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紫竹林港--近代天津城市發展的引擎

紫竹林原為一小村落,位于天津城東南馬家口海河西岸,有一古廟稱紫竹庵。這裡河闊水深,渤海的潮水經海河溯流至此,形成8至11尺的潮差,便于大型輪船進出和停泊,具有修建港口的優越條件。1860年,天津被辟為通商口岸。1861年1月20日正式對外開埠。此後,英、法、美三國開始在紫竹林租界一帶沿河築港,紫竹林港區開始繁榮。由于外國航運業的侵入,使天津港口的規模和職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主要是:傳統的漕船運輸逐漸被大型輪船取代;河運為主逐漸被海運取代;單一的漕糧為主貨類逐漸被多樣的外貿件雜貨(洋貨)取代;主權港淪為殖民性港口。此時,由于直沽港河窄淤淺,大型輪船不能上溯,興盛了700多年的直沽港區逐漸失去了轉運的功能開始衰落,港區中心開始東移至紫竹林一帶。

随着紫竹林港區和對外貿易航運的發展,帶動了天津各業的興旺,拉動城市重心向租界地區轉移,最終促成了近代天津城市的基本景象,即以租界中心地帶解放路兩側為主的商務辦公區;以五大道為主的豪華住宅區;以小白樓和勸業場為主的商業區。天津在開埠後的80多年間,一躍成為國内第二大城市,其發展的核心動力就是港口水運通衢五洲,廣聯四海功能的發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