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真的可以改變命運嗎?
如果有選擇,可以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不把聯考當作唯一出路,那麼,還有什麼樣的教育,可以改變人的生活、以及命運呢?
寫在前面如果我們把北京的順義、海澱,當作教育高地,當作拼爹媽的榜樣,那麼我們很容易覺得,要給孩子好的教育,拼錢、拼資源,太難了。如果我們把目光從一小波兒精英中解放出來,去看更廣大的人群,我們會發現,教育更本質的核心是什麼,以及如何不耗費巨資去擁有它。今天跟大家做分享的木藍,就屬于那更廣大的人群。從她的個人成長經曆和對子女教育的改變曆程上,我們或許可以看到,教育如何改變一個人,一個家,讓更多的人,都可以擁有更好的生活。以下是木藍的自述:
撰文丨木藍 編輯丨涉川 珺宇
值班編輯丨小小
征稿:你有不一樣的養育故事或者獨特的教育與自我教育故事嗎?
投稿請咨詢微信:tsmmxiaoxiao
01
女孩都是“多餘的”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8">我不敢多說一句話</h1>
我出生在海南農村。媽媽生下我的第三天,奶奶就讓她去河邊洗衣服。去幫忙的爸爸,被奶奶叫嚷着,拿着棍子打回來,“沒出息!給女人洗衣服!你不知道坐月子的人多髒嗎?你不知道晦氣嗎?這樣做什麼都不會順!”此後,爸爸再也沒洗過衣服。
生下我之後,媽媽先是流産了一次,接着又生下兩個妹妹。二妹被送回外婆家寄養,17年後才回來。三妹,媽媽原是不想要了的,試過勒肚子、上蹦下跳、騎自行車摔…最終還是生了下來。
我14歲的時候,媽媽終于迎來了一個男孩。
從此,她不用再給全家人洗衣服了,由姑媽來洗。
那一年,爸媽離開了工廠,自己開店做生意。
暑假在家的我,開始照顧弟妹。但沒人教我要怎麼做,于是他們哭,我也哭。
有一天,缸裡沒水了,我去挑水。回來的時候,聽到房間裡哇哇的哭聲,我慌忙放下扁擔,跑進房間,發現弟弟從搖籃裡掉出來了,趴在地上。我趕緊把他抱起來,發現他頭上已經磕出了包。媽媽回來看到後,一把搶過弟弟,一巴掌打在我臉上,用可以殺死人的眼神看着我說“真是白養你了!”
我跑到池塘邊,默默地流眼淚,不敢哭出聲,怕人聽見。
我在地上寫:我是多餘的。回家之後,我不敢多說一句話,繼續幫媽媽看弟弟。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8">02</h1>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9">我努力地做個“好孩子”</h1>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0">隻是為了被多看一眼</h1>
爸媽做生意一開始很順利,不久就買了新樓房。然而,不過一年,爸爸生了病,腳癱了,走不動路。
我照顧弟妹、奶奶,幹那永遠幹不完的家務;
我跟着媽媽,一卡車一卡車地卸貨,
50斤的大米、100斤的飼料,不知搬了多少,再騎着機車跑山路送出去;
我一下子,從孩子變成了大人。
鄰居常常跟他們的孩子說:“你看人家姐姐,多好!都不讓父母操心的,學習好,在家又能幹,照顧弟妹,幫忙幹活,從來不去玩,也不亂花錢。”
每次聽到這樣的話,我就更加積極地做個“好孩子”。我活着的意義,就是為了讓家人裡滿意,能夠被多看一眼。
但是,我從來沒有得到過爸爸媽媽一句誇贊,哪怕是一個肯定的眼神。不管我做得有多好,就沒有人看見,我的需求,更不可能有人回應。
爬不了樓梯的爸爸,每天坐在家裡一樓的收銀台後,咒罵生活,咒罵家人。
那些話語,比打我還疼。
我的青春除了校服是白色的,其餘,都是黑色。
我唯一的樂趣,就是在晚上寫完作業,幹完活,弟妹睡着了之後,躲在被窩裡看書,幻想我是另外一個人,過着另外一種生活。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4">03</h1>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5">命運總是如此相似</h1>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6">沒生男孩,我不想惹麻煩</h1>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7">
</h1>
22歲那一年,我拿着媽媽給的路費,離家去廣州打工。
因為勤奮和悟性高,我晉升得很快。我一度以為,自己實作了過另一種生活的幻想。
然而,隻要家裡生意忙,媽媽就會要求我,請假回家,去幫忙。
我從小就從媽媽那裡知道:“我們家不一樣”——你爸爸幹不了活、你弟弟妹妹還小、你要為這個家付出。
于是,我回到了家鄉,照顧家庭,結婚生孩子。
懷孕時,婆婆指着我的肚子,說“要是男孩就好了。”
我沉默了。
後來,我生下了一個女兒。因為難産,側切傷口大,在醫院住了7天。
月子期間,婆婆說:“産婦的衣服髒,你自己洗。”
命運總是如此的相似。我不敢說什麼,害怕惹麻煩,在陽台上,我打水洗衣服,心裡想:我的女兒,生了孩子以後會不會也跟我、跟我的媽媽一樣,被同樣地對待。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89">04</h1>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90">看到了女人們共同的困境</h1>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91">我寫了200篇媽媽們的故事</h1>
在月子裡我還經曆了很多沖突,非常憋屈,我心理受了打擊,身體也沒恢複好。讓人傷心的,不僅僅是和老人的觀念沖突,更是女人僅僅被當作“傳宗接代的工具”這種文化的壓迫。
可能是我小時候看的書、長大後在廣州的見識,又或者是骨子裡的東西,我不服氣、不甘心,憑什麼?
