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現在很多人都有這樣的一種感覺,雖然現在很多東西都很好吃,可是最讓人牽挂的還是鄉村裡最淳樸的美味。
阿聰作為土生土長的廣州人,确實是非常喜歡家鄉的美食。而提起廣州,大家都知道這個地區的水系發達,粵語中也應運誕生了一批與水相關的字詞:湧、圳、滘、漖等。小河為湧,田畔水溝為圳,水道相交為滘…許多字詞即使是粵語地區的朋友都未必知道其意。

嶺南發達的水系不僅為粵語提供了豐富的靈感來源,也為粵地區的人們帶來了無盡的口福,特别是各式的海鮮河鮮。是以粵菜中的海鮮,無論從食材選擇還是烹饪手法,都透着一股子生猛勁。
以鲮魚為例,這種魚對水溫和生存的環境很敏感,大多隻生活在北緯25°左右,尤以珠江流域一帶為盛。鲮魚在水溫低于14°時不進食,低于7°時則死亡。每年10月過後大量上市,溫度降低時則減産。
南番順人愛吃鲮魚,真的能吃出十八般武藝來。為保持粵式的生猛,這家吃魚專門店不惜開半年休半年,隻在鲮魚肥美、大量供應時開張,甚至有時一年就隻開兩個月。在兩個月的最佳賞味期内,為食客帶來極緻美味的全魚宴,讓我們一起來這家位于天河宦溪西路的魚家樂嘗嘗。
<h1 class="pgc-h-arrow-right">佛山順德吃魚生,廣州黃埔吃魚蛋火鍋</h1>
鲮魚真心全身都是寶,一直以來在廣州的黃埔就有吃全魚宴的傳統。鲮魚作為傳統粵菜的經典食材,秋冬時最為肥美,聰明的廣東人發明了許多美食,從此有了魚蛋火鍋,魚皮涼拌或白灼、魚肉油炸,或打成丸子或制成魚面、魚骨熬湯、魚頭打火鍋……
一進店就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我們享受着最全的食材選擇,魚蛋、魚泡、魚肚、魚包、魚皮...請各來一份,要是稍微晚一步,就隻能頂着别人的鍋流口水了。
<h1 class="pgc-h-arrow-right">炸魚肚</h1>
等火鍋的水沸騰的時候,一定要先來上一份炸魚肚,鮮炸的魚肚取自鲮魚身上最嫩的肉炸出來的,塊塊金黃誘人!
外表甘香酥脆,裡面則是魚肉,外酥裡嫩,入口即化就像是為了這炸魚肚量身定做的一般,咬一口,瞬間就露出雪白的鲮魚肉了。
口味比較重的朋友,建議蘸上一點酸甜醬,挑逗一下味蕾,一下子食欲全被惹起來了,阿聰個人還是偏向蘸醬吃,味道确實美味。
<h1 class="pgc-h-arrow-right">炸魚皮</h1>
除了炸魚肚以外,還有一道隐藏菜品——炸魚皮,吃過的人無不拍手叫絕,新鮮的魚皮經過油炸後,咬起來沙沙作響,聲音甚是誘人。
作為《舌尖上中國》的顧問,蔡瀾先生在拍攝美食節目的時候,也不忘介紹炸魚皮這道美食,吃的時候真的看得出來蔡瀾先生是真心愛吃這道小吃,炸魚皮吃起來酥脆可口,香氣濃郁,一點也不腥。
<h1 class="pgc-h-arrow-right">炸魚腐</h1>
吃完炸魚皮怎麼少得了炸魚腐呢,魚腐是用鲮魚肉、蛋清現炸而成的,上桌後魚腐表面會自然形成皺紗。
吃的時候既可以選擇酥香吃法——蘸上酸甜醬直接吃,也可以選擇養生吃法——下火鍋,讓湯汁浸軟整個魚腐。
不同于紅油火鍋,你要選微辣或者變态辣,這裡最好的鍋底就是清湯鍋,不懂得嫌它寡淡,老饕說這樣才能吃出魚的原汁原味!
<h1 class="pgc-h-arrow-right">魚旦</h1>
一看到魚蛋,是不是覺得很普通?很多人會覺得,不就是搓丸子,需要什麼技術含量?但實際上,技藝高超的師傅在制作的時候,每個魚旦裡都會留下氣泡,讓它更有嚼勁。
要鑒定裡面是否有氣泡,老闆娘告訴阿聰一個非常實用的辦法:将魚旦放入水中,如果它能夠漂浮在水面上,就是顆有氣泡的魚旦!
<h1 class="pgc-h-arrow-right">魚包</h1>
這家店的魚包最特别的地方,是以魚肉做皮來包裹餡料,而皮要制作得好,十分需要“功夫”。這裡的師傅先将已經起膠的鲮魚肉壓成長條狀,并反複擀平延展,直至它成為薄如蟬翼的“魚肉皮”。
接着,他拿起鋒利的刀,一起一落間,“魚肉皮”便快速地被“裁”成了一片片三角狀。見師傅用“魚肉皮”包裹住鲮魚肉制作而成的餡料,三角形的尖尖留在尾部,就像小魚尾巴一樣漂亮。
<h1 class="pgc-h-arrow-right">魚面</h1>
魚絲面很有彈性,光看外表的話,你能發現它是用純魚肉制作而成的嗎?
誠然,魚鍋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口味極淡。鍋底直接一盆清水端上來。清湯寡水上頂多飄着一點油花,為了凸顯鲮魚的那口鮮,其他的調料都用得極其克制,味道全靠客人自己調的味碟。
<h1 class="pgc-h-arrow-right">阿聰食記</h1>
不得不說,這個魚蛋火鍋真的鮮,懂吃的黃埔人真的幸福。第一次吃就愛上了,隻是不可避免的,吃完帶着一身的魚味有點腥。
真的想每年都來吃,冷風一起就心癢癢,加上它一年隻開幾個月,10~3月份最為鮮美,是以隻要一開店,恨不得天天都來吃。
這些水鄉美食也是我們很珍貴的回憶和資産,是以我們要盡力将正宗味道和傳統手法都儲存下來。
這頓飯雖然沒有特别精緻的菜式,卻也都展現了本土粵菜的鄉村口味和風格,隻遺憾時間有限,一頓飯的時間哪能嘗遍博大精深吃不盡道不完的粵菜飲食文化?希望下回有時間,能再帶朋友多吃幾家不同口味的粵菜,一飽口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