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G20讓杭城變成堵城,為什麼我還是舉雙手贊成

今天一大早,腦子就被「杭州全城堵車」這個話題給洗了。

G20讓杭城變成堵城,為什麼我還是舉雙手贊成

很多人談到這個話題,沒有太多新鮮料,内容的大義就是:G20即将來臨,杭州城市建設加速,全城開啟工地模式,進而導緻交通惡化。是以,G20=堵車。随後幾篇公衆号内容的推波助瀾,讓更多的人加入到「抱怨」的隊伍之中。

G20讓杭城變成堵城,為什麼我還是舉雙手贊成

▲圖檔來源于網絡

心理學研究顯示,由于負面情緒相比正能量帶給人更持久的生理不适感,是以負面情緒更容易被深刻記憶,而且更容易産生認知固着。

負面情緒一旦形成,會很快的在人群中散播。就像堵車這件事情,基本上每個人都會有這種痛苦的體驗,是以負面情緒更容易引起共鳴。經過幾篇公衆号文章看似理性的分析之後,即使今天沒有碰到堵車的人,也會被激活這種曾經有過的負面情緒,并無限地放大,進而喪失了理性思考的能力,加入到人雲亦雲的隊列中去。

其實,冷靜下來算一筆賬,很快能明白:

這幾年,杭州的汽車保有量增長速度超快。根據公開的資料顯示,

2010年1月杭州主城區汽車保有量為55.3萬輛,

一年之後的2011年1月,主城區汽車保有量則增長到了69.15萬輛;

而2013年3月, 主城區汽車保有量達到100萬輛,平均3人一輛車。

即便2014年3月,杭州出台了汽車限購政策,但也很難遏制汽車保有量的增長。

到今年3月,杭州汽車保有量已達到275.8萬輛,增長速度達到110%以上。

而與之配套的城市基本交通建設的發展速度,卻遠遠沒有跟上。

十二五規劃期間,建成了35.3公裡的上塘高架以及20.9公裡的留石快速路。

近年來又開通了德勝高架,即便根據規劃,124.8公裡的可預見道路按時完工,杭州的道路增長率雖然達到122%,很難應對每年110%以上的汽車保有量的增長速度。

更何況,建條路的時間遠遠超過買一輛車的時間。車到手了,路還沒通;車越來越多,路越來越堵。

G20讓杭城變成堵城,為什麼我還是舉雙手贊成

▲銘、-「-印記-」

杭州堵車的主要原因就是杭州的城市基本建設速度跟不上車輛保有量增長的速度。是以,為迎接G20開展的城市建設,正是杭州改善基本交通建設的一個良機。

從《2016年杭州市政府工作報告》可以了解到,杭州城市總體規劃能順利獲得國務院批複,正是因為國家為了保障G20峰會的順利舉行而給予的優惠政策。2015年,杭州有6條地鐵,4條城際輕軌,10條市區高架快速路、地下快速路和過江隧道獲批建設或開工,形成了以民用航空、高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高速公路為骨架的綜合交通體系。

而G20峰會召開之前,杭州将整治217條城市道路,進行優化、亮化,提升通行條件,并且一批重大配套交通項目将陸續啟用。這些基本建設,看上去是為了G20峰會的面子,短期内讓杭州市民添堵了,但是,從長遠來看,受益者還是杭州這座城市和生于斯長于斯的杭州人民。待到杭州道路的通行狀況得到極大改善之時,杭州市民特别是上班族在其中将得到更多便捷和實惠。

G20讓杭城變成堵城,為什麼我還是舉雙手贊成

▲張建業-「邊走邊拍」

當然,堵在路上的痛苦是實實在在的,大家的「抱怨」也情有可原。隻不過希望大家能認識到,「抱怨」沒法解決問題,而理性思考才能促進市民和政府之間的互相了解。而且,理性思考不是像某些人說的道德高地,也非價值綁架,在曆史上,從來沒有出現因為理性帶來的災難,反而「抱怨」情緒泛濫帶來的惡果比比皆是。

負面情緒需要宣洩,而理性、獨立的思考才能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希望大家将這暫時的堵車經曆當成一場修心之旅,堵車的時候别堵住了咱的心!

本文版權歸“人言”營運團隊所有。

如需轉載,請聯系我們,擷取授權。

[email protecte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