我去廣州、武漢學了産後康複的技術,拿出自己在廣州打工的儲蓄,又借了三萬塊錢,在城裡開了一家産後修複工作室。那一年,我的大女兒兩歲半。
我聯系當地婦聯、醫院,為孕婦、産婦上課,幫助她們被合理地照顧與對待。
我做了七年,和近1000個産婦在一起過,在很多人身上,我都看到了和我同樣的困境。
有的流産了十次,剖腹産生了兩個女兒,卻為了要男孩,還想再生。
有的為了挽留已經有了小三的丈夫,想再生一個男孩,不顧自己身體,找各種偏方;
男孩,男孩!女人這輩子的幸福,為什麼都要靠生男孩?
她們表面上是身體出了問題,但根源是心裡堵了。需要被拯救的不光是身體,還有思想、精神和靈魂。
我看見她們,也看見了自己。
我寫了近200篇媽媽們的故事,試圖用自己微小的力量喚醒一些人,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然後,我發現,要拯救别人,我必須先拯救自己。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18">05</h1>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19">淨身出戶後,我病倒了</h1>
後來我又生下了兒子,但丈夫漸漸不再回家。
結婚生子,對于他來說,更像是完成任務。我對于他而言,也是一個工具,沒有溫暖和關懷,隻是幫助他滿足父母的期待。
偶爾回家,喝多了酒,把孩子痛打一頓,孩子變成了他的出氣筒。
我終于忍無可忍,下了決心,提出了離婚。房子、車子都不要,我隻要孩子。
周圍人都覺得我瘋了。
爸媽罵我不聽話,覺得我應該不要孩子,要房子。
我知道,我沒有娘家可回的,他們不會接納一個離婚的女兒。我隻能自己撫養孩子。
那時,我的收入不錯,我認為撫養兩個孩子就沒問題。離婚後,我要給孩子創造一個更好的生存環境,不被困在一個沒有父親關懷、隻有恐懼的家裡。
我像陀螺一樣,被生活抽着不停旋轉。
一年半後,我倒下了。常年的積壓、過勞,終于顯現出來。吃不下、睡不着、拉不出,身體的運轉完全故障,不但不能工作,連正常生活都變得困難。
我的驕傲被病痛擊垮了,完全無法照顧孩子,隻能讓前夫把兩個孩子接回去了,獨自一人熬過了最難的時光。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44">06</h1>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45">當下的教育大多把孩子當工具身在其中的人卻并不知道</h1>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46">
在治愈疾病的過程中,我開始傾聽心裡那個委屈的聲音:她不想是多餘的,她努力做好孩子,做别人滿意的人,卻一直被忽略、一直被打壓。
這麼多年來,我從來沒有去傾聽、去感受這個聲音。
我回到鄉下,租了一間房,在一家美術教育機構做活動策劃,給這家機構的公衆号做編輯。
我一直很喜歡在喜馬拉雅上聽一些課程、學一些東西,在精神生活上可以得到一些滋養。
女兒在學校寫作文遇到困難,總是開頭非常難,久久憋不出一句話,隻會編造漂亮但不真實的故事,我就在喜馬拉雅上找了很多寫作的音頻課聽,發現了三川的順應孩子天性的寫作這個節目,在聽發刊詞的時候,她的話深深打動了我。
她說,教育應該是為了幸福的。當時我的心裡就咯噔一聲:真的嗎?真的可能嗎?
