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铳夢》:鋼鐵處女

《铳夢》:鋼鐵處女

那是《攻殼機動隊》剛剛問世,《銀翼殺手》還尚未席卷人們的想象之前,1990年,屬于殺戮天使的傳奇誕生了。

身軀由機械組成的少女用不屈的戰鬥尋找着自己的意義,帶我們走向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铳夢》的故事粗砺,鐵與血的味道彌漫其中,可少女輕捷躍起,用戰鬥展現自己的意志之時,無人會不為之動容。

此刻,這個賽博朋克傳奇即将被詹姆斯·卡梅隆在【一次次跳票後】銀幕上續寫;而邁進影院觀看《阿麗塔:戰鬥天使》前,我們不妨重新回到木城雪戶創造的世界裡,重新與铳相遇,聽聽少女加裡的故事。

本文原載于《黑白漫文化》第一期。

鋼鐵處女是一種歐洲中世界的拷問刑具,這種刑具并不像名字一樣看上去那麼美麗。而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一部日本漫畫賦予了這個名詞新的意義。

這部漫畫就是《铳夢》。

《铳夢》:鋼鐵處女

《铳夢》是漫畫家木城雪戶(又譯木城幸人)從1990年至1995年在集英社的《Business Jump》上連載的一部科幻戰鬥漫畫。和一般熱血戰鬥漫畫不同的是,《铳夢》的主角是一個看似很柔弱的女孩子加裡(又譯凱麗)。但這個女孩子,卻有着非同一般的鋼鐵身軀。同時,也有着比鋼鐵更加堅硬的意志和信念。

興許是熱血的男孩太多大家看膩了。加裡的橫空出世,為九十年代的日本漫畫注入了一針強心劑。在連載《铳夢》之前,木城雪戶曾經畫過《氣怪》、《怪洋星》、《飛人》、《未來東京HEAD MAN》等作品,但一直未曾大紅大紫。其實在1984年,17歲的木城雪戶就憑借短篇漫畫《氣怪》入選第十五回國小館新人賞,《怪洋星》等幾部作品也受到了好評。但之後幾年他卻因為缺乏創作靈感,遲遲未有佳作面世,一度被大家認為江郎才盡。直到《铳夢》問世,引起業界轟動,木城雪戶才再一次向世人證明了自己出色的漫畫才能。

龐大的世界觀,經曆過大戰一般的末世氛圍,機械人與人類,木城雪戶就用這些元素為我們建構了一副近未來的科幻場景。也許正是因為這些元素,《铳夢》才被好萊塢大導演“卡神”詹姆斯卡梅隆相中,親自操刀籌拍由此漫畫改編的好萊塢電影。我本人得知這部作品也是在一次浏覽電影新聞的過程中。網上也有些人隻要一讨論“神作”,就把《铳夢》搬出來做例子。當時我還很好奇,這究竟是一部什麼樣的作品,能讓卡神相中,能讓漫迷捧為神作。在我看過《铳夢》之後,才真正體會了他們的心情。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算是日本漫畫的黃金年代。我個人是非常喜歡這個時期的日本漫畫的。《七龍珠》《灌籃高手》等漫畫作品十年間在日本國内大熱,也暢銷海外,順帶讓大陸的80後90後成為了在日本動漫中成長的兩代人。這些作品風格硬朗,描繪的都是十分青春熱血的故事。但在日本,以大友克洋士郎正宗為代表的一群漫畫家卻另辟蹊徑,他們遊離于日本動漫主流之外,熱衷于描繪科幻題材,探讨科技與人類的關系,在作品中無不透露出人性問題。而在木城雪戶的《铳夢》裡,熱血戰鬥的元素和士郎正宗等人的科幻元素完美地糅合在了一起。

