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舞劇《安娜·卡列尼娜》《卡拉馬佐夫兄弟》攜手來滬!以現代芭蕾之美緻敬俄羅斯文學巨著

舞劇《安娜·卡列尼娜》《卡拉馬佐夫兄弟》攜手來滬!以現代芭蕾之美緻敬俄羅斯文學巨著

圖為舞劇《卡拉馬佐夫兄弟》《安娜·卡列尼娜》劇照。(均上海東方藝術中心供圖)制圖:李潔

優雅而神秘的安娜翩然起舞,舞出從渴望到絕望的複雜情緒,挾裹着觀衆深入那激蕩着靈與欲的世界。艾夫曼芭蕾舞團曾兩次把列夫·托爾斯泰筆下最動人的女性帶到上海舞台,用現代芭蕾的舞蹈語言演繹世界文學史上的豐碑。今年9月,舞團将再度來到上海東方藝術中心,而這次與《安娜·卡列尼娜》同行的,是另一部俄羅斯文學經典,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馬佐夫兄弟》。

舞劇《安娜·卡列尼娜》《卡拉馬佐夫兄弟》攜手來滬!以現代芭蕾之美緻敬俄羅斯文學巨著

文學作品改編成芭蕾舞劇并不鮮見,巴蘭欽重構莎翁巨著《仲夏夜之夢》轟動一時,上海芭蕾舞團也曾改編英國小說《簡·愛》,但像鮑裡斯·艾夫曼這樣專注于改編文學史上最厚重名著的編導并不多見。他選擇了舞蹈創作中最高難度的HARD模式——文學作品裡複雜的心理描寫,在他編創的舞蹈中被轉化為時而克制,時而激情,時而張力十足的肢體流轉,先後創作出《第十二夜》《唐璜與莫裡哀》等作品,而《安娜·卡列尼娜》和《卡拉馬佐夫兄弟》則是他緻敬俄羅斯文學的代表作。

原創舞劇緻敬文學巨著,複雜多變的内心戲考驗觀衆了解力

鮑裡斯·艾夫曼是當今俄羅斯乃至歐洲最受歡迎的編舞家之一,他的作品不僅是對俄羅斯舞蹈美學的傳承與發展,更是對這門古老的藝術加以“更新”和“革新”。“我的作品挑選的都是戲劇或是現實生活中有故事、有争議、有沖突的人物,如柴可夫斯基、唐璜、堂吉诃德等。這些故事容易引起共鳴,讓觀衆從劇中人物的渴望、沖突、痛苦、掙紮、無奈、絕望以至死亡中,找到情感宣洩的出口。”艾夫曼不再恪守《天鵝湖》那種童話與唯美的建構,而是更加重視和強化芭蕾舞劇的主題選擇與内在傳達。

在艾夫曼的指引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芭蕾舞團更崇尚獨特、熾烈的原創風格。2015年,艾夫曼芭蕾舞團用三場《安娜·卡列尼娜》征服了上海的觀衆。2017年,在“現代雕塑之父”奧古斯特·羅丹逝世100周年之際,艾夫曼在上海進行了芭蕾舞劇《羅丹》的中國首演。今年9月,《卡拉馬佐夫兄弟》将在上海舉行首演。

舞劇《安娜·卡列尼娜》《卡拉馬佐夫兄弟》攜手來滬!以現代芭蕾之美緻敬俄羅斯文學巨著

小說《卡拉馬佐夫兄弟》是俄羅斯文學巨匠陀思妥耶夫斯基代表作。故事改編自一樁真實的弑父案,描寫老卡拉馬佐夫同三個兒子之間的尖銳沖突,展示一個錯綜複雜的社會、家庭、道德和人性的悲劇主題。艾夫曼對這部文學作品做了全新诠釋,延續“心理芭蕾”的藝術傳統,在宏大的叙事背後,運用豐富的芭蕾語言表現内心戲。時而平靜如水,時而暴風驟雨,複雜多變的節奏對舞者來說是一次高難度挑戰,對觀衆的了解能力也是大考驗。

