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來西遞一定要吃的美食(下)

作者:黃山市文化和旅遊局
來西遞一定要吃的美食(下)

黃山文旅惠民政策集錦

上期說到臘八粥、石頭馃、腐乳爆肉、西遞毛豆腐,接下來繼續我們的美食之旅吧!

徽州馃

先将黃豆炒熟磨碎,再将純肥肉切成丁熬至半油狀,将豆粉倒入鍋内,加入适量精鹽拌勻為餡。然後用開水泡菜油調入面粉内揉勻為止。做馃時餡多皮薄,兩面再沾上少許炒熟的黑芝麻,以增加香味,最後用文火烤熟。徽州馃的制作始于明初,據說清乾隆皇帝微服南巡揚州,與徽客汪某在客棧中相遇,品嘗徽州馃。回朝後,與内閣大臣曹文埴談起徽州地方風味時,稱贊此馃為食中佳品。

來西遞一定要吃的美食(下)

苞蘆松

“苞蘆松”是著名零食性小吃。用山區的山苞蘆為主原料制成。山苞蘆為山上種植的一種玉米,生長期約140天,其味甜清,營養成份高。将山玉米磨成細粉,經細粉籮篩去皮層,和水攪拌煮成糊狀,冷卻凝固,再用特制的弓刨成薄片,然後将薄片置于竹匾上曬幹即成。食用時,将薄片投入滾油中炸,薄片舒展膨脹上浮,即可撈起。“苞蘆松”清香松脆,宜作茶食及佐餐食品。

來西遞一定要吃的美食(下)

臭鳜魚

徽州臭鳜魚,統稱“桶鮮魚”,又俗稱“腌鮮魚”。所謂“腌鮮”,在徽州土話中就是臭的意思。這“風味鳜魚”聞起來臭,吃起來香,既保持了鳜魚的本味原汁,肉質又醇厚入味,同時骨刺與魚肉分離,肉成塊狀。

來西遞一定要吃的美食(下)

竹荪(鬼筆科竹荪屬菌類)

竹荪又名竹笙、竹參,常見并可供食用的有4種:長裙竹荪、短裙竹荪、棘托竹荪和紅托竹荪,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種隐花菌類,形狀略似網狀幹白蛇皮,它有深綠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圓柱狀的菌柄,粉紅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頂端有一圍細緻潔白的網狀裙從菌蓋向下鋪開,被人們稱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後”。

來西遞一定要吃的美食(下)

徽州蒸餃

用圓形面皮包做成弦月形餃子,上籠蒸十多分鐘即成,用餡原料有鮮肉、豆腐、冬瓜、南瓜、豬血等多種,加上香菇、木耳、開洋、火腿丁等配料和蔥、姜、蒜、鹽、醬油、味精等佐料。

來西遞一定要吃的美食(下)

(來源:黟縣西遞遺産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