《铳夢》:鋼鐵處女

漫畫《铳夢》内頁

廢土世界的動漫作品很多。大友克洋的《阿基拉》就是這時期日本動漫中的經典,甚至可以說,宮崎駿的《風之谷》在背景設定上也是廢土世界。不同于這兩部動漫,木城雪戶在《铳夢》中,并沒有一開始就描繪漫畫中的世界,而是随着漫畫連載的一步步深入,通過一些細枝末節和形象的人物刻畫以及劇情的層層展開,來為我們描述這個世界的面貌。被艾德從廢墟中救出後,加裡就像一個初生的嬰兒一般,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她會像一隻小野貓一樣,膩着艾德;有時候又會像普通小女孩一樣,會注意自己的衣服,臉蛋兒;甚至還會不小心愛上一個男孩。感覺就像《木偶奇遇記》裡的匹諾曹。但戰士的血液已經在她的身上流淌,命運不會輕易饒過這個姑娘。在一次偶然的戰鬥中,加裡體内沉睡的火星古老戰鬥技巧“機甲術”覺醒,不巧又與其他賞金獵人結下恩怨。從此加裡走上了賞金獵人的道路。從這裡開始,《铳夢》才算是真正步入了正軌。

在一次次戰鬥中,人性的陰暗面一次次展現在加裡重生後的純潔心靈面前,逐漸她才看清這世界的面貌。在前期這段故事裡,可以看到木城雪戶内心深處對人類和科技懷有一種批判性的質疑态度。在他們這類漫畫家眼裡,并非人性本善,相反他們認為人類的欲望和自私會導緻這樣一種情況:無論科技多麼發達,人類的私欲還是會讓世界變得面目全非。同樣的現象在宮崎駿的動畫作品裡也能看到。《铳夢》中,不論是為薩雷姆輸送資源的管道,壟斷陸地薩雷姆生意的博古達,還是出于各種目的改造自己身體的改造人,以及後來薩雷姆的真相,甚至宇宙篇中的莫巴蒂以及太陽系各星球間的政治鬥争,無一不是在展現木城雪戶的這種态度。人類的欲望,永遠是一個無底洞。

第一次徹底讓加裡成熟的事件便是歐科的死去。算上陸地、薩雷姆,和太陽系聯邦,處于陸地社會底層的歐科,可以算是這世界的最底層。他命運的不幸來源于父親對于天空的追尋。這份追尋讓歐科的家庭被政府毀滅。繼承了父親夢想的歐科很想去薩雷姆,一探那傳說中人類文明的頂峰。薩雷姆有什麼,他并不知道。到了薩雷姆幹什麼,他并不知道。他隻知道,無論用多麼肮髒的手段,隻要自己能去薩雷姆,就是值得的。更不幸的是加裡愛上了歐科。最後歐科在攀爬陸地通往薩雷姆的管道過程中喪命。如果說之前加裡還像一般的女孩子一樣天真爛漫,歐科的死正式讓加裡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審視這個世界:一切并非看上去那麼美好。很熟悉的感覺對不對?我們每個人成長的過程中,總有一件或者幾件事突然發生,讓我們突然感覺到命運的不公,我們像瘋狗一樣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剩下的隻有自己的淚水和失去的一些東西。這裡可以看出木城雪戶強大的編劇能力和邏輯能力,用鮮活的人物形象去推動劇情,同時讓劇情幫助人物成長,豐富人物的描寫。這份能力大多數漫畫家并沒有,他們有的隻是順應雜志編輯、讀者和市場,或者是空喊着一些熱血的口号激發青少年的腎上腺素。這段篇章現實得近乎殘酷,卻道出這社會的真相。已經遠超出一般意義上的少年漫畫。木城雪戶沒有停下來。可以說歐科的篇章隻是他的小試牛刀。後面有更加氣勢磅礴的故事。

機動鐵球篇,可以說是木城雪戶為了遊戲改編所做的篇章。令人血脈贲張的比賽,極富速度感的比賽畫面,以及極度自我又有些傲嬌的加裡和艾德兩個人複雜的感情變化。經曆了歐科的事件,加裡已經完全成熟起來。她明白了自己是為戰鬥而生的人,并且希望在戰鬥中尋找自我。這裡有個設定很值得玩味:觀衆可以在有如身臨其境的第一人稱視角的機器觀看比賽,合理地在當時科技基礎上構築了未來科技的發展。如今有些國際上的大型遊戲公司已經着手開發此類虛拟現實遊戲,相信不久的将來會給全球玩家一個革命性的全新體驗。優秀的科幻是科技發展的燈塔,這句話一點也沒錯。同時機動鐵球篇裡對于科技和人類的展望擔憂,木城雪戶并沒有進一步探讨。

