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昔日聲音之王 金雞獎影帝 教李成儒分文不取 卻因抑郁症自缢身亡

作者:DJ雅清
昔日聲音之王 金雞獎影帝 教李成儒分文不取 卻因抑郁症自缢身亡

董行佶是位好演員,大藝術家,中國電影金雞獎影帝。曾被濮存昕、李成儒等人譽為”聲音之王“。

很多行内的人都說,如果他不是那麼早就離開這個世界的話,那麼如今朗誦界的頭把交椅,就應該非他莫屬了。

可惜他走得實在太早了。

許多人聽到他自殺去世的消息,都感到無比痛心:這麼好的一個演員,怎麼說走就走了呢?

昔日聲音之王 金雞獎影帝 教李成儒分文不取 卻因抑郁症自缢身亡

是的,他是自殺的。

關于他自盡的原因,我聽到過好幾種說法,有說是因為沒能演成某劇主角的,也有說是因為他的病令他實在太痛苦,無法忍受的,還有說是因為他女兒不聽他的話,非要去當什麼流行歌手的(那時候,在很多人的意識裡,并不認為當流行歌手同樣是一件很有意義的工作)。

但無論是哪種說法,都與他所得的病有關,那就是很嚴重的抑郁症。

現在大家聽到抑郁症這三個字,似乎不再感到陌生了。可是在上個世紀80年代,這還是一個十分罕見的詞兒呢。

我聽到過這樣的一種說法,說通常對生活對工作更較真的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症。也不知準确不準确。

但董行佶卻的确是一個很較真的人。尤其是對待表演和朗誦,他都無比認真。

昔日聲音之王 金雞獎影帝 教李成儒分文不取 卻因抑郁症自缢身亡

董行佶出生于1929年4月,他是福建省閩候人。很多人都說福建人學說國語很難,但董行佶卻是個例外。他的國語不僅說得好,而且具有極高的造詣。

有人說,聽他的朗讀,你會覺得,他的朗誦獨具一種聲音美感。無論是靜态的文學描述還是靜态的聲音表達,都跳動着一顆靈動的内心,而這才是朗誦的最高境界。

當然這首先得益于他那得天獨厚的嗓音條件。他的嗓音淳厚有力,又空靈飄逸,充滿美感和魅力,餘音繞梁,令人難忘。

昔日聲音之王 金雞獎影帝 教李成儒分文不取 卻因抑郁症自缢身亡

1947年,董行佶高中畢業,便開始了自己的話劇表演生涯。他先後在北京和天津的話劇社話劇團擔任演員。1952年,北京人藝成立,董行佶便成為了其中的一員。他在北京人藝的許多經典劇目中都出演過角色,創作過無數經典。如《雷雨》中的周沖、《日出》中的胡四、《北京人》中的曾皓、《茶館》中的馬五爺、《 蔡文姬》中的曹丕等,都曾給觀衆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

昔日聲音之王 金雞獎影帝 教李成儒分文不取 卻因抑郁症自缢身亡

我記得在1959年,北京人藝排演曹禺先生的話劇《日出》,董行佶在其中扮演胡四。看過《日出》這部戲的觀衆都知道,胡四這個人物是個反派角色,一個面首,一個靠取悅女人來吃喝玩樂且無惡不作的“小白臉”。這樣的角色,誰會喜歡呢?可是董行佶演了之後,卻受到了太多觀衆的追捧。甚至就連他平常上街,也有無數人圍在他身邊觀看。由此可見,他的表演,有多麼的成功。

董行佶還曾在莫裡哀的話劇《悭吝人》中扮演過阿巴公。這個著名的守财奴,不僅自己是個一毛不拔的鐵公雞,而且還試圖通過兒女的婚事來大賺一把。董行佶再一次通過自己娴熟精湛的表演,将阿巴公的貪婪和吝啬都刻畫得入木三分。令台下的觀衆不由自主地為他叫好,并且由衷贊歎道:這個演員,真是連後腦勺都是戲啊。

昔日聲音之王 金雞獎影帝 教李成儒分文不取 卻因抑郁症自缢身亡

不過我想我們更多的人,都是通過他在廣播中的朗誦,而認識他的吧?大概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們通過收音機,聽到過許多文學作品,如《誰是最可愛的人》、《雷鋒之歌》、《三門峽梳妝台》等,都是由他朗誦的。這些作品,無論是散文,還是詩歌,都是那麼意境深遠而優美,深深入耳,餘韻悠長。

