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DJ難當“全球百大”?中國DJ進擊“百大”華人等于注水?百大DJ榜單的水分究竟有多大?中國電音離世界還有多遠?

作者 | 魯修修 編輯 | 範志輝

中國DJ“屠榜”全球百大DJ,這是一些人對2021年9位中國DJ(含華裔)入選全球百大榜單的評價。

今年,榜單上的中國DJ迎來了井噴式增長,由去年的2位增至9位,除2020年榜上有名的Aryue和Carta外,今年還增加了BEAUZ、PANTA.Q、GIFTBACK、KAKA、LUMINN、ALEXSO及DEXTER KING 7名“國産”音樂人。其中PANTA.Q更是首次上榜便拿下69名,創造了中國籍DJ在該榜單的最好成績。

在“國内電音制作人不如國外香”的看法十分普遍的電音圈,多位國人DJ的上榜帶來的不止驚喜,更是在國内外引來了鋪天蓋地的質疑。中國電音圈是否“配得上”9位百大DJ,電子音樂人和整個電音行業,都在遭受這樣的拷問。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中國DJ進擊“百大”</h1>

全球百大DJ榜單英文名為“Top DJs”,是由英國最暢銷的DJ雜志《DJ Mag》每年定期釋出的一張榜單。

1993年,在第100版的《DJ Mag》中,雜志編輯策劃了一份DJ榜單,這也是全球百大DJ榜單的雛形。在之後的幾年裡,《DJ Mag》通過接受郵寄投票,于1997年正式推出這個具有世界範圍影響力的榜單。

中國DJ難當“全球百大”?中國DJ進擊“百大”華人等于注水?百大DJ榜單的水分究竟有多大?中國電音離世界還有多遠?

得益于《DJ Mag》的權威性,全球百大DJ榜單迅速在業内推廣開來。1998年起,每年的榜單由超100萬全球電子音樂迷投票産生,已成為世界上規模、效益、影響力最大的DJ榜單,同時它也是業内最有商業價值的評選項目。

2010年及之前,全球百大DJ的頒獎典禮皆于倫敦Ministry of Sound夜店舉行,在荷蘭DJ Armin Van Buuren蟬聯4年全球第一DJ後,2011年,荷蘭人在電子音樂領域的統治地位已難以撼動,全球百大DJ的頒獎典禮也移至“電音聖地”阿姆斯特丹舉行。

經過10年的發展,電子音樂進一步在世界各地“開花結果”,榜單也呈現多元化的趨勢。從近兩年的榜單可以看出,EDM的浪潮已經趨于結束,越來越多的小衆風格電子音樂(如Bigroom house、Vocal trance anthems、Jackin’ house等)的代表出現在榜單上。值得注意的是,傳統電子音樂的“複興”趨勢明顯,Trance、Techno曲風的上榜DJ數量和名次都有很大的提升。

中國DJ難當“全球百大”?中國DJ進擊“百大”華人等于注水?百大DJ榜單的水分究竟有多大?中國電音離世界還有多遠?

女子電音組合NERVO

随着《DJ Mag》對投票者身份多元化的愈發重視,出現在榜單上的面孔也愈發多元。近幾年,全球百大中女性DJ的數量快速上升,2016年的榜單中僅有2名女性,而今年有13名女性上榜,與2020年創造的記錄持平。此外,更多的有色人種和性少數群體DJ也開始登上這份意義非凡的榜單。

由于電音起步較晚,中國DJ在這份榜單上一直表現不佳。

據了解,美籍華裔的DJ/制作人DJ Shogun是第一位登上全球百大的中國DJ(華裔)。當年,他取得了第68名的成績。此後的2015年、2016年、2017年,他又連續三年登上榜單,分别位列第47名、48名、88名。

中國DJ難當“全球百大”?中國DJ進擊“百大”華人等于注水?百大DJ榜單的水分究竟有多大?中國電音離世界還有多遠?