這時,铳夢中貫穿主線的一個人物終于登場——亦正亦邪大名鼎鼎的德斯丁羅亞教授。正是這個作品開篇便位居幕後的瘋狂科學家,一手策劃了包括瘋狂戰士,薩雷姆真相的曝光,廢鐵城和薩雷姆獨立等事件。甚至在剛完結的《铳夢last order》大放異彩并過了一把充當最終BOSS的瘾。我一直覺得曆史就是由這樣一群瘋子推動的。羅亞作為一個推動主線劇情的主要人物,無時無刻不在直接或間接影響加裡的人生命運。一出場便将加裡曾經的仇人薩曼改造成瘋狂戰士,害死了艾德,直接導緻加裡被薩雷姆控制,作為諜報人員活動于地球。在沒有足夠強大之前,無法保證能夠完全掌握自己的命運。在沙漠中加裡偶遇旅行的霍基亞,共同戰鬥的他們建立了超越友情的感情。加裡和霍基亞訂下了約定。可以說,這種類似的羁絆就是加裡後來一直堅持戰鬥下去的動力。緊接着進入了铳夢最後的高潮。

混亂的世界隻有混亂的規則。在薩雷姆高壓政策下的人類,隻有通過暴力解決問題。但就像魯迅先生在《阿Q正傳》中所描寫的那樣,普羅大衆對革命的概念是什麼?“我要什麼就是什麼,我喜歡誰就是誰”。最後通過小美的回憶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參加革命軍,并沒什麼解放全人類,獲得自由的偉大理想。僅僅是活不下去了,尋求個出路。史書是不會告訴我們他們的生活是多麼貧窮,落魄,毫無希望,他們僅僅是希望“活着”而已。戰争的悲哀就在于:雖然可以大肆渲染XX戰勝了XX,但戰争中失去的那些生命,戰争波及的普通平民,以及那些戰士們因為殺戮而消失了的人性,再也不會回來了。什麼自由的大義,在每個處于戰争中獨立的個人看來,毫無意義。戰争帶來的隻是無意義的殺戮,毀滅。頗具諷刺意味的是,革命軍的上司人“電”竟然是羅亞博士兒子凱奧斯的另一個人格。羅亞又一次扭轉了人類的命運。最後的篇章裡貫穿始末的是“薩雷姆的真相”。唯一得知這個真相的就是逃離薩雷姆的羅亞教授。“薩雷姆的真相”讓同樣曾是薩雷姆人的艾德在複活後也選擇了消除記憶。究竟是多麼恐怖的真相?

美國當代著名哲學家希拉裡·普特南曾提出過一個名叫“缸中之腦”的著名思想實驗:某人的腦子被一個瘋狂科學家取出來泡在福爾馬林中,還被連上了各種電極,模拟出各種感覺刺激大腦,讓他感覺他依然生活在原來的世界,而不是魚缸中。這個人有可能是你、我、他任何一個人。這個實驗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即使你得知了這個真相,也不能保證這個真相是不是科學家給你大腦的刺激,甚至可以洗掉記憶重新灌輸記憶。

