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1年這個湖南曆史真題真有意思,你能選對嗎?

2021年緊張刺激的聯考過去了,早已走過聯考獨木橋的人又心癢癢地去琢磨一兩道甚至整張對真題聊以打趣。

筆者在整體真題過程中,發現2021年湖南卷第10題頗有迷惑性。看了四份解析,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真題:下圖再現了每年冬至節清宮例行的八旗官兵滑冰活動的場景。這一作品

2021年這個湖南曆史真題真有意思,你能選對嗎?

《冰嬉圖》(乾隆時期)

圖檔來源:《國寶檔案 繪畫案》,P295

A. 顯示宮廷畫的神韻旨趣

B. 透露清代軍事訓練松弛

C. 展現民族間的民俗交融

D. 反映清朝宮廷生活奢靡

正确選項的争議焦點就在A項“顯示宮廷畫的神韻旨趣”和C項“展現民族間的民俗交融”。平心而論,此題迷惑性甚大,屬實能讓考生絞盡腦汁。筆者特一探究竟。

冰嬉,顧名思義,就是再冰上進行娛樂活動。起源于何時,已不可考,最早見于《宋史·禮志》有記載,“幸後苑觀花,作冰嬉”。《中國風俗辭典》中記載其玩法衆多。

一是冰床。清代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載“明時積水潭,常有好事者聯十餘床”進行冰上娛樂。

二是冰上抛踢球。高士奇《金鳌退食筆記》載:“每隊數十人,各有統領,分伍而立,以皮作球,擲于空中,俟其将堕,群起而争之,以得者為勝;或此隊之人将得,則彼隊之人蹴之令遠,喧笑馳逐,以便捷勇敢為能。”

三是跑冰。即我們如今的滑冰,清代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載:“冰上滑擦者,所著之履皆有鐵齒,流行冰上,如星馳電掣,争先奪标取勝,名曰溜冰。”徐珂《清稗類鈔·技勇類》也載有:“自其巅挺之而下,以到地可仆者為勝。”甚至花樣滑冰也已經發展起來。《燕京歲時記》載“技之巧者,如蜻蜓點水,紫燕穿波,殊可觀也。”由此可見,當時花樣滑冰已有娴熟技藝,不知有我們現在的花樣滑冰運動員隋文靜幾成功力?

四是冰上雜戲。在冬天挑選200名滑冰高手,腳穿冰鞋在冰上表演舞獅、舞龍、跑旱船、彈弓等。清代每年表演冰戲,寶竹坡《冰戲》詩贊曰:“朔風卷地河水凝,新冰一片如砥平。何人冒寒作冰戲,煉錢貫韋當行膝。鐵若劍脊冰若鏡,以履踏劍磨鏡行。其直如矢矢遜疾,劍脊鏡面刮有聲。”

最初冰嬉被努爾哈赤作為一種作戰方式,招收擅長冰雪滑行的青年以求作為一種奇兵。相傳努爾哈赤再東北作戰的過程中,曾被巴爾特虎部落重重包圍。弗古列将軍自告奮勇,下令士兵換上滑雪裝備,急速出發,不僅跳出生天,還順勢将巴爾特虎部落攻下,努爾哈赤大喜過望,開始對原來不起眼的滑冰技能高看起來。據金囊所輯(《滿洲老檔秘錄》》記錄,1625年1月,努爾哈赤舉辦了中國有文獻記錄的第一次冰上運動會。努爾哈赤親自主持了跑冰鞋的競賽。此後冰嬉逐漸發展為一年一度的冰嬉大典,成為清朝“國俗”。

來談冬至這一要素。冬至既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再看《冰嬉圖》這一要素。冰嬉圖是乾隆皇帝觀看冰嬉比賽時候要求宮廷畫師金昆、程志道、福隆安三人将冰嬉場面記錄下來的宮廷畫,現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綜上所述,冰嬉是滿族的習俗,入關後得以壯大發展。《冰嬉圖》是宮廷畫。冬至是中國傳統節日。

問題來了,八旗官兵在冬至日于清宮例行開展冰嬉活動,被畫作宮廷畫《冰嬉圖》,是以,這幅圖展現的是宮廷畫的神韻旨趣,還是民族間的民俗交融呢?糾結點就在冬至二字?

筆者覺得題眼還是在“這一作品”,個人覺得A項“顯示宮廷畫的神韻旨趣”符合題意。

不管怎麼樣,希望今年聯考學子做得都對,考上心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