曆年上榜全球百大DJ的中國人(含華裔)

2017年,DJ Mag官網榜單中DJ Shogun的身後,便是生于香港的90後新生代DJ Carta(忻若言),當年的他獲得92名,也是第二位上榜的中國人。同年,DJ L(周誠隆)也跻身榜單,位列98名,成為了第一個入選全球百大DJ的中國籍電子音樂人。

此後的2018年—2020年,DJ Carta又連續三年登上榜單,而DJ L則在2018年取得個人最好的84名後便“銷聲匿迹”。直至2020年,中國籍DJ Aryue的上榜才又一次填補了榜單中中國籍DJ的空白。

今年,9位中國人的強勢入榜,這份“7+2”(7位中國籍DJ,2位華裔)的答卷是中國DJ迄今為止做出的最好成績。其中,“寶藏兄弟”BEAUZ首次上榜便獲得了第55名的好成績,“曲哥”(PANTA.Q)則以69名重新整理了中國籍DJ的最好成績,KAKA更是成為首位上榜的中國籍女DJ。

中國DJ難當“全球百大”?中國DJ進擊“百大”華人等于注水?百大DJ榜單的水分究竟有多大?中國電音離世界還有多遠?

9位DJ同時上榜,相比于之前的幾年,可謂是井噴式增長,某種程度上,國内電音市場的飛速發展也在國際榜單中得到印證。随着中國人在電音圈中的“勢力”逐漸變大,在進一步打開中國電音新局面的同時,與之相關的質疑聲也撲面而來。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6">華人等于注水?百大DJ榜單的水分究竟有多大?</h1>

作為一份商業性質的榜單,關于全球百大DJ,一直存在着買榜的質疑。

2019年,荷蘭天才DJ小馬丁(Martin Garrix)在自2016年起第一次錯失全球第一後發推文稱,“If people knew what happened at DJ Mag,they would be disgusted”(如果人們知道在DJ Mag發生了什麼,他們會感到惡心)。這樣的發言在當時引發了諸多聯想。

同樣,今年的榜單一經公布,立刻招緻一片質疑聲。不僅一些大牌DJ諸如EDM明星組合Yellow Claw、旋律派Bass Music代表藝人之一ILLENIUM、HarderStyle人氣“獵頭”Headhunterz掉出榜外,就連曾經的“百大No.1”Hardwell也沒有進入榜單。

中國DJ難當“全球百大”?中國DJ進擊“百大”華人等于注水?百大DJ榜單的水分究竟有多大?中國電音離世界還有多遠?

荷蘭天才DJ Martin Garrix

小馬丁更是直接開怼:“I really don’t care,the so-called world ranking…Tiësto is very many places below me.That doesn’t make senses,does it? …there are also people in that list from whom I have never heard of,so I have may doubts about the creation”(我真的不在乎,所謂的世界排名……Tiësto比我低很多位,這說不通吧……名單中還有一些我從未聽說過的人,是以我對這份榜單持懷疑态度)。

不知道是否是主辦方“刻意為之”,在公布今年的百大DJ榜單時,大螢幕上小馬丁的名字居然多了一個“x”,變成了“Martin Garrixx”。另一個低級失誤也令人啼笑皆非,在通過網絡向Alan Walker表示祝賀時,主辦方居然@錯了人,一位與Alan Walker同名的調酒師“代替”他接受了百大DJ第22名的榮譽。

“買榜”質疑與近幾年的低級失誤,正在一步步消解主辦方《DJ Mag》的公信力。

中國DJ難當“全球百大”?中國DJ進擊“百大”華人等于注水?百大DJ榜單的水分究竟有多大?中國電音離世界還有多遠?

今年争議最大的,還是榜上突然多起來的華人面孔。不少國内樂迷質疑:越來越多的中國DJ榜上有名,是否意味着“飯圈文化”已經入侵電音圈?甚至有外國網友發推稱:“You should do a Chinese Top 100 so we can have a real top 100 without all these fakes”(你應該專門為中國DJ做一份榜單,這樣我們才能看到真實的全球百大DJ榜)。

“飯圈文化”是否已經侵蝕電音市場無從考證,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這份商業榜單上,國人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源自中國電音市場話語權的提升。

據《DJ Mag Top 100 DJs 2021: 1.3 million people vote in the world's biggest music poll》分析,2021年來自中國的選票繼續增長,繼2020年增長480%之後,今年130萬總選票中的15%來自中國投票平台。

中國DJ難當“全球百大”?中國DJ進擊“百大”華人等于注水?百大DJ榜單的水分究竟有多大?中國電音離世界還有多遠?

