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2天的江蘇省疝與腹壁外科專科後備人才培養“春苗計劃”首期教育訓練班,10月9日在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溧水分院、南京市溧水區人民醫院圓滿落幕,共有12位國内外位著名疝與腹壁外科專家學者作為講師,為彙遴選出的36名青年外科人才集中授課。

全體學員與專家、上司合影
據介紹,江蘇省疝與腹壁外科後備人才培養“春苗計劃”于今年5月啟動,原計劃7月開班,因疫情影響推遲到今年10月。期間,江蘇省醫學會學術會務部對教育訓練計劃進行相應調整,省疝學組也為首屆開班進行了充分準備。
項目發起人、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外科主任、溧水區人民醫院院長嵇振嶺教授主持開班儀式,中華醫學會疝與腹壁外科學組組長唐健雄教授、中國醫師協會疝和腹壁外科學組組長陳傑教授、中國醫師協會疝和腹壁外科學組前任組長陳雙教授、中國醫師協會疝和腹壁外科學組候任組長李健文教授為儀式緻辭。江蘇省醫學會秘書長胡寅教授、學術會務部喬榮華副主任、著名疝與腹壁外科專家顧岩、王平、樊友本、陳思夢、吳浩榮、權紅光、王鵬等也出席了開班儀式。
江蘇省醫學會秘書長胡寅教授代表省醫學會對“春苗計劃”首期教育訓練班的順利開班表示熱烈祝賀。他表示,“春苗計劃”專注于江蘇省疝與腹壁專科後備人才培養,是江蘇省醫學會學術交流、科學研究、人才培養、醫療鑒定等幾大職能的具體展現,這個項目在江蘇是第一次啟動,也是省醫學會的創新項目。“春苗計劃”得到了國内外專家的大力支援,外科學分會和疝與腹壁外科學組也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希望這個項目能為江蘇疝與腹壁外科人才培養奠定基礎,醫學會也将倡導其他學科專業不斷探索,為江蘇省醫學人才培養樹立标杆。
國内疝與腹壁外科學會的幾位主委對“春苗計劃”給予高度評價,認為是國内醫學人才培養的一大創新,并紛紛表示将為江蘇省疝與腹壁外科後備人才的培養貢獻一份力量。
據江蘇省醫學會外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疝與腹壁外科學組組長嵇振嶺介紹,“春苗計劃”項目設計引入德國疝外科學院的課程架構,并結合江蘇實際情況制定,教育訓練周期約為1.5至2年。開班前,項目專家委員會對教育訓練基地、導師人選以及後備人才進行了嚴格的評審,最終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等7家醫院被定為教育訓練基地,13名專家作為教育訓練導師,36名青年醫生被選為教育訓練學員。
教育訓練班學員聚精會神、認真聽講
首期教育訓練班主要任務是強化基礎理論教育訓練,課程包括疝與腹壁外科的曆史,腹壁的層次解剖,各種經典開放手術、現代腔鏡手術,中英文論文的寫作等13個專題。記者采訪了部分學員,認為兩天的教育訓練安排緊湊,課程主題突出、内容詳細豐富,形式多種多樣,講解深入淺出,每一個專題都交待了來龍去脈,講深講透,既加強了基礎理論知識,又學習了疝與腹壁外科最新、最前沿的技術和發展理念。每個專題演講時長50分鐘,講師講完後都留足時間讓學員們提問發言,學員們積極思考,踴躍參與,紛紛向導師們請教,專家一一解答。學員們也認真仔細聽課,遵守課間紀律,課堂氣氛活躍,與學術會議和大學課堂截然不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教育訓練結束後學員們在微信群裡進行了回報,認為此次教育訓練的導師都是疝與腹壁外科領域的權威專家,導師們精彩細緻的講解,毫無保留的分享,高水準的展示,高層次的交流,讓學員們受益匪淺。大家都覺得學習機會非常難得,經過一場場知識的洗禮,提高了對疝與腹壁外科的認識、自己的外科技術水準也得到了質的提升。
項目主要組織者、省疝學組副組長權紅光教授、王鵬教授表示,“春苗計劃”的宗旨是為江蘇省青年外科醫師搭建一個學術研究與手術交流的平台,着力培養我省疝和腹壁外科學組後備人才,同時加強基層醫院疝與腹壁外科的技術力量,最終為提高江蘇省疝與腹壁外科的整體水準貢獻力量。(成麗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