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傑向來寂寞。一個人背着整個戰場,逆着時光洪流,扯着曆史長繩的一頭,背道而馳。”
這是我中學時寫議論文引用過的一句話,今天把它用在了這篇觀後感的開頭。看完《真相至上》這部電影,我腦海中就浮現出這句話,女記者瑞秋是寂寞的,不被了解,家破人亡、遭受牢獄之災的困境;但她對職業道德的堅守,人性與原則的堅定更讓我覺得她是一位女中豪傑。

女記者瑞秋從線人處獲得了一份情報涉及政府一次相當不光彩的行為。在丈夫雷的支援下刊登了這起新聞報道。政府最終以洩露國家機密的罪行将瑞秋推上被告席,主審該案件的則是自負的檢察官帕頓。在法庭上,面對帕頓的層層逼問,瑞秋坦然地叙述了整個事件的前前後後,公衆心中的天平也開始往瑞秋方面傾斜,但是艾倫堅持要求瑞秋必須說出資料的提供者是誰,瑞秋逐漸地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艾倫開始向輿論和瑞秋的家人施加壓力,而雷也漸漸地抵抗不住國家給予的壓力,建議瑞秋屈服于國家。但瑞秋向雷表達了自己的堅持:真相至上。
電影的巧妙之處在于“首尾呼應”。影片的開頭女主的兒子和母親為了車上那個小女孩向老師抱怨别人欺負她的事情與母親争論“我們不應該告密!”“但我們也不能任憑别人欺負啊,好啦乖乖地坐回去不要吵了……”忙于寫報道的女主沒有意識到其實自己堅守着和兒子一樣的原則,更不會預料到自己會被陷入牢獄之災,但仍舊在衆叛親離的時候靠意志和信念堅守着她的原則。
說實話,這部電影看着很讓人心酸,不僅是對記者這份職業有了新的認識,對國家權力、法律的運作也有感觸,但是這兩點都離不開人性的原則。
直覺的感受是機器的強大。政府陰謀論也好,公正執法也罷,其實都是一個強大的國家機器籠罩着人們。當權者與人民相比較而言,公民永遠都是力量薄弱的一方。盡管像美國這樣一個以崇尚民主、宣揚自由而著稱的國家,當公民與政府利益之間發生沖突的時候,很多時候公民永遠都是受害者。正像電影中的台詞一樣,這也是美國1972年“布萊斯伯格案”中Stewart法官說的話,“随着時光流逝,政府手中的權力會滲透到各個角落。這些當權者,不管使用什麼樣的政策手段,隻想永遠的存在,而人民才是最終的受害者。”
其實我覺得這句話才真正說出作為一名公民想說而不敢說的話,維護國家機密或許對一個公民而言是我們應盡的義務和責任,但是當國家機密成為掩蓋當權者過錯的秘密時,公民是不是應該勇敢地站出來揭示現實真相,作為一名記者,是不是更應該勇敢地站出來?整個案件的審判過程,充分表現了公民與當權者相抗衡,永遠是失敗者。當人民不能用手中的權力限制當權者的時候,人民就會成為一個失去任何權利的失敗者。
我很佩服影片中主角女記者所堅持的原則。新聞記者有義務保護不願意透露姓名的資訊提供者。盡管她面對了陪審團、法官的審判,甚至是特派檢察官帶有威逼性質的審問,還有一年多的監禁生活。她依然沒有屈服,沒有說出她的線人是誰。作為一名記者,作為一名女記者,面對如此大的壓力,她還能這樣毅然決然的做到保護自己線人,堅持“真相至上”,實在很不容易,這也是我為什麼在開頭寫到的“俊傑”。
電影中女主人公在最艱難的時候堅持下來了。而隻有在困難的時候,才能顯出堅持的意義。偉大的人,與他的原則是不分離的。他的自然道德就是他的原則,這些值得付出任何代價。
到底什麼至上?人性、原則、道德、操守、信念、立場?我想這些都是我們值得深思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