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美林草人|紮根林海 守護綠色——回訪習近平總書記看望的塞罕壩機械林場職工

作者: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最美林草人|紮根林海 守護綠色——回訪習近平總書記看望的塞罕壩機械林場職工

劉軍(右)、王娟夫婦在塞罕壩機械林場月亮山望海樓内瞭望林場。攝影 金皓原

八月的塞罕壩,天高雲淡。滿眼蒼翠,連綿成綠色的海洋。在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115萬畝森林深處,聳立着9座望海樓,分布在林場不同位置的海拔高點,被稱作“林海的眼睛”。

2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塞罕壩機械林場月亮山,察看林場自然風貌,聽取河北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和林場管護情況介紹,看望護林員。

最美林草人|紮根林海 守護綠色——回訪習近平總書記看望的塞罕壩機械林場職工

王娟在塞罕壩機械林場月亮山望海樓内調試望遠鏡。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在塞罕壩林場千層闆分場海拔約1900米的月亮山上,一座三層白色建築引人注目,劉軍、王娟夫婦在這座望海樓裡擔任防火瞭望員。

“剛見到總書記的時候,我心裡特别緊張,但是總書記跟我們拉家常,非常平易近人,我心裡很快就放松了。”王娟說。

從防火檢查站護林員到瞭望員,前後23年,這對夫婦戰勝孤寂艱難的生活環境,和林場的地面巡護、視訊監控、探火雷達等一起,時刻守衛着塞罕壩的安全。

由于工作場所遠離人煙,條件艱苦,塞罕壩林場現有的9座望海樓都是夫妻瞭望員值守,人們形象地稱之為“夫妻望海樓”。

最美林草人|紮根林海 守護綠色——回訪習近平總書記看望的塞罕壩機械林場職工

劉軍(右)、王娟夫婦在塞罕壩機械林場月亮山望海樓外。攝影 牟宇

“總書記非常關心我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情況。”劉軍說,以前交通不便、吃水困難,消防車送上山的水就存在簡易水窖裡,一車水吃一年半載,十天半月騎摩托下一趟山采購生活用品。大雪封山時,林場場部送吃的也隻能送到山梁下,我們再一點點背上來。“現在塞罕壩所有望海樓條件大大改善,吃水、用電、上網都很友善。”

劉軍說,在防火緊要期,他們每天對望海樓周圍近20公裡範圍内的森林進行定時瞭望,白天每15分鐘向林場防火指揮部通報林區火情,在重點時期夜間還要每1小時通報一次,年複一年、日複一日,盡管絕大多數通報都是“一切正常”,但他們的瞭望工作從未懈怠。

最美林草人|紮根林海 守護綠色——回訪習近平總書記看望的塞罕壩機械林場職工

塞罕壩機械林場月亮山望海樓 攝影 牟宇

塞罕壩百萬畝林海凝結着三代塞罕壩人的心血,特别是在防火期,瞭望員每天神經緊繃。“有時睡覺夢到哪兒着火了,可就是打不出去電話,就給急醒了。”王娟說。

塞罕壩林場黨委書記安長明說:“總書記2017年8月對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訓示,今年初為我們頒授‘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榮譽稱号,今天又來到這裡考察,這既是對塞罕壩幾代林業人工作的肯定,也是對全國林業人的鼓舞和肯定。”

最美林草人|紮根林海 守護綠色——回訪習近平總書記看望的塞罕壩機械林場職工

塞罕壩機械林場尚海紀念林 攝影 金皓原

59年間,三代塞罕壩人用青春、汗水甚至血肉之軀,在茫茫荒原造林115萬畝,築起為京津阻沙涵水的“綠色長城”,成為“生态文明建設範例”,生動诠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授予“地球衛士獎”。

“總書記說,塞罕壩精神是中國共産黨精神譜系的組成部分。全黨全國人民要發揚這種精神,把綠色經濟和生态文明發展好。”在塞罕壩林場尚海紀念林現場聆聽總書記講話後,林場場長陳智卿表示,“我們一定牢記總書記囑托,大力發揚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把這片林子管好、護好、經營好。”

陳智卿說:“我們将走好新時代塞罕壩新的長征路,全面開展二次創業,到2030年,林場有林地面積達到120萬畝,森林覆寫率提高到86%,森林生态系統更加穩定、健康、優質、高效,生态服務功能顯著增強。苦幹實幹,把塞罕壩建設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态文明示範基地,再譜綠色發展新篇章。”(作者 曹國廠 杜一方 馮維健 高博 編輯 王強)

最美林草人|紮根林海 守護綠色——回訪習近平總書記看望的塞罕壩機械林場職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