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瀾:中國共産黨的親密朋友,國家德高望重的上司人之一文/徐永超

作者:曆史控

<h1 class="pgc-h-arrow-right">文/徐永超</h1>

他是著名的教育家、革命家,一生經曆滿清、北洋、國民黨、新中國四個時期,在他漫長的人生中,始終堅持與時俱進,奮鬥不息的精神。這位傳奇人物就是張瀾。

張瀾(1872——1955),字表方,四川南充人。考中秀才後,他得以在紫荇書院任教。1902年,他來到四川尊經書院專攻經史,第二年即以公費留學日本。見到日本經過維新運動,國家日漸強盛,又想到中國卻依舊是積貧積弱的局面,張瀾心中深受觸動,立志改變祖國落後的面貌。

學成歸國後,他緻力于在南充、成都等地創辦中國小堂。清政府宣布将鐵路國有後,引發群眾了強烈的抗議,這就是著名的"保路運動"。作為四川保路運動的上司人之一,張瀾親身參與了罷市罷課運動。面對風起雲湧的保路風潮,四川總督趙爾豐打算以武力鎮壓,他先是将張瀾等九名關鍵人物打入監獄,又下令槍殺了數十個請願群衆。消息傳出,保路同志會10萬人馬上包圍了成都,為解成都之圍,清廷命湖北新軍入川彈壓,結果造成武昌防務空虛,進而為辛亥革命創造了條件。話說回頭。趙爾豐見形勢有變,不得不下令釋放張瀾等人,1911年11月22日,四川獨立。半個月後,張瀾出任軍政府參贊,由此進入政壇。

張瀾:中國共産黨的親密朋友,國家德高望重的上司人之一文/徐永超

1913年,張瀾參加了北洋政府召開的第一屆國會。1915年,袁世凱稱帝,張瀾與蔡锷取得聯系,表示支援護國運動,在他率軍北上進入四川時,張瀾為他題詞"今日之管仲",又親自組織川北20餘縣起義,推動了四川反袁鬥争。

1917年11月,張瀾就任四川省長,到任後,他取苛捐、免雜稅、興實業、反A錢,令四川的政治煥然一新。然而沒過多久,唐繼堯攻陷成都,張瀾隻得離川避亂。

1920年,母親去世後,張瀾奔喪回鄉。這之後,他緻力家鄉的教育事業,擔任南充縣立中學校長,随後又出任國立成都大學校長。辦學期間,他始終提倡學用結合,為國育才。

七七事變後,65歲的張瀾積極投身抗戰活動,為團結抗戰奔走呼号。對國民黨消極抗戰的政策,曾當面質問蔣介石:"共産黨抗日,你們為什麼不同意?"皖南事變後,張瀾冒着生命危險,将《新四軍皖南部隊慘被圍殲真相》散發出去。

張瀾:中國共産黨的親密朋友,國家德高望重的上司人之一文/徐永超

1939年11月,他與黃炎培、張伯鈞等民主人士在重慶成立"統一建國同志會",1941年3月,又秘密組成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張瀾在黃炎培之後,出任主席。1944年,該組織改稱"中國民主同盟",(簡稱民盟),張瀾德高望重,出任主席。

重慶談判期間,毛澤東三次會晤張瀾,他欣賞這一"彌天大勇"之舉,認定,共産黨才是國家的希望,于是建議将雙方談判内容公之于衆,防止蔣介石不認賬,毛澤東當即稱贊他"老成謀國。"

此後,張瀾投入到争民主運動中。李公樸、聞一多慘遭暗殺後,張瀾不懼周圍的特務,在追悼大會上宣布:"李先生和聞先生之死是政治暗殺,本人決定步兩同志後塵,為中國的和平民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張瀾:中國共産黨的親密朋友,國家德高望重的上司人之一文/徐永超

張瀾上司下的民盟始終拒絕國民黨方面的拉攏,蔣介石惱羞成怒,于1947年10月宣布民盟為非法組織。為了成員的生命安全,張瀾宣布民盟自行解散,實則是進入地下活動狀态。1949年6月,張瀾來到北京,受到毛、周等人接見。随後,出席政治協商會議,9月30日,當選國家副主席。此前,周總理特意給了張瀾一筆錢,希望他能穿上一件新衣服參加開國大典。張瀾婉言謝絕:"國家的錢,即人民的錢,我怎麼可以用來做了長袍穿在自己身上?"結果10月1日當天,他穿着自己出錢趕制的長衫,登上了天安門城樓,親眼見證了開國大典。

1955年,2月,張瀾去世。臨終前他還在關心國家大事,說的最後一句話是,希望台灣早日解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