濮存昕曾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表達過自己對董行佶的敬仰。并且當年他報考人藝,模仿的就是董行佶先生朗誦過的《海燕》。

昔日聲音之王 金雞獎影帝 教李成儒分文不取 卻因抑郁症自缢身亡

而大家所熟悉的影視演員李成儒,在台詞方面的功底一向被觀衆所贊譽,尤其是他在電影《大腕》中的那一大段獨白,更是被衆多影迷奉為經典。可是大家有所不知的是,李成儒的老師,就是董行佶。

昔日聲音之王 金雞獎影帝 教李成儒分文不取 卻因抑郁症自缢身亡

李成儒至今都記得自己第一次見到董行佶老師時的情景。那天,當他正準備進戲院看戲的時候,突然就聽到一個令自己仰慕已久的聲音。他說自己“當時心都快跳出來了。”轉身一看,可不正是董行佶老師嗎?他趕緊上前,表達了自己想跟老師學習的心願。董行佶老師也不多言,隻問了一句“有作品嗎?”李成儒趕緊說“有兩篇散文。”老師便說,“明天下午3點半到人藝宿舍找我。”這事兒,就這麼定了下來。

而最令人驚歎的是,李成儒跟着董行佶老師學了很多年,董老師竟沒收過他一分錢,真正的分文不取啊!若擱到現在,一堂課不收你個萬兒八千的,誰會教你呢?

是以說,像董行佶老師這樣的人,現在真是少而又少了啊。

昔日聲音之王 金雞獎影帝 教李成儒分文不取 卻因抑郁症自缢身亡

董行佶參演電影的時間并不早。1978年,北京人藝将話劇《蔡文姬》搬上銀幕,他在其中出演了曹丕一角,随後又在北影廠拍攝的電影《巨瀾》中扮演了沈慕堯這個人物。

1981年,董行佶患上了抑郁症。但這期間他仍然在堅持工作,一邊協助中央電視台的楊潔導演拍攝《西遊記》中的“烏雞國”一集,一邊參加電影的演出。1982年,北影廠導演謝添計劃将北京人藝的經典劇目《茶館》搬上銀幕,指定董行佶擔任片頭解說,并說這項任務非他莫屬。而當時董行佶其實病得很厲害,可是謝添就算等,也要把這件事情落實下來。

昔日聲音之王 金雞獎影帝 教李成儒分文不取 卻因抑郁症自缢身亡

董行佶的演技得到更多觀衆和專家的肯定,是在1983年。這一年,他參演了珠江電影制片廠拍攝的電影《廖仲恺》,并在其中出演了廖仲恺一角。他通過沉穩莊重的表演,以及深厚的台詞功力,而赢得了一片掌聲,并獲得了第四屆金雞獎影帝稱号。

昔日聲音之王 金雞獎影帝 教李成儒分文不取 卻因抑郁症自缢身亡

可是,誰也沒想到的是,在這部電影剛拍完沒多久的1983年6月21日,他就因嚴重的抑郁症,而在家中的衛生間自缢身亡。他并沒聽到自己獲獎的消息。1985年11月,曹禺先生為他題寫了墓碑。

董行佶是位好演員,對待工作嚴肅認真,對待角色一絲不苟,可是怎麼那麼早就走了呢?

昔日聲音之王 金雞獎影帝 教李成儒分文不取 卻因抑郁症自缢身亡

董行佶的妻子,也是一名演員,在北京人藝的舞台上,曾參演過《王昭君》等劇。而他的女兒董岱,本是北京鋼琴廠的油漆工。但因為自幼喜歡唱歌,後來南下廣州,在歌廳擔任流行歌手。1985年她參加了紅棉杯歌手大賽并獲得了十大歌手稱号。同年她登上了央視春晚,演唱了歌曲《萬水千山總是情》,成為了春晚較早的流行歌手之一。隻是後來董岱也并沒有一直在流行音樂領域發展下去,而是選擇做了一名醫生。

昔日聲音之王 金雞獎影帝 教李成儒分文不取 卻因抑郁症自缢身亡

如今再說董行佶,這位昔日的大朗誦家,金雞獎影帝,還有哪些觀衆記得他呢?他朗誦和主演的哪些作品,是否還存留在大家的記憶深處呢?歡迎大家通過留言區,與更多影迷進行互動吧。我是雅清,再次感謝大家的關注和打賞,咱們明天同一時間,再會。

本文由DJ雅清原創,未經允許請勿抄襲!違者必究!比抄襲更加可悲的,是連抄都抄不到精髓!!

親們點選“了解更多”,會有彩蛋和驚喜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