在整個六月裡,我聽了三四遍不止,每天我都會循環播放。她是真正在寫作教育裡看見孩子、尊重孩子的人。
我身邊也接觸過不少做教育的人,隻考慮如何去盈利,如何讓家長願意不停地買單——要就是讓孩子去考試,孩子好像完成了很多厲害的事,但是沒有人在乎孩子的内心是怎麼想的,很難去真正表達内心。
他們也把孩子當工具。
做了大半輩子别人的工具,這是教育的大環境,我心裡很困惑,也很痛苦。
我心裡萌發了一種沖動,我想學更多,把好東西帶給我的孩子,也帶給更多的人。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71">07又一次報班學習</h1>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72">我想要找到幸福的通道</h1>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73">給孩子,也給自己</h1>
聽完三川老師的寫作音頻課,我正好關注到公衆号上有幸福教師計劃的初階課程,
報名前,說實話,是有點肉疼的,畢竟2900塊,我一個月工資呢。才6天課啊,而且還是線上,每節課才2個小時。
在朋友的鼓勵下,我開始自己又一次孤注一擲地投入:年近四十,又一次報班學習。
在第二堂課上,老師帶領大家寫一首詩歌,寫一首關于孩子的詩歌,我給我的女兒寫了一首詩。
在動筆之前,翻江倒海的情緒湧上心頭,寫完之後淚流滿面。
老師問誰願意出來分享,我舉起了手。我在全班同學面前,一字一句地念這首詩。
所有人都在安靜地、屏息地聽我講話,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淚。
在那一刻,我強烈地感受到,什麼是“被看見、被尊重”。上一次是什麼時候有這種感覺?我已經想不起來了。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92">08</h1>
我希望孩子可以喜歡讀書、寫作
在困頓時不會被生活擊倒
雖然我沒辦法供養孩子直接去上童書媽媽的寫作課,那對我來說太昂貴了,但是通過六天的學習,我學到了馬上可以上手的實戰技術。
比如學校讓孩子在假期寫15篇讀書筆記,孩子不願意寫,我不再像以前那樣吼孩子,而是用了初階學到的幾個步驟來激發孩子,比如激将法、向孩子求助、平等地傾聽孩子的聲音等,最後還回應孩子、鼓勵孩子,孩子們不僅僅完成了學校的作業,還愛上了寫讀書筆記,常常自己看書、自己寫。
發自内心地喜歡閱讀和寫作,這在我的孩子生活的環境裡,是難能可貴的,我希望孩子們今後如遇在困頓,可以有讀書寫作的武器,不會被生活擊倒。
但是更重要的,是用我學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讓我可以真正支援孩子。
09
我想點亮星星之火
我學到了不挑毛病,看好的地方。
以前輔導女兒和兒子作業,我經常會着急。輔導寫作,我會首先會看他們寫的不好的地方,會先挑毛病,孩子并不接受,還很傷感情。
現在我知道了,要看孩子好的地方,看到他們寫得好的地方,他們就會更有幹勁兒。
我學到了,為孩子想做的、喜歡的事情去付出。
女兒挺喜歡跳舞,有一次她想去城裡看一個挺大的舞蹈演出,我得騎着車帶她去,我告訴女兒:來回路上要三四個小時,晚上回家大概11點過,你願意去嗎?
女兒有些害怕,但是表示還是想去,我說:好,媽媽帶你一起去。我害怕會下雨,給女兒披上雨衣,帶她一起去看了演出,我和女兒都覺得非常開心。
我學到了,跟女兒擁有溫暖的時刻。說出來可能大家會覺得我奇葩,但是我自己會覺察到,我感覺到自己對兒子的情感,跟對女兒是不同的。
或許是環境的影響,或許是自己沒得到過溫暖的關懷,我跟我兒子會很親很近,但是跟女兒總是有些距離,當我覺察到了之後,我就喜歡摸摸她,幫她搓搓背,抱抱她,親親她,慢慢地,女兒也會來跟我撒嬌了,以前她從來不會的。
我知道,我這個當媽的太笨拙,但是我終究學會了如何愛女兒。
年近四十,我第一次感覺到,自己是那個,可以給自己、給别人幸福的人。
我可以剪斷環境和文化帶給我的非人性的打壓,讓孩子在被尊重、符合他們生理、心理需求的環境中長大。
最終,我沒有成為童書媽媽的寫作營老師,卻成為了寫出幸福公衆号的編輯。我想把我學到的東西傳播出去,讓更多的人知道,讓更多的人,特别是像我一樣的普通人,在掙紮了半生之後,可以一起點亮,通往幸福的星星之火。
編輯後記:
回到最初的問題,什麼樣的教育,可以改變人的命運,讓人生活得更好?
或許金榜題名可以,但是對于大多數無法靠擠獨木橋改變命運的人,也應當有機會生活得更好,當被壓制、被忽視的人真正感受到了尊重是什麼、愛是什麼,一切都會變得不一樣。
通過教育,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