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魯迅的孫子說,我經常被同學們當着面說,又要背你爺爺的文章一、兒子周海嬰不走文學路二、孫子周令飛,以魯迅的孫子為傲三、結語

“抓周樹人關我魯迅什麼事”!

這是出自《樓外樓》記錄魯迅先生的一則趣事中的一句話,故事内容大緻就是一群人要抓魯迅先生。

魯迅的孫子說,我經常被同學們當着面說,又要背你爺爺的文章一、兒子周海嬰不走文學路二、孫子周令飛,以魯迅的孫子為傲三、結語

魯迅先生說:“你們怎麼能亂抓人,拿出你們的搜捕令出來,在這些人拿出搜捕令的時候。”

魯迅先生看過之後,就說道:“你們抓周樹人和我魯迅有什麼關系,這群人無奈隻能将魯迅放走了。”

這一段故事也是在嘲諷那些執行人員沒有文化,連作家的筆名都不知道,才鬧出這樣的笑話。

這個梗在名偵探柯南當中抓捕基德的那一集也是有展現的,在基德被抓到以後,直接對當時的中森警官說道:“你抓捕基德管我黑羽快鬥什麼事,最後因為證據不足,又怕女兒啰嗦。”

基德也是成功脫險了。

魯迅的孫子說,我經常被同學們當着面說,又要背你爺爺的文章一、兒子周海嬰不走文學路二、孫子周令飛,以魯迅的孫子為傲三、結語

魯迅先生作為我國民國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愛國主義者,對于我們後世的影響是很大的。

特别是對于學生來說,可以說沒有任何一個學生可以逃過背誦魯迅的文章。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直面淋漓的鮮血;我家門口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等等,是不是勾起了你在某棵大樹下背誦這些文章的情形,被老師抽查時候背誦不出來的尴尬情形。

這樣一位影響我們很多人童年的文豪,他的後代怎麼樣呢?當别人知道他們是魯迅的後代的時候,如何來看待他們呢?魯迅先生對于他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呢?

魯迅的孫子說,我經常被同學們當着面說,又要背你爺爺的文章一、兒子周海嬰不走文學路二、孫子周令飛,以魯迅的孫子為傲三、結語

下面我們就來走進魯迅先生的後代,看看他的後代子孫的生活。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3">一、兒子周海嬰不走文學路</h1>

1926年10月,魯迅先生去世了,離開了這個他奮鬥一生的土地,在其去世的時候,魯迅的兒子周海嬰才剛剛七歲零一個月大,正是需要父親引導的年紀。

但是魯迅并不能算是完全缺席周海嬰的成長,在魯迅去世前陪伴周海嬰的七年多的時間,他教給了周海嬰很多東西,同時對于周海嬰的性格、成長也是有很大的指導意義的。

魯迅的孫子說,我經常被同學們當着面說,又要背你爺爺的文章一、兒子周海嬰不走文學路二、孫子周令飛,以魯迅的孫子為傲三、結語

在魯迅先生留給周海嬰的遺囑中說道:“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

周海嬰人生的道路确實像魯迅先生在遺囑中說到的一樣是沒有走魯迅先生的老路,周海嬰沒有做文學家和美術家,而是按照自己的興趣開啟了自己的人生路。

但是這并不是說周海嬰在文學路上沒有天賦,而是周海嬰的興趣并不在此,就像現在很多醫生的孩子長大以後并不想做醫生一樣,不是說他們沒有能力做這個事情,而是因為他們的志向并不在這個地方。

周海嬰從小似乎對于“留聲機”這些機械類的東西比較感興趣,魯迅看到孩子喜歡這些東西,毫不吝啬的花費22元為周海嬰買了一台留聲機。

魯迅的孫子說,我經常被同學們當着面說,又要背你爺爺的文章一、兒子周海嬰不走文學路二、孫子周令飛,以魯迅的孫子為傲三、結語

然而魯迅先生自己本身非常讨厭這些塵世當中的喧嚣的東西,從這一點可以看出,魯迅先生是非常的注重自己的孩子的成長的,對于自己的孩子的成長也是充滿了包容性的,這一點是和我們在課本上嚴肅的形象還是有些差別的。

但是魯迅先生在買留聲機之前和小周海嬰做了一個約定,讓周海嬰答應自己,不能在自己工作的時候播放音樂,播放的時間基本也是在飯後。

就是魯迅先生這種充滿了開放、包容性的教育,可能也是後來周海嬰成為無線電專家的一個重要的引導因素,魯迅先生的這種教育方式,即使是放在現在,也是非常适合孩子的成長的。

