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畫鑒賞:明 王绂《秋林醉歸圖》(高清)

古畫鑒賞:明 王绂《秋林醉歸圖》(高清)

明 王绂 秋林醉歸圖 立軸 設色紙本

【作品鑒賞】

王绂(1362-1416),字孟端,别号九龍山人,在明初畫壇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他擅繪畫,詩詞、文章,書法皆精,有《友石生集》傳世。其繪畫創作題材主要是山水、竹石。因生于元末無錫,可較好學習“元四家”,融古開今,形成自己獨特風格。山水兼有王蒙郁蒼的風格和倪瓒曠遠的意境,其繪畫皴筆有簡繁兩種,繁筆主要學王蒙、吳鎮,狀似披麻、荷葉,多用中鋒,線條拖拉較長,轉折靈活自然;簡筆源自黃公望、倪瓒,多偏鋒幹筆,皴擦并用。他的作品頗為後人所推重,對“吳門畫派”有一定影響,吳寬、沈周、文征明、董其昌、王世貞等都曾經鑒賞、題跋,如文征明雲:“友石先生畫品在能之上,評者謂作家士氣皆備”。王世貞則給予了更高評價:“孟端在宣德間,聲價不下黃鶴山樵”。董其昌則說:“國朝畫竹,王中秘為開山手”。

古畫鑒賞:明 王绂《秋林醉歸圖》(高清)

《秋林醉歸圖》局部

據《明史》載,他“畫不苟作,遊覽之頃,酒酣握筆,長廊素壁淋漓沾灑”。可見他不輕易作畫,喜飲酒至酣暢而揮毫作畫。此幀《秋林醉歸圖》右上角有王绂自題:“秋林醉歸圖。社鼓聲聲野外撾,豐年黎庶樂生涯。楓林賽龍人初散,茅屋難啼日未斜。老叟好杯身酩酊,兒童拍手笑喧嘩。最憐黃犢能知主,歸路馱行不憚賒。九龍山人王绂。”由題名及款識可推斷,也許是畫家醉歸後的真實場景,王绂用畫筆記錄下來而呈現了該作的面貌。是圖繪一醉叟騎于小牛犢上,蹒跚緩慢前行,楓樹翠木錯落有緻、姿态各異,水波粼粼,坡石厚重堅挺又富于變化,或長披麻皴、或卷雲皴、或雨點皴;中景一座茅舍坐落于山間,屋前舍後,背山面水,雜樹環繞,環境宜人;遠山層巒疊嶂,高聳入雲,雲霧缭繞,空靈飄渺,巍峨而不失雅緻。整個畫面既顯王蒙、吳鎮之蒼郁、渾厚、繁密,又不失黃公望、倪瓒之疏朗、隽秀、簡淡。

題跋者簡介

杜瓊,明代畫家,字用嘉,号鹿冠道人。世稱東原先生。吳(今蘇州市)人。山水宗董源,開吳門派的先聲。亦勞工物。

謝缙,明代畫家。一作晉,字孔昭,号葵印,自稱謝疊山,又号深翠道人、蘭庭生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寓居金陵(今江蘇南京)二十餘年。

沈貞吉,沈周的伯父,吳門畫派的先驅。一作名貞。号南齋,又号陶然道人,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山水師董源,可亞劉廷珏。

沈覺初,嘉興人,吳待秋入室弟子,初名覺,齋名容滕齋,善山水,得吳待秋筆意,蒼秀渾古,丘壑幽源。又精于刻制紫砂壺,且擅刻竹,為近世名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