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儒釋道的互黑史

作者:小明搞事情

如今都是儒釋道合一,但曆史上卻是相恨相殺的。

在春秋戰國時期,道也還隻是道家,還不是道教,這個時期基本上也就莊子愛黑一下孔子。

莊子比孔子小近200歲,《莊子》是本哲學著作,我們可以當做寓言故事和段子來看,裡面的故事的可信度也幾乎為零。我們最熟悉的就是中學課本裡那篇《逍遙遊》,開篇即“北冥有魚,其名為鲲。鲲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這鲲的體積已經跟地球一個量級了。

儒釋道的互黑史

網絡上所謂鲲,這鲲也就充其量也就幾裡長,圖檔來自網絡

孔子被莊子黑得最慘的一次來自《莊子雜篇-盜跖(zhí])》,盜跖為春秋時的黑社會老大,到處燒殺搶掠,好吃人肝,有強大的私人武裝,當時的諸侯們都害怕他。據說盜跖名柳下跖,為當時名士柳下惠的弟弟,柳下惠就是坐懷不亂的那位,孔子決定幫柳下惠去勸勸這個弟弟,結果反倒被盜跖大罵了一通,罵的大概内容很長,大概意思為你孔老二用儒家那套虛僞的東西,蠱惑諸侯,愚弄百姓,罪大惡極,簡直就是“盜丘”,再不滾蛋,老子剖了你的肝下酒。

吓得孔子狼狽而逃,路上馬鞭子都掉了三次,跑回去之後對柳下惠說,幸虧我跑得快,否則小命都沒有了。

儒釋道的互黑史

特殊時期的圖書,用這種瞎編的故事來批判孔子,圖檔來自網絡

柳下惠實際上比孔子大了近一百歲,很明顯這個故事是編,不但是編的,而且還不是莊子本人編的。因為《莊子雜篇》本身是僞書,實際上成書于秦漢,後來彙編收錄進了《莊子》中。

古代的僞書是特别多的,比如古代科舉考試的标準教材五經中的《尚書》就是本徹頭徹尾的僞書,真書在晉永嘉之亂時已失傳,可笑的一本僞書被當做考試的教材用了一千多年。

漢朝時,道家生出了道教,佛教傳入,一個本地宗教、一個外來宗教,兩者間沖突日益尖銳,便開始互相攻擊,而儒家大部分時候置身事外,成為了佛道的拉攏對象。

史料記載,老子西出函谷關後,莫知其所終,老子去向成了千古之謎。這便給後人發揮空間,三國時魚豢在《魏略·西戎傳》中記載,老子西出關,去了印度,教導了29名浮屠弟子。西晉道士王浮編了一本《老子化胡經》,說的是老子西出函谷關後去了印度,投胎轉世成了成了釋迦摩尼,佛即是道,老子即是釋迦摩尼。這便是老子化胡說的由來。

儒釋道的互黑史

老子騎牛,圖檔來自網絡

佛教也不甘示弱,指出佛陀比老子早出生了400年,老子化胡是無稽之談。事實上,經過現代考證,老子可能隻比釋迦摩尼長了6歲,比孔子長了20歲,這三位儒釋道的建立者,完全生活在同一個時代,孔子曾多次向老子問禮,而印度相隔太遠,佛陀不太可能與孔子和老子有過接觸。

為了反擊道教的化胡論,佛教徒編了一本《清淨法行經》,說的是佛陀派了三個弟子到中華傳教,分别為儒童菩薩,彼稱孔丘;光淨菩薩,彼稱顔回;摩柯迦葉,彼稱老子。把孔子和老子都歸為了佛陀的弟子。

兩邊其實都編得十分離譜,沒水準,如果我是道教徒的話,我肯定編老子西出函谷關,去了印度,指點了印度迦毗羅衛國的王子喬達摩悉達多,這個王子受到老子的教誨後,開始出家修行,創立了佛教;如果我是佛教徒的話,我就編當時佛陀聲名已傳入中土,孔子聽聞了,不顧年邁,西出函谷關,前往印度找佛陀求教去了,如果過分點還可以編老子拜佛陀為師,被稱為了“摩柯迦葉”,這樣故事的合理性就強多了。

不但在學術界鬥,還要在民間傳說裡面鬥,比如《封神演義》是以道家故事為主線的,鴻鈞老祖的三個弟子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靈寶天尊)是小說裡面最牛的人物,但是小說中還出現了兩位跟他們同輩的人物,即西方二聖,即準提道人(阿彌陀佛)和接引道人(菩提祖師),二人被指派帶領部分道家中人創立了西方教,西方教屬于道教的分教,明顯是貶佛揚道。

儒釋道的互黑史

道教三清,圖檔來自網絡

而在《西遊記》中就反過來了,天庭明顯代表道教,拿孫猴子無計可施,最後還得請來西方如來将猴子鎮壓于五行山下,最後求取真經也得到西方天竺。

佛道二教不止打打嘴仗簡單,不但文鬥,還要武鬥,曆史上發生過多起滅佛運動,最主要的有北魏太武帝滅佛、北周武帝滅佛、唐武宗滅佛和北周世宗滅佛。滅佛運動主要是政治和經濟方面的原因,但背後都有道教和儒家勢力的推動。滅佛運動主要的手段為收回佛教廟産土地,毀壞佛像寺廟,強迫僧侶還俗。

儒釋道的互黑史

被塔利班炸毀的阿富汗大佛,算是現代的滅佛運動了,圖檔來自網絡

因為本土宗教的原因,道教的避世思想,也導緻道教的昌盛程度始終無法與佛教媲美,以至道教觀宇并不如佛教寺廟那般富裕,不太容易遭受統治者的忌憚,是以滅佛運動出現了多次,滅道運動卻一次都沒發生過,隻是在元朝的時候,元朝統治者下令把所有關于老子化胡說的書籍都焚毀了。

其實佛、道互相貶低,但本質上都未否定對方,而是承認了對方的偶像為聖人,僅僅隻是地位之争而已,未到你死我活的程度,甚至老子化胡的說法本身也有佛教中人的默許,這是本土化的佛教本土化的一個政策。是以經過兩千年的發展,佛道實際已經互相融合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還一起拉攏一邊旁觀的儒家,最終實作了三教合一,甚至一些地方都建有“三教寺”,為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寺院,老子、孔子、佛陀的像都端坐于大殿之上,儒釋道三教争來争去,不過是争誰坐中間而已。

儒釋道的互黑史

三教寺,圖檔來自網絡

還是用我喜歡的一句《道德經》裡的話作為結束: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與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