魯迅的孫子說,我經常被同學們當着面說,又要背你爺爺的文章一、兒子周海嬰不走文學路二、孫子周令飛,以魯迅的孫子為傲三、結語

魯迅先生雖然對于孩子的成長充滿包容性,但是他也是一位嚴格的父親,在周海嬰調皮不聽話的時候,周海嬰還會拿起報紙卷去打周海嬰的,和現在很多家長打孩子一樣,看着很痛,實際卻是很響,用勁很大,但不會痛。

當周海嬰在北大實體系讀書的時候,看到有同學正在圍着橋牌争論一些東西,好奇的周海嬰就站在那聽了一會,但是名人的孩子總是會有一些傳言出來。

因為大家當時都是知道周海嬰是魯迅的孩子的,是以在看到周海嬰在看同學為橋牌争論的時候,就有傳言說:“周海嬰天天在學校打橋牌,沒有在學校好好的讀書。”

很快這件事就傳到了學校上司的耳朵裡,随即學校的上司就開始勸誡他說:“周海嬰你是魯迅先生的孩子,不能打橋牌啊。”

魯迅的孫子說,我經常被同學們當着面說,又要背你爺爺的文章一、兒子周海嬰不走文學路二、孫子周令飛,以魯迅的孫子為傲三、結語

這件事每次周海嬰回憶起來還是記憶猶新,似乎這件事發生在昨日,周海嬰之是以記得這麼清楚,可能就是因為這些自己接觸的理念自己的父親灌輸給自己的理念不同吧。

周海嬰說,現在很多人都隻是記得父親是兇巴巴的樣子:“形象就是那種整體眉頭緊蹙,拿着匕首和投槍,天天準備戰鬥的樣子”。

但是周海嬰說:“這樣的魯迅太過空洞,我不認識這樣的一個魯迅。”

從這些故事可以看出魯迅雖然陪伴周海嬰的時間很短,但是周海嬰并不算是缺乏父愛,相反,魯迅對于周海嬰的教育影響了他的一生。

同時周海嬰也繼承了魯迅先生的執着、較真等等一些性格,這也是魯迅先生教育的成功點。

魯迅的孫子說,我經常被同學們當着面說,又要背你爺爺的文章一、兒子周海嬰不走文學路二、孫子周令飛,以魯迅的孫子為傲三、結語

周海嬰在生前曾經也是擔任了國家廣電總局的高官,在2011年4月份的時候,去世。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3">二、孫子周令飛,以魯迅的孫子為傲</h1>

說完了魯迅孩子的兒子,那我們在來看看魯迅的孫子,周海嬰有四個孩子。

前面我們說過,魯迅在周海嬰七歲多的時候就去世了,那麼周令飛的四個孩子自然不可能見過魯迅。

魯迅的孫子說,我經常被同學們當着面說,又要背你爺爺的文章一、兒子周海嬰不走文學路二、孫子周令飛,以魯迅的孫子為傲三、結語

周海嬰的四個孩子中以周令飛的長相和魯迅尤為相似,特别是周令飛的胡子,簡直是一模一樣,今天我們就主要說周令飛。

根據周令飛自己說,自己的胡子并不是特意的因為自己的祖父的原因,留這樣的胡子是的想法是比較簡單的。

胡子從當兵的時候就開始留的,因為當時年紀比較小,總想要讓自己更加老成一點,這種心理估計很多青年時期的孩子都是有的。

和周海嬰不同,周令飛的生活軌迹基本都離不開魯迅先生,包括周令飛的愛情。

魯迅的孫子說,我經常被同學們當着面說,又要背你爺爺的文章一、兒子周海嬰不走文學路二、孫子周令飛,以魯迅的孫子為傲三、結語

周令飛的愛情故事真切地讓他感受到身為魯迅的後人的壓力。

周令飛在求學的時候,曾經在日本留學,在留學期間,周令飛結識了同為留學生來自台灣的姑娘張純華,異國見同胞,兩人說是一見鐘情,随後陷入到了愛河,最後選擇雙雙奔赴台灣。

實際上這在現在看來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男女雙方戀愛自由,自由地選擇自己的居住地,這些都是個人行為,沒有什麼值得推敲的,本來很簡單的一件事。

