阿爾芒離開她一晚上。阿爾芒出去找瑪格麗特時,恰巧碰上瑪格麗特過去的情人,頓生嫉妒。他給瑪格麗特寫了一封措辭激烈的信,說他不願意成為别人取笑的對象,他将離開巴黎。

但他并沒有走,瑪格麗特是他整個希望和生命,他跪着請瑪格麗特原諒他,瑪格麗特對阿爾芒傾述“你是我在煩亂的孤寂生活中所呼喚的一個人”。

經過努力,瑪格麗特和阿爾芒在巴黎郊外租把一間房子。公爵知道後,斷絕了瑪格麗特的經濟來源。她背着阿爾芒,典當了自己的金銀首飾和車馬來支付生活費用。阿爾芒了解後,決定把母親留給他的一筆遺産轉讓,以還清瑪格麗特所欠下的債務。經紀人要他去簽字,他離開瑪格麗特去巴黎。

那封信原來是阿爾芒的父親迪瓦爾先生寫的,他想騙阿爾芒離開,然後去找瑪格麗特。告訴瑪格麗特,他的女兒愛上一個體面的少年,那家打聽到阿爾芒和瑪格麗特的關系後表示:如果阿爾芒不和瑪格麗特斷絕關系,就要退婚。瑪格麗特痛苦地哀求迪瓦爾先生,如果要讓她與阿爾芒斷絕關系,就等于要她的命,可迪瓦爾先生毫不退讓。為阿爾芒和他的家庭,她隻好作出犧牲,發誓與阿爾芒絕交。

瑪格麗特非常悲傷地給阿爾芒寫了封絕交信,然後回到巴黎,又開始了昔日的荒唐的生活。她接受了瓦爾維勒男爵的追求,他幫助她還清了一切債務,又贖回了首飾和馬車。阿爾芒也懷着痛苦的心情和父親回到家鄉。

阿爾芒禁仍深深地懷念着瑪格麗特,他又失魂落魄地來到巴黎。他決心報複瑪格麗特的“背叛”。他找到了瑪格麗特,處處給她難堪。罵她是沒有良心、無情無義的娼婦,把愛情作為商品出賣。瑪格麗特面對阿爾芒的誤會,傷心地勸他忘了自己,永遠不要再見面。阿爾芒卻要她與自己一同逃離巴黎,逃到沒人認識他們的地方,緊緊守着他們的愛情。

瑪格麗特說她不能那樣,因為她已經起過誓,阿爾芒誤以為她和男爵有過海誓山盟,便氣憤地給瑪格麗特寫信侮辱她,并寄去了一疊鈔票。瑪格麗特受了這場刺激,一病不起。新年快到了,瑪格麗特的病情更嚴重了,臉色蒼白,沒有一個人來探望她,她感到格外孤寂。迪瓦爾先生來信告訴她,他感謝瑪格麗特信守諾言,已寫信把事情的真象告訴了阿爾芒,現在瑪格麗特唯一的希望就是再次見到阿爾芒。

臨死前,債主們都來了,帶着借據,逼她還債。執行官奉命來執行判決,查封了她的全部财産,隻等她死後就進行拍賣。彌留之際,她不斷地呼喊着阿爾芒的名字,“從她的睛裡流出了無聲的眼淚”。她始終沒有再見到她心愛的人。

死後隻有一個好心的鄰居米利為她入殓。當阿爾芒重回到巴黎時,她把瑪格麗特的一本日記交給了她。從日記中,阿爾芒才知道了她的高尚心靈。“除了你的侮辱是你始終愛我的證據外,我似乎覺得你越是折磨我,等到你知道真相的那一天,我在你眼中也就會顯得越加崇高。”阿爾芒懷着無限的悔恨與惆怅,專門為瑪格麗特遷墳安葬,并在她的墳前擺滿了白色的茶花。

名著速讀國外篇----第十七章《茶花女》

第5頁 名言佳句

1、赢得一顆沒有談過戀愛的心,這就等于進入一個沒有設防的城市。

2、我們一定是前世作孽過多,再不就是來生将享盡榮華,是以上帝才會使我們這一生曆盡贖罪和磨練的煎熬。

3、終于我稍稍冷靜下來,瞧了瞧周圍,十分驚訝地發現,别人照樣生活,并沒有因為我的不幸而停止。

4、除了你的侮辱是你始終愛我的證據外,我似乎覺得你越是折磨我,等到你知道真相的那一天,我在你眼中也就會顯得越加崇高。

5、一個人心中沒有愛情的時候可以滿足于虛榮,但一旦有了愛情,虛榮就變得庸俗不堪了。

6、一切都存在于渺小之中,我就是相信這種說法的人。孩子雖然幼小,但他是未來的成人;腦袋雖然狹窄,但它蘊藏着無限的思想;眼珠才不過一丁點兒大,它卻可以看到廣袤的天地。

(未完待續)

名著速讀國外篇----第十七章《茶花女》

(文中圖檔、資料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謝提供者)原創不易,敬請關注,歡迎轉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