《铳夢》:鋼鐵處女

電影《黑客帝國》曾經運用過這個實驗作為設定。

“缸中之腦”讓人有一種深深的絕望感。而這個“缸中之腦”,便是薩雷姆的真相:所有薩雷姆人的大腦目前就在薩雷姆的某處,而身體裡的大腦不過是一個儲存記憶的晶片。不論是心理強大的艾德,還是地面監察局的局長,得知真相後無一不精神崩潰。試想,如果你得知自己十八歲開始自己的大腦已經變成了“缸中之腦”,而你自己所有的感覺不過就是一個記憶晶片。那麼,哪個才是真正的“你”?如果說晶片是“你”,那麼“缸中之腦”是什麼?如果“缸中之腦”是“你”,那麼你現在又是什麼?無論是從科學上,還是道德上,甚至是哲學上這都是一個無法破解的難題。如果說《铳夢》中之前出現的改造人,即使身體其他部分改造成機械,但他們有一顆大腦可以堂堂正正拍着胸脯說自己還是一個“人”的話,那麼薩雷姆人呢?連大腦已經變成機器的他們,還可以說自己是“人”嗎?在“晶片”的他們感受這個世界的時候,他們的“本體”卻在溶液中通過電極感受着虛幻的真實。人是一種對于“自我”有很強保護意志的生物,或者說,“認同感”很強的生物。再個性的人,多少也會希望自己和别人一樣。而“薩雷姆的真相”已經徹底把“人類”這個物種的底限突破。從這個層面上來說,也許生活優越的薩雷姆人,比陸地上條件艱苦的人類更可憐。這正是木城雪戶通過自己的作品想要探讨的終極問題:我們人類,究竟是什麼。在科技不斷發展的今天,雖然人類通過科技一步步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但是不是我們因為科技卻失去了更多的東西?從這個方面來說,木城雪戶已經領先了同時期的漫畫作品太多,足以讓看過《铳夢》的讀者大呼過瘾。

最後經過加裡等人的努力,薩雷姆與鋼鐵城達成了和平。結局無法免俗的進入一個大團圓的模式。即使是犧牲了自己的加裡在最終章也被霍基亞和小美在耶魯所救出。木城雪戶還是給了我們一個飽含“希望”的結局。綜觀《铳夢》整部漫畫,加裡從一開始的“小女孩”,蛻變成後來的賽場戰士,追求自由的獨行俠,探尋真相的鬥士,再到最後以犧牲自己為代價換取人類和平的英雄,一步一個台階完成了這個人物的塑造。這其中加裡無論經曆怎樣離奇的事件,她遇到的各種各樣的人,她遭遇到的各種殘酷環境和命運的擺布,都沒有擊垮這個意志堅定的鋼鐵少女。在《铳夢》之前的漫畫史上,這樣成功的女性形象隻有宮崎駿《風之谷》的娜烏西卡。正如上文所說,在九十年代那個男性荷爾蒙迸發,血肉橫飛的日本漫畫黃金年代裡,鋼鐵處女加裡給我們這些懵懂少年們上了彌足珍貴的一課。在混亂的世界中,如此一個柔弱的女子,尚能堅持不懈頑強追求自己的信念,而作為現實生活中芸芸衆生的我們呢?

《铳夢》:鋼鐵處女

總有人說,現在是最壞的時代。正如《铳夢》中所描繪的那樣,如今科技日新月異地發展,網際網路資訊大爆炸,全球一體化。幾分鐘前地球一個角落裡的事情,幾小時内就可以傳遍全球。人類登上月球,目标火星,朝着太陽系遠處的星辰大海進發。科技在為我們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社會這個巨獸也在侵蝕着我們自身的一切。高房價,通貨膨脹,生活成本的增加,仿佛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社會負能量激增,大家怨天尤人。“都是社會的錯。”“這不是我的問題,是時代的問題。”“看看這浮躁的社會。”好像這一切和我們每一個人沒有一絲關系一樣,等待着某一天一個救世主忽然降臨,改變這一切。大家都忘了,這個時代,不是某個個體決定的,而是由我們每一個人組成的。與其期待某天的突然改變,不如我們每一個人都變身“加裡”。即使自己所愛的人離去,自己也堅強地活下去;即使命運待我們不公,我也也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即使周遭環境惡劣,我們仍然秉承着自己内心深處并未熄滅的意志,頑強地和一切作鬥争。

是的,也許這是最壞的時代,同時也是最好的時代。

我們,并沒有因為時代的迷茫而迷失自我;

我們,并不是那種随波逐流,任憑命運擺布的善男信女;

我們,并不會在前進的道路上遇到了那些挫折便銳氣盡失。

我們,面對如今這個時代,應該始終堅守自己的信念,以鋼鐵之意志,鑄就一個屬于我們的年代。

名曰“希望”。

《铳夢》:鋼鐵處女

Alita, I think you're the angel we've been waiting for.

主編|周祚

責編|喵臣

《铳夢》:鋼鐵處女

Will-Lian:插畫師,天天做夢可以畫出記錄時代的驚世漫畫之作的廢柴空想家。聽說驚世之作正在公衆号「淩風無畏」連載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