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杰向来寂寞。一个人背着整个战场,逆着时光洪流,扯着历史长绳的一头,背道而驰。”
这是我中学时写议论文引用过的一句话,今天把它用在了这篇观后感的开头。看完《真相至上》这部电影,我脑海中就浮现出这句话,女记者瑞秋是寂寞的,不被理解,家破人亡、遭受牢狱之灾的困境;但她对职业道德的坚守,人性与原则的坚定更让我觉得她是一位女中豪杰。

女记者瑞秋从线人处获得了一份情报涉及政府一次相当不光彩的行为。在丈夫雷的支持下刊登了这起新闻报道。政府最终以泄露国家机密的罪行将瑞秋推上被告席,主审该案件的则是自负的检察官帕顿。在法庭上,面对帕顿的层层逼问,瑞秋坦然地叙述了整个事件的前前后后,公众心中的天平也开始往瑞秋方面倾斜,但是艾伦坚持要求瑞秋必须说出资料的提供者是谁,瑞秋逐渐地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艾伦开始向舆论和瑞秋的家人施加压力,而雷也渐渐地抵抗不住国家给予的压力,建议瑞秋屈服于国家。但瑞秋向雷表达了自己的坚持:真相至上。
电影的巧妙之处在于“首尾呼应”。影片的开头女主的儿子和母亲为了车上那个小女孩向老师抱怨别人欺负她的事情与母亲争论“我们不应该告密!”“但我们也不能任凭别人欺负啊,好啦乖乖地坐回去不要吵了……”忙于写报道的女主没有意识到其实自己坚守着和儿子一样的原则,更不会预料到自己会被陷入牢狱之灾,但仍旧在众叛亲离的时候靠意志和信念坚守着她的原则。
说实话,这部电影看着很让人心酸,不仅是对记者这份职业有了新的认识,对国家权力、法律的运行也有感触,但是这两点都离不开人性的原则。
直观的感受是机器的强大。政府阴谋论也好,公正执法也罢,其实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机器笼罩着人们。当权者与人民相比较而言,公民永远都是力量薄弱的一方。尽管像美国这样一个以崇尚民主、宣扬自由而著称的国家,当公民与政府利益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很多时候公民永远都是受害者。正像电影中的台词一样,这也是美国1972年“布莱斯伯格案”中Stewart法官说的话,“随着时光流逝,政府手中的权力会渗透到各个角落。这些当权者,不管使用什么样的政策手段,只想永远的存在,而人民才是最终的受害者。”
其实我觉得这句话才真正说出作为一名公民想说而不敢说的话,维护国家机密或许对一个公民而言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但是当国家机密成为掩盖当权者过错的秘密时,公民是不是应该勇敢地站出来揭示现实真相,作为一名记者,是不是更应该勇敢地站出来?整个案件的审判过程,充分表现了公民与当权者相抗衡,永远是失败者。当人民不能用手中的权力约束当权者的时候,人民就会成为一个失去任何权利的失败者。
我很佩服影片中主角女记者所坚持的原则。新闻记者有义务保护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信息提供者。尽管她面对了陪审团、法官的审判,甚至是特派检察官带有威逼性质的审问,还有一年多的监禁生活。她依然没有屈服,没有说出她的线人是谁。作为一名记者,作为一名女记者,面对如此大的压力,她还能这样毅然决然的做到保护自己线人,坚持“真相至上”,实在很不容易,这也是我为什么在开头写到的“俊杰”。
电影中女主人公在最艰难的时候坚持下来了。而只有在困难的时候,才能显出坚持的意义。伟大的人,与他的原则是不分离的。他的自然道德就是他的原则,这些值得付出任何代价。
到底什么至上?人性、原则、道德、操守、信念、立场?我想这些都是我们值得深思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