就此次中國DJ的“屠榜”成績,音樂先聲也采訪了幾位電音圈資深從業者的看法。他們大多認為,這與中國電音當下的發展階段有關,“行業裡的這些制作人也好,DJ也好,他們所采取的在商業化上面比較合乎情理的一種做法。”

從業者L認為,今年進入榜單的主要是有兩種人:第一種是他們的作品在國内外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第二種則是快速通過一些資本方面的運作進入到這個榜單的藝人。對于第一類藝人,憑借實力是有機會進入到這個榜單的,那對于第二類藝人來說,純粹是資本運作的産物。

他提到,由于近幾年電音市場發展一般,有一些藝人想通過一些捷徑的方式進入到百大DJ榜單裡面,去最大化自己的發展速度;去年通過資本運作上榜的一位中國DJ,在上榜之後所獲得的這些經濟效益是受到認可的,可能會讓很多人覺得這是一筆劃算的買賣。這兩個原因,可能會造成今年大家集體來沖榜。

中國DJ難當“全球百大”?中國DJ進擊“百大”華人等于注水?百大DJ榜單的水分究竟有多大?中國電音離世界還有多遠?

另一位從業者C也表示,“受疫情影響,榜單的‘廣告費’降了,夜店集團算了賬以後感覺這筆投資ROI可以接受了”。他補充道,夜店集團現在普遍會以“左手開經紀公司簽人捧人,右手開店賣酒賣卡座”的形式營運,雖然去年疫情有一個多季度沒開張,但是開張以後的營業額可能超出往年同期的數字。手頭闊了,自然就多投點廣告。

但也有人從另一個角度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從業者“新世紀電音戰士Bob”認為,商業運作無可厚非,畢竟“在這個時代下,藝人已經很少能夠隻憑借音樂擷取巨大流量,當然,背後肯定不僅僅是音樂這麼簡單。”

而對于百大DJ的迷信,他們也幾乎達成了一緻的認知:圈内人大多數知道是怎麼回事兒,對于圈外人可能是一個了解電音的機會。而對于主辦方是否會來買單,主要考慮的是的成本效益,成本效益高的話,陣容裡有百大DJ演出會多一些噱頭和宣傳點。

但要判斷今年中國DJ“屠榜”背後的意義,從業者L認為,“标準可能是它是否推動了整個中國電音行業的進步。如果說這些藝人集體入榜、後續的一些發酵,能讓電音進入到更多大衆視野,那我覺得可能是好事。”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7">中國電音離世界還有多遠?</h1>

盡管今年中國DJ在百大DJ的好成績離不開商業運作,但我們也應該看到,源自國内電音市場的發展也大大提升了中國電音市場的話語權。而這得益于近兩年我國Club、電音節等線下消費場景的迅速擴張。

據《2019年中國電音市場洞察報告》顯示,到2021年,國内電子音樂使用者規模将達5.3億人。盡管這一數字在疫情的沖擊下可能會低于預期,但國内良好的疫情防護措施也保證了酒吧、live house、夜店等一線消費場景的演出率。

時至今年,國内Club場景的活躍度在世界範圍内領先,同樣由《DJ Mag》出版的全球百大Club榜單也印證了這一點:疫情前的2019年,我國僅有7家Club上榜,2020年中國Club占據12席,2021年更是增長至15家。

中國DJ難當“全球百大”?中國DJ進擊“百大”華人等于注水?百大DJ榜單的水分究竟有多大?中國電音離世界還有多遠?

一定程度上,确實是中國電音市場幫助中國的DJ們實作了彎道超車,但并不能以此抹殺中國電子音樂人們的付出。作為全球最大的電音行業評選項目,全球百大DJ由樂迷投票産生,這本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至少能說明上榜DJ在過去一年中的活躍度與作品傳唱度。

比如,今年位列84名的Aryue已連續第二年上榜,在電音領域征戰近20年的他不僅是電音廠牌“Dragon Records”的主理人,更身負《Party》《Two Of Us》《Guangzhou》多首熱門單曲。創造中國籍藝人最好成績的Panda.Q近年也活躍在國内的各大演出現場,他還是為數不多拍攝紀錄片向世界介紹DJ這個職業的音樂人,今年7月釋出的紀錄片《We Are DJs》在業内廣受好評。

可以看到,得益于國内電音市場的逆向增長,中國的DJ們繼續活躍在一線電音場景中,也是以能在拉票中獲得更多選票。單純用“買榜”、“鈔能力”去抹殺國内DJ們的努力并不公平,9位中國電子音樂人上榜的背後,他們付出的汗水和劇變的市場環境同樣值得我們關注。

中國DJ難當“全球百大”?中國DJ進擊“百大”華人等于注水?百大DJ榜單的水分究竟有多大?中國電音離世界還有多遠?