“高冷”作品亦有知音,藝術市場需不斷探索創新

舞劇《安娜·卡列尼娜》已在上海經受過市場考驗,之前兩度來滬票房都爆棚,但《卡拉馬佐夫兄弟》更顯“高冷”,能否得到上海觀衆的認可還是未知數。

“作為純市場化營運的劇院,盡管有着經營的壓力,但東藝每年都會根據既有觀衆人群和未來觀衆人群的狀況進行研判,在演出季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新作,允許大膽試錯。”東方藝術中心總經理雷雯告訴記者,艾夫曼芭蕾舞團“以老帶新”的政策隻是劇院探索市場的手段之一。上個演出季,東藝接連推出《英國病人》《泰坦尼克》《星球大戰:新希望》等三部沉浸式電影交響音樂會,成功帶動了電影交響音樂會的風潮。在即将到來的新演出季中,東藝還将引進以芬茲帕斯卡劇團的詩意馬戲《華麗夢境,給契科夫的一封信》等個性化極強作品,豐富舞台的藝術感受。

舞劇《安娜·卡列尼娜》《卡拉馬佐夫兄弟》攜手來滬!以現代芭蕾之美緻敬俄羅斯文學巨著

專家認為,上海邁向亞洲演藝中心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劇院緻力于縮短與世界頂級藝術院團的距離,努力成為名團名作的“中國首演”甚至“世界首演”之地;面對觀衆,劇院在提供内容服務的的同時,還要承擔起藝術教育、文化引領等社會功能,針對觀衆人群逐漸增長的創新需求,将創新思路貫穿到節目制作、營銷、服務、文創産品當中去。目前看來,滬上多家劇院近期推出“藝展合一”“演展講融合”等新舉措,都是以多元方式豐富劇院内涵、建構公共文化的有益嘗試。

相關連結:跳躍在足尖上的文學名著

上海芭蕾舞團《簡·愛》

首演于2012年的芭蕾舞劇《簡·愛》以英國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說為創作藍本,邀請英國編導帕特裡克、編劇喻榮軍以及舞美設計熱羅姆·卡普蘭等共同打造。舞劇講述了羅切斯特、簡·愛與貝莎三人之間的情感糾葛,帶有懷舊而感傷的味道,卻又不失現代、時尚的感覺。

舞劇《安娜·卡列尼娜》《卡拉馬佐夫兄弟》攜手來滬!以現代芭蕾之美緻敬俄羅斯文學巨著

蒙特卡洛芭蕾舞團《仲夏夜之夢》

2005年,蒙特卡洛芭蕾舞團藝術總監、編舞“鬼才”讓-克裡斯托弗·馬約完成了屬于自己的《仲夏夜之夢》。該劇的情節鋪陳、結構設定、舞蹈編排和音樂運用,都打破了以往任何版本《仲夏夜之夢》的套路。服裝、造型、舞美更是延續了馬約的時尚風格,處處充滿了先鋒的色彩。

悉尼芭蕾舞團《莎樂美》

王爾德筆下的《莎樂美》是唯美主義的永恒經典,澳洲編舞格林·墨菲攜悉尼芭蕾舞團演出的《莎樂美》則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氣質。

格林極具感染力的編舞設計,融合邁克·阿斯基爾編創的打擊樂,加上聞名遐迩的服裝設計師阿基拉·依索高瓦的服裝,淋漓盡緻地表現了人物内心世界的困擾、誘惑和脆弱。

漢堡芭蕾舞團《茶花女》

首演于1978年的芭蕾舞劇《茶花女》由漢堡芭蕾舞團藝術總監約翰·諾伊梅爾一手編排,是專為芭蕾明星瑪茜亞·海蒂度身而作。

舞劇《安娜·卡列尼娜》《卡拉馬佐夫兄弟》攜手來滬!以現代芭蕾之美緻敬俄羅斯文學巨著

約翰創作的戲劇芭蕾将古典和現代舞技結合發揮得淋漓盡緻,對于人物心理的刻畫極其細膩。

作者:宣晶

編輯:姜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