就是因為周令飛是魯迅先生的後人,一時間竟然在當時起了軒然大波,各種傳聞鋪天蓋地。

就有人利用這個新聞開始做文章,有的日本媒體說周令飛之是以到台灣,是因為周令飛是“亡命逃亡”,而在當時的台灣一些人的筆下,說成了“投奔自由”。

魯迅的孫子說,我經常被同學們當着面說,又要背你爺爺的文章一、兒子周海嬰不走文學路二、孫子周令飛,以魯迅的孫子為傲三、結語

甚至有人說周令飛是中了軍情機關的“美人計”等等一些列消息,這些傳言甚至影響到了周令飛的父親周海嬰,讓周海嬰也感受到了壓力。

面對這些流言蜚語,周令飛發揚了魯迅先生的堅毅、頑強的特點,到了台灣以後,就開始幫助嶽父打理百貨公司,但是因為一些經濟危機的影響,百貨公司宣布破産。

百貨公司破産以後,周令飛就出外求職,但也是久久沒有結果,要強的周令飛沒有向生活低頭,開始自己創業,賣爆米花,挺過了這一段經濟困難時期。

年輕的時候,周令飛也是非常的要強,周令飛非常的不喜歡被人将自己和祖父相提并論,但是随着時間的推移,周令飛開始接受,開始以“魯迅的孫子”為傲。

魯迅的孫子說,我經常被同學們當着面說,又要背你爺爺的文章一、兒子周海嬰不走文學路二、孫子周令飛,以魯迅的孫子為傲三、結語

實際上魯迅先生對于周令飛的影響不僅僅有愛情的風波,在平常的生活中,魯迅先生對于周令飛的生活影響也是很大的。

年輕的時候,周令飛和很多男孩子一樣,也有着一顆軍人的夢想,經過了重重選拔、考驗,周令飛最後如願以償的成為了一名軍人,但是卻是被配置設定到了衛生所從醫。

配置設定的理由就是要繼承祖父未完成的事業(魯迅先生為了救國棄醫從文)。

在軍隊裡面,上司讓周令飛寫通訊報道,但是周令飛當時的興趣并不在這上面,是以周令飛直言自己寫不出來,但是别人并不相信。

在周令飛的排長讓他抽煙的時候,周令飛說,自己不會抽,但是他的排長并不相信。

因為這些都是魯迅比較擅長的,作為魯迅的後代,怎麼可能這些事情都不會呢?這就是名人效應。

魯迅的孫子說,我經常被同學們當着面說,又要背你爺爺的文章一、兒子周海嬰不走文學路二、孫子周令飛,以魯迅的孫子為傲三、結語

除了這些故事,還有一個更加有意思的事情,在上個世紀50年代末期的時候,周令飛在北京景山學校上學的時候,因為當時魯迅的很多文章都是全篇背誦的,這對于學生來說是很痛苦的。

當時有消息靈通的同學知道周令飛是魯迅的後代,周令飛就經常被自己的同學在衆目睽睽之下“指指點點”,同學們甚至經常調侃說道:“又要背你爺爺的文章。”

這些事情經常被周令飛搞的是哭笑不得。

除了這些,因為魯迅先生的緣故,周令飛還有一個稱号叫做:“魯迅孫子”。

小夥伴每次出門喊他的時候都會說:“魯迅孫子,魯迅孫子。”

魯迅的孫子說,我經常被同學們當着面說,又要背你爺爺的文章一、兒子周海嬰不走文學路二、孫子周令飛,以魯迅的孫子為傲三、結語

叫的是特别的順口,但是這在北京話聽來,有點像是在罵人的感覺。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1">三、結語</h1>

隻要是上過學的朋友,基本都被魯迅先生的文章折磨過,但是這些也算是我們童年時期難以忘記的記憶了吧。

甚至在當時的學生圈裡甚至還流傳着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樹人的順口溜。

周海嬰在父親的教導下,也算是功成名就,渡過了自己想要的一生。

而周令飛成長基本都是在祖父的影子中長大的,雖然剛剛開始有些排斥,但是周令飛也漸漸想通了。

魯迅的孫子說,我經常被同學們當着面說,又要背你爺爺的文章一、兒子周海嬰不走文學路二、孫子周令飛,以魯迅的孫子為傲三、結語

開始接納了自己的身份,他策劃和主編了很多關于魯迅的書籍,像《魯迅是誰》等等,這些對于我們學習魯迅的精神都是非常的重要的材料。

現在周令飛還是魯迅文化中心副理事長、上海魯迅文化發展中心理事長。

魯迅先生用筆做武器,在自己熱愛的這片土地上戰鬥了一生,他的精神甚至被譽為的中華“民族魂”的一部分,時代在不斷地發展進步,但是我們先輩給我們留下的一些精神财富是永遠不會過時的。

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謝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