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京的炸灌腸你猜用了多少肉和腸?

作為一個隐藏吃貨,我對城市的記憶第一位是那裡有什麼好吃的,第二位才是風景美不美,人文環境好不好,每到一個新地方,第一件事就是搜搜有沒有什麼傳統美食,這段時間在北京借調,老北京的美食必須嘗一嘗啊,不管貴還是便宜,姑娘必須都吃過才行。

北京的炸灌腸你猜用了多少肉和腸?
北京的炸灌腸你猜用了多少肉和腸?
北京的炸灌腸你猜用了多少肉和腸?

今天聊的是在北京小吃中比較有名的炸灌腸,因為名字比較簡單,想當然的覺得應該類似于幹鍋肥腸,隻是做法是用油炸,幹鍋肥腸大家應該都吃過,那叫一個香,是以也沒提前做功課,直接就點菜了。菜端上來之後,看了看感覺不對勁,這不像是肉啊,雖然炸物的香味撲面而來,但是沒有肉香。拿筷子夾了一塊,咬了一口.......,這是面啊......,是不是給我上錯了!!不好意思問服務員,趕緊抽出手機查了查,這炸面片還真叫炸灌腸........。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标題黨??!這用的材料和腸沒有半點關系啊。

北京的炸灌腸你猜用了多少肉和腸?

百度了一下炸灌腸的曆史淵源,炸灌腸起源于滿人入關帶來的一道奢侈菜——炸鹿尾,食材是鹿尾巴,原材料很稀缺,能吃到的隻有當時的王公貴族,成分差一點的都很難吃到,據說(也不知道據誰說的),與乾隆爺齊名的美食家慈禧太後娘娘都好這口。有廚師看出這是片藍海,商機大大的有,就用上好五花肉和豬肝剁成肉泥加些調味料灌入處理好的豬腸,做成類似鹿尾巴形狀,先蒸再炸,最後切成滾刀塊,配上特制的蒜泥汁對外出售,雖然是高仿,那也很好吃啊,還實惠了很多,一下就火了,模仿者衆。

到了晚清,中國社會動蕩加劇,民生衰微。炸灌腸不斷被偷工減料,直到今日,隻用香料水調和的澱粉面蒸熟成坨,再切片煎。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灌腸——深灰偶爾泛白,既無葷腥也無腸衣,為了健康,油也不再用豬油了,徹底從原來的葷灌腸變成了現在的素灌腸。

北京的炸灌腸你猜用了多少肉和腸?

存在即是合理,咱就仔細品品吧,觀其形,有着炸物的微笑泡泡,色澤微黃帶淺灰,咬一口,軟中帶脆,香香的,和炸油條、天婦羅是不同的口感;澆上蒜汁,香香脆脆辣辣,後味又帶點甜,層次豐富,還不錯,就是連吃好幾片之後有點油。突發奇想,如果炸灌腸蘸着糖或者蜂蜜吃,不知道是什麼口感,好吃不.......。

北京的炸灌腸你猜用了多少肉和腸?

當然,作為一個食肉動物,炸面片......不對,是炸灌腸怎麼能滿足我呢,這一腔真摯的期待終究是錯付了,必須來點肉肉補補。小吃不能當幹糧啊,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