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郵輪駛過丹吉爾港。/圖蟲創意
古希臘神話裡,大力神海格力斯(Hercules)将阿特拉斯山脈一分為二,開辟出直布羅陀海峽,由此形成的巨岩和大山伫立在海峽兩岸,被稱為“海格力斯之柱”。
傳說中,海格力斯之柱就代表<b>世界的盡頭</b>。
鳥瞰直布羅陀海峽。根據柏拉圖的描述,亞特蘭蒂斯島就在這片海域。/圖蟲創意
這裡也是大西洋和地中海的交界處,貨船和郵輪在兩個大陸間穿梭,被稱為“非洲之門”的古老名城<b>丹吉爾</b>(Tangier)成為八方來客落腳的驿站。
摩洛哥斯帕特爾角燈塔。歐洲大陸就在對面。/圖蟲創意
<b>這個港口城市在兩千年的曆史中頻繁易主,甚至在大部分時間裡不受摩洛哥的管轄。</b>直至今日,丹吉爾的不少路牌還會使用阿拉伯語、法語和西班牙語三種語言。
二戰期間,西班牙占領了丹吉爾;二戰後,丹吉爾重歸摩洛哥,但這個自由港也成為歐洲人的特權城市。
<b>正因如此,丹吉爾對惡習有極高的容忍度,頗有些法外之地的味道。</b>
外交官、間諜、流浪者、作家、商人、藝術家……奇人異士混迹于妓院、劇場、同志酒吧,給丹吉爾留下各種怪誕傳說。
丹吉爾狹窄而熱鬧的街道。/圖蟲創意
後來,傑克·凱魯亞克、馬蒂斯、艾倫·金斯堡、威廉·巴洛斯、滾石樂隊紛紛到來,他們飲美酒、吸大麻,放縱地進行創作。丹吉爾短暫地成為<b>“垮掉的一代”的大學營</b>。
馬蒂斯的作品《丹吉爾的窗戶》(Window at Tangier, 1912)。這個窗戶馬蒂斯畫了許多次。
留下來的隻有美國作家<b>保羅·鮑爾斯</b>。1947 年,37歲的鮑爾斯定居丹吉爾,直到1999年去世。在這裡,鮑爾斯完成了他最重要的小說<b>《遮蔽的天空》</b>。
艾倫·金斯堡鏡頭下的鮑爾斯。/網絡圖檔
上世紀90年代,美國旅行作家保羅·索魯來到丹吉爾,特意拜訪了年過八旬的鮑爾斯。在鮑爾斯昏暗的較高價的電梯大廈裡,兩個作家重複了“經典動作”——<b>一起吸大麻</b>。
鮑爾斯甚至還在丹吉爾遇見過一個<b>喝人血</b>的人:“他的起房間裡放着一台超大的電冰箱,冰箱裡藏了一批半品脫的玻璃廣口瓶……每一個裡裝的是不同少年的血……每次從他們身上隻取半品脫,決不超過那個量。”
不過,對于生活在丹吉爾的人來說,<b>這樣的事已見怪不怪</b>。
在丹吉爾的露台上吃一頓典型的摩洛哥早餐。/圖蟲創意
在文藝青年心裡,丹吉爾是混亂的<b>罪惡之城</b>;在背包客心裡,這裡則是氣質獨特的<b>“聖城”</b>——公元1325年,20歲的<b>伊本·白圖泰</b>從家鄉丹吉爾出發,踏上了一生的傳奇之旅。
這位柏柏爾人“初代旅行家”步履所及處遠超著名的馬可·波羅,丹吉爾的機場也以他的名字命名。
伊本·白圖泰曾一路從非洲走到元朝的刺桐城,也就是今天的泉州。如今還可以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看到他的雕像。/攜程旅行
然而,新世紀洶湧的遊客卻不再願為丹吉爾駐足,他們轉而走向了菲斯、卡薩布蘭卡、馬拉喀什。
<b>但當你真正走進丹吉爾,會發現此地遠比想象中幹淨和明媚。</b>
丹吉爾老城“麥地那”。/圖蟲創意
濱海大道熙熙攘攘,沙灘邊時髦的酒店林立,老城區密集的房屋外牆被塗上靓麗的色彩……遠方,傳說中海格力斯居住的岩洞裡,海浪洶湧而來。
傳說中海格力斯居住的岩洞。/圖蟲創意
2018年11月,<b>非洲第一條高鐵開通</b>,起點選在了丹吉爾,通往卡薩布蘭卡。根據計劃,這條線路将一直延伸到馬拉喀什、阿加迪爾。
或許,飛馳的列車将再次把各種光怪陸離的人帶來丹吉爾。
參考資料
Pillars of Hercules | Wikipedia
丹吉爾的幽靈——瘟疫時代的旅行和閱讀|時尚先生
海格力斯之柱|保羅·索魯
Tangier | Gentlemen's Quarterly, Vol. 33, No. 6, October 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