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張世,很多人不一定知道他是誰。
但是提到電視劇版《神話》裡那個喊着:“我要做趙高,我就是要一步一步一步爬得最高,我要做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趙高!”大家一定印象深刻。

趙高的扮演者正是張世,他将趙高的野心、欲望、卑微、仇恨、不甘與痛苦表演得淋漓盡緻,這段精彩的表演也被北京電影學院載入教材,為無數後來者樹立典範。
除了趙高,他還是《粉紅女郎》裡好色又善良愛貧嘴的龔喜;是《漢武大帝》裡攻于心計,善用陰謀詭計往上爬的奸佞小人田蚡。
張世扮演的都是不起眼的小配角,但他入木三分的表演,使每個角色都深入人心,被稱為“戲精”,他的演技不輸任何一線當紅演員。
張世拿過三次最佳男配角獎
作為一名劇紅人不紅的代表演員,張世的名氣嚴重配不上他的演技。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6">年輕時是“混世魔王”</h1>
1966年,張世出生于一個台灣軍人家庭,父親是一名軍人。
因為是老來得子,張父對他很寵溺,也造就了張世活潑又叛逆的性格。
張世的童年和青春期是個“混世大魔王”,典型的叛逆男孩。不好好上學讀書,整天惹是生非,打架和逃課都是熟門熟路。
他父親看他實在是太調皮搗蛋了,沒有辦法隻好把他送到國光劇藝實驗學校,讓他學個特長,讓他将來不至于沒有飯吃。事實證明張父的選擇是正确的,張世天生就适合吃演員這碗飯。
1983年,侯孝賢的電影《風櫃來的人》開拍,電影講述的是海邊幾個叛逆少年的成長之路。
作為電影主演的鈕承澤一下子就想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張世,并且向導演推薦了他,張世糊裡糊塗地進組,出演了人生第一部戲。
那一年他十七歲。
或許是叛逆少年的角色與自己太像了,張世的表演自然又毫不費勁。
這部電影使張世在表演的天賦得到充分地展現,張世對角色的塑造的成功,受到了觀衆的認可與好評。
也正是出演這部戲激發了張世内心潛在的對表演的熱愛,以前的他對演戲一無所知,漫無目的,而此刻他找到了自己的目标:
成為一名演員。
叛逆的他開始沉下心,打磨自己。
認真磨煉6六年之後,1989年,張世與劉德華、呂秀菱合作《飙城》,飾演一個馬仔,開始嶄露頭角。
同年又拍了王童執導的電影《香蕉天堂》,也許是出身軍人家庭又跟父親待過部隊的經曆,張世把老兵“李得勝”内心的掙紮和無奈都給演活了,這個角色給他捧回了金馬獎最佳男配獎。
23歲的張世在台灣一舉成名,走紅影壇。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4">高峰後的低谷</h1>
一直飾演配角的張世,在拿到金馬男配之後,也終于迎來了第一個男主角劇本。
1990年,張世出演了電影《第一次約會》。
這部電影在美國商業劇院上映,并且創下優異的票房紀錄,而張世也因為這部電影應邀參加紐約影展、洛杉矶影展、多倫多影展等世界各類重要影展,均倍受肯定。
這使他滿懷信心和夢想放大,萌發出到美國這個更高更大的舞台闖出一片天地的念頭。
于是他選擇在事業風生水起之時,放棄現有的一切去美國拍戲,這一走就是兩年。
而殘酷的現實給了張世一巴掌,沒有名氣、沒有人脈、沒有資源的張世在美國面臨無戲可拍的局面,為了生存他甚至到餐廳當洗碗工,這強大的落差也使張世也開始思考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确。
