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湛江、海南島與桂南地區本是一家人?這要從1800年前說起

老一輩的湛江人往往有一種感覺,總覺得與海南島和廣西欽廉地區更親近,而與省城廣州感覺比較遙遠。這僅僅是因為“遠親不如近鄰”嗎?其實不完全是,湛江、海南島、桂南從1800年前的西漢時期起,便已是一體了,稱為“雷瓊桂”。

雷瓊桂開發初期,地廣人稀,交通不便,三地地都屬于合浦郡下,郡治在現北海浦北縣。從西漢到南朝,雷瓊桂三地,或屬高州,或屬越州,三地的轄區常常連在一起。南朝劉宋後,越州的州治在合浦,與雷瓊相鄰,有利于行政指揮。

湛江、海南島與桂南地區本是一家人?這要從1800年前說起

這個時候漢人還比較少,駱越土著文化。成為三地共有的文化區域文化的差别很小。學術界公認,駱越古國的範圍北起廣西紅水河流域,西起雲貴高原東南部,東至廣東省西南部,南至海南島和越南的紅河流域。駱越文化的源頭和中心在中國,主體部分也在中國,對整個東南亞地區有着巨大的影響。

隋代對政區省并以後,來自廣西沿海和雷州半島的一些人進入了海南。當時他們還是古越少數民族,也稱為俚人或僚我。這一批人被稱為“臨高人”。此後雷瓊政治文化關系進一步靠攏。

湛江、海南島與桂南地區本是一家人?這要從1800年前說起

海南臨高

到唐代貞觀八年(公元634年),陳文玉上奏請求改“合州”為“雷州”,并沿用至今。陳文玉在促進漢族與少數民族整合方面有重要貢獻,對唐王朝有“立我邊疆,甯找黎庶”之汗馬功勞,後世被稱為“雷祖”。這個時候,雷州半島、桂南地區、海南島同屬嶺南西道,經濟交流也在同一大區内發生。

湛江、海南島與桂南地區本是一家人?這要從1800年前說起

雷祖——陳文玉

當時有南北流江交通線,上接湘桂走廊和西江,南北東西貫通。北宋末年,蘇東坡在惠州再貶海南時所走的路線:從廣州乘船到廣西梧州,然後在藤縣登陸,經容縣、玉林、陸川進入廉江的石角、遂溪的東坡嶺、調豐、志滿、城月、海康的庫竹、雷城、英利、作聞、海安,最後過海到海南,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官道”。

由于古代交通不便,這條“官道”就很重要,把桂南、雷州半島與海南島連接配接在一起,完全沒有珠三角這邊的軌迹。由于這條路也代表着老百姓的主要外出路線,說明三地的交往是非常緊密的。

宋代加強中央集權,将全國分為24路,主要就是結合交通線路來劃分的,目的是為了征收和轉運各地财稅。雷桂瓊地域稱為“廣南西路”,路治在桂林。宋朝長達320年,雷州半島、海南島與廣西同屬廣南西路,由此形成的區域文化關系十分牢固有力。

湛江、海南島與桂南地區本是一家人?這要從1800年前說起

雷州三元塔,雷州半島和瓊北的文化遺存極其相似

另外,在珍珠文化方面,環北部灣的雷瓊桂三地也有展現。古時在雷州與合浦之間有一個“珠母海”,也就是現在的北部灣。那時的珍珠基本都是野生的,官府征集疍民下海采珠,充滿危險,不少疍民溺死或被鲨魚所害,宋元時期,采珠業演變成了一種暴政,疍家文化也成了雷瓊桂三地的共同特點。采珠機構,作為一種行政力量,加強了三地的經濟聯系。

湛江、海南島與桂南地區本是一家人?這要從1800年前說起

曾經專事采珠、捕魚的疍家人

元代,雷瓊桂三地被分開,嶺南地區屬江西省,下設廣東道。廣西屬湖廣省,下設北海南道。元朝來自蒙古,對南方的統治不是很上心,雖然這樣劃分,但規劃管理根本不到位,這一格局得南嶺失去了軍事防線價值,整個元朝的混亂管理使得該王朝隻持續了80來年。

到了明代,雷瓊桂(部分)三地重新劃入廣東,分設雷州府、瓊州府、廉州府,與高州府一起成為了有名的廣東“下四府”。這個格局比元朝時受制于湖廣省會武昌要友善得多。在這個背景下,雷州文化越來越成熟,雷州話也越來越流行。同時,雷瓊桂三地作為廣東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始與廣東全省同步發展。

湛江、海南島與桂南地區本是一家人?這要從1800年前說起

雷州石狗

清代與明代的行政劃分是一樣的。鴉片戰争後,瓊州(海口)、北海、廣州灣(湛江)先後開辟為對外通商口岸。新中國成立後,三地的行政區域分分合合。廣西的欽廉等地在50年代曾屬湛江專區管轄,直到1965年,合浦、靈山、欽縣、東興、北海才劃歸廣西,成為廣西的出海口。

總之,湛江、海南島、桂南三地在曆史上可以說是一家人,經曆過錯綜複雜的政區變遷,交織着許多重大的曆史事件,民風民俗、飲食習慣、鄉音方言也有相似之處,現在卻分屬三個省(區),大家覺得合理嗎?歡迎讨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