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一個人,我們會說是因為緣分讓兩個人相遇。離開一個人,我們隻能歎息道:“這都是有緣無分”。一些我們無能為力的事,隻能歸結于緣分使然。
這世上的相遇和别離一切都是緣分在操控嗎?其實想想也未必如此。
在電影《緻青春》裡,陳孝正和鄭微在大學時相遇,從一對“死敵”變成了“戀人”。陳孝正在畢業的時候,面臨着出國留學的抉擇,最後他放棄了和鄭微的愛情,選擇了自己的前途。
兩人因為緣分相識,雖然過程有一點坎坷,但最後還是相愛了。原本以為這對戀人能夠并肩作戰,一起去為未來打拼,然而到最後也隻能是有緣無分。

看似簡單的緣起緣滅,其實都是兩人内心的執念而起。
剛開始陳孝正是很讨厭鄭微的,可鄭微就是一個不服輸的人,明知對方讨厭自己還要整天出現在對方眼前。正是因為鄭微的這份執念,才讓陳孝正慢慢對她卸下了防備,并且愛上了她。
可最後緣分的消失,這本是可以避免的事情,但是陳孝正為了自己的前途,隻能狠心放棄鄭微。
陳孝正的這份執念葬送了他的愛情,雖然多年後他事業有成,想要回去重新追求鄭微,可是天下哪有那麼好的事情。有些緣分一旦錯過了,就真的錯過的,并不是你後悔了,就能讓它回到原地。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9">緣分,是需要珍惜的。</h1>
高爾基說過一句話:“在生活裡,我們命中碰到的一切美好的東西,都是以秒計算的。”
當我們遇到了那些美好的東西,我們能做的就是去珍惜它。若是你不願意去珍惜,那麼在你失去的每一天,就不必再為曾經的一切而後悔,因為這一切都是因為你心中的執念而導緻的,你就必須要承擔。
就如陳孝正一樣,在可以擁有的時候,他選擇了放棄。等到事業有成了,才發現自己失去的是多麼寶貴的東西,可是就算意識到了這一點,又有什麼用呢?
發生在兩個人身上的愛情叫喜劇,發生在一個人身上的愛情隻能是悲劇。從陳孝正離開的那一天起,鄭微就得接受這場悲劇。同樣,在多年以後,在陳孝正後悔的時候,也應該承受這場悲劇。
兩個人相遇或許是注定的,但是相遇之後,是去抓住它或是放棄它,就是人為的因素了。
因為執念,可以開始一段緣分;因為執念,也能放棄一段緣分。不懂得珍惜的人,就隻能接受緣起又緣滅的結局。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7">放下執念,才能看見更多的風景。</h1>
《緻青春》裡面的阮莞是一個大美女,更是學校裡很多男生心中的女神。這樣的一個女子,原本可以找到一個很好的對象,過上幸福的生活,哪怕是在年近三十,也能憑着自己的外貌和氣質,找到一個條件不錯的人結婚。
可是她卻是一個很固執,很癡情的女子。即使男友性格懦弱,還不斷地犯錯,她還是原諒了他,并且始終愛着她。
若是阮莞願意放在這份執念,重新去尋找自己的人生,肯定會看到更多更美的風景。
亦舒說:“人生短短數十載,最要緊的是滿足自己,不是讨好他人。 ”
有些人不适合在一起,有些緣分不值得挽留,又何必苦苦守護,誤了自己的一生呢?
放下執念,才能遠離傷害;放下執念,才能看清自己的内心;放下執念,才能讓自己的人生更加美好。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6">既然執着的方向錯了,就應該學會灑脫。</h1>
關于愛情,張愛玲說:“愛情本來并不複雜,來來去去不過三個字,不是我愛你、我恨你,便是算了吧、你好嗎、對不起。”
在愛情中,其實我們有時候也應該保持着這樣的态度,有些東西既然得不到,就不必再強迫自己了;既然失去了,就大方地說再見。
一味地挽留隻會讓自己更加痛苦,更加卑微。一個人的執念太深,最後被傷害的程度也會越深。若是能夠放下這種執念,一切也都豁然開朗了。
在一起的時候,就應該好好地去珍惜,好好地守住這份來之不易的緣分。當緣分失去的時候,可以試圖去挽留,但不能失去自我,凡事都得有底線,要保持最起碼的理智。
就像林夕那樣:“不錯過任何挑逗,也不為任何人停留。 ”
在這世上,我們最應該在乎的那個人是自己。遇到一份感情,要考慮自己的需求,同時也要保護好自己,避免受到不必要的傷害。
人生,是我們自己在承受,不管結果如何,也都是自己的選擇。
若是放下執念,可以讓自己活得更輕松,更自在,我們又何必在一段得不到的感情中去堅持呢?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1">緣分來了,學會善待它;緣分走了,也要懂得好聚好散。</h1>
雖然一段緣分會離散在歲月的風裡,回過頭去,卻看不到曾經在一起的痕迹。但至少,彼此曾經愛過,努力過,如今就算是遺憾,也不必去後悔,更不必去堅持着一段已經煙消雲散的過去。
緣分,不隻是對于某一個人。一段緣分的逝去,意味着下一段緣分的開始。
在緣起緣滅中,我們會得到一些教訓,積累一些經驗。當我們把注意力放在緣起緣滅的這個過程中,而不是心中的執念上,人生便會更加晴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