在後疫情時代,國内的電音市場也正在迅速恢複元氣。去年6月恢複演出後,國内線下演出場所陸續開放,電音節也紛紛落地,這在一定程度上維持了國内電音聽衆群體的增長趨勢。

盡管擁有龐大且持續增長的市場規模,但中國電音想要為世界所接受,尚需成熟的聽衆群體和自身在音樂制作層面的精進。

不同于榜上有名的DJ們,大部分DJ為了讨生活,主要服務于Club的經營。近年,在短暫追随國外高速曲風後,國内出現了不少粗制濫造的電音作品,毫無音樂性的電音充斥短視訊平台,這雖然尚可滿足在Club中“857”的需要,但也嚴重傷害了國内的創作環境。

盡管現在國内已經出現了一些優秀的電音制作人,“并不比很多百大DJ榜裡的前20、前30都差”,但“整體水準跟海外相比的話,其實真的是國小跟大學的這種差距。”

從業者Bob認為,進入百大DJ這個很國際化的榜單、卻又鮮少在國際上真正獲得口碑和巨大粉絲的中國DJ,一是沒豐厚的上萬人級别的演出,二是也沒有傳唱度很廣的錄音室專輯。

對于國内DJ在國際上接受度不高,從業者C則表示,“國内電子音樂人和電音廠牌在國際層面上做的宣傳推廣力度微乎其微,就基本上不做了。大家都認為國内的市場已經夠大了,沒把國内的吃幹淨就去吃國外的,沒有太大必要。”

而且要做海外宣發,就意味着更高的推廣成本,“每一首歌打底也得個兩三萬,而一個好的電子音樂人沒有個四五十首作品鋪底,就稱不上是個好的音樂人。咱們就說拿出一半兒來做這種宣傳,那也是小100萬,但這個預算投到抖音熱單創作人身上,回收速度和賺錢能力絕對比電子音樂人強,從生意角度肯定不劃算。”

中國DJ難當“全球百大”?中國DJ進擊“百大”華人等于注水?百大DJ榜單的水分究竟有多大?中國電音離世界還有多遠?

電子音樂人們的生存環境可謂“惡劣”。目前,我國人才培養體系起步晚,目前尚不完善,電音人才嚴重流失,今年登榜全球百大DJ的9位電子音樂人中,僅有3位來自國内廠牌。同時,從業者L也表示,相比說唱等音樂風格,電音門檻更高,“可能三年、五年都做不出一首就是能夠有影響力的電音作品,學習周期也很長,包括對整個硬體的要求其實也挺高的。”

好在情況漸漸有了一些變化。在被稱為“電音元年”的2018年,騰訊音娛娛樂和網易雲音樂也相繼推出自己的電音廠牌。2019年,由網易雲旗下放刺廠牌與國際電音教育品牌Point Blank聯合建立的電音制作學院成立,資料顯示,截止目前已為行業輸送上千人才。

但對于那些業已成長起來的DJ,日子也沒那麼好過。自2018年電音節井噴式增長以來,國内國内電音節亂象頻出,不僅如此,由于難以為引入的電音節IP提供優質的本土DJ,國内電音節難見中國DJ身影。Club中DJ們的處境也不算好,許多國内的Club為了招攬客人,目前采用國外DJ優先、“網紅”DJ優先、女DJ優先的選人政策,進一步壓縮了國内電子音樂人的生存空間。

從業者C表示,“主辦方有時候會迫于向贊助方、卡座土豪、混圈ww這些群體交作業,不得不請一些知名度高的藝人。”這個知名度如何展現呢?現在來說不外乎榜單排名和抖音粉絲量這兩個資料。這也就是國内這兩年出來很多莫名其妙的野榜單的原因之一。

他直言,“做演出,門票、酒水、卡座這三個的銷售額不搞好,公司還開個啥勁?做生意,不能為愛發電,做“傳播電子音樂文化”的活雷鋒是要餓死的。”

換句話說,所有人都能看得到電子音樂背後的巨大潛力,但具體何時爆發、通過什麼方式爆發,誰也說不清楚。而中國電子音樂人想要走向世界,歸根結底還是要靠紮實的電音作品,輔以多元化的演出場景,借助必要的宣傳将本土DJ和作品推向海外。

在5億多聽衆的市場規模裡,國内電音圈已經具備了形成出圈和爆發的前提,但想要建立更良性的本土生态和更高的海外認同,培育更多“能打”的音樂人是應有之義。

排版 | 安林

本文為音樂先聲原創稿件,轉載及商務合作,請聯系我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