1993年,在美國的他接到了導演黃建新曆史劇情電影《五魁》的演出邀請。如之前義無反顧奔赴美國一樣,張世接到了劇本幾經思考之後,義無反顧地回到台灣參與拍攝。
事實證明,張世的選擇是正确的。他憑着這部電影不僅拿到了金馬獎最佳男主提名,還斬獲鹿特丹影展觀衆票選最佳男主角。
這一年,張世28歲,年紀輕輕就能斬獲這些獎項,足見他演技之精湛。
而後耿直的張世因為說話得罪了當時簽約的公司華視,被封殺了六年,剛重新出現在觀衆視野的張世又帶着他的作品沉寂了六年。
1999年,張世憑借自導單元劇《聽彩虹的聲音》入圍金鐘獎,并一舉拿下最佳單元劇、最佳編劇、最佳男主角、最佳音樂、最佳攝影等大獎。
至此,張世再次回到公衆視野,演藝事業重回正軌。此時他對自己的演藝生涯又有了新的思考,他決定到大陸發展。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7">轉戰大陸,迎來巅峰</h1>
雖然張世在台灣影壇上是閃耀的明星,但是在内地卻缺乏知名度。
2000年他來到了上海,在他初到大陸的頭兩年演的也都是不出名的劇,直到2003年,他參演的《粉紅女郎》才為他打開了知名度。
《粉紅女郎》爆火,他在劇中飾演愛管閑事,有點好色,又善良的房東龔喜在一衆帥哥美女中非但沒有遜色,反而憑借精湛的演技赢得了觀衆的注意。
2005年,張世被央視欽點出演《漢武大帝》裡的田蚡,全劇隻啟用了兩位台灣演員,窦太後用了歸亞蕾,田蚡用了張世,在陳寶國、焦晃和歸亞蕾等一衆實力派演員面前,張世的演技絲毫不遜色。
張世将攻于心計、善于鑽營、喜用陰謀詭計往上爬的田蚡演到真實又傳神,他的表演精準又自然,使田蚡曆史人物躍然于熒屏上。
2010,張世迎來了他的“封神”之作《神話》。
張世演繹的趙高,是一個悲慘到極緻的人物,也是一個讓人恨不起來的角色,張世在劇中把趙高塑造得有血有肉,讓觀衆恨他恨得牙癢癢的同時,又忍不住憐惜他的遭遇,替他委屈。
“我要做趙高,我就是要一步一步一步爬得最高,我要做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趙高!”在這幕表演中張世将趙高的野心、欲望、卑微、仇恨、不甘與痛苦表演得淋漓盡緻,這段精彩的表演也被北京電影學院載入教材,為無數後來者樹立典範。
之後張世又在《縣令黃馬褂》中,飾演黃馬褂一角。2008年,張世出演電視劇《天平上的馬爾濟斯》,一舉獲得第44屆金鐘獎戲劇節目男主角提名。
此後的張世又出演了多部劇,但是,沒有一部出圈的作品能蓋過“趙高”的名頭。張世陷入了劇紅人不紅的尴尬境地,人人都認識那個壞透了的趙高,卻不知道演員的名字叫張世。
他又很長一段時間消失在觀衆的視野中。
為什麼張世能把每個角色飾演得這麼好?
他提到:
“你隻要看看我拍過的劇本就知道了。”
“我從來不會隻用熒光筆畫幾條就算了,通常都是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字,而且劇本都被翻得破破爛爛。”
“不管我的戲份多少,我都會用‘我是男主角’的心态來對待,即使隻有一句話,我也會認真對待。”
因為用心。
張世最近的作品是在《唐探》裡的一個小角色,但依然出彩。他現在基本處于半息影的狀态,享受着幸福平淡的居家生活。
去年6月他接受采訪時,提到現在的低調生活,是因為老婆想回歸山林,是以他在新竹買了900多坪的地給老婆種菜。
對于觀衆對他回歸熒幕的期盼,他隻是說“一切随緣”。
縱觀張世的演藝生涯,他總是在高峰和低谷中起起落落,在“在紅與不紅”中,學會了坦然面對,而他也身體力行用自己的天賦與努力,很好地诠釋了一句話:隻有小人物,沒有小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