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現一個人勢力大,常用“兵多将廣”形容,而《三國演義》裡的袁術比較特殊,長期作為天下第二大勢力,所用的詞卻是“兵糧足備”“地廣糧多”。
卻說袁術在淮南,地廣糧多,又有孫策所質玉玺,遂思僭稱帝号。
玄德曰:“淮南袁術,兵糧足備,可為英雄?”
可見作者也知道在小說給袁術的将領确實不行,别說比不過袁紹、劉表、劉璋、呂布等,連黃巾軍尚且不如,本文就來分析一下袁術集團武将的實力。

袁術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紀靈</h1>
袁術麾下第一高手,使用的兵器是五十斤的三尖兩刃刀,另一個用這麼拉風的兵器是大名鼎鼎的二郎神,兩次平關羽,第一次是盱眙之戰,兩人大戰三十合不分勝負(嘉靖本是二十合),紀靈大叫少歇後罷戰,之後不敢再跟關羽再戰,讓副将去送人頭,着實坑隊友。
第二次是嘉靖本的獨有戰績,算得上紀靈的亮點戰績,當時袁術七路攻徐州,紀靈在敗軍中敵住關羽,回合數不明,使得袁術成功撤離。
雲長趕來,紀靈敵住,餘衆四散奔走。袁術收拾敗軍,再回淮南去了。
有人說關羽打紀靈放水,是不想得罪袁術,這種說法毫無依據的,袁術和劉備在十八路諸侯讨伐董卓時已經結怨,劉備奉诏讨伐袁術更是徹底撕破臉皮,哪有是情面可言,換句話說,袁術對劉備的好感度本來就是零,再殺一個紀靈也無非是降到負數,沒多大差別。
至于十合被張飛所殺倒是可以解釋,張飛對紀靈根本不是正常單挑,紀靈趕了幾個月的路又累又餓,張飛則以逸待勞,此戰過後袁術軍連袁術都喝不上蜜水,更别說紀靈了。紀靈這種人困馬乏速敗的戰例在演義中其實不少,比如川中名将泠苞,第一戰對決人馬乏困的魏延,雙方三十合不分勝負,第二戰自己屬于慌忙狀态,數合就被魏延所擒。
不過紀靈真正丢臉的表現是被呂布秒擒,如提童稚,也就是大人跟小孩的差距。
紀靈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1">梁剛、樂就</h1>
梁剛、樂就在毛本三國演義中毫無表現,純屬于龍套,在壽春城破之後跟李豐、陳紀一同被曹操擒獲随後被斬首,不過在嘉靖本中,這二人卻有一處不錯的表現。
當時袁術七路下徐州,呂布直取袁術,李豐出戰被呂布吊打,眼見袁術危及,梁剛與樂就聯手雙戰呂布,雖然最終袁術軍大敗,但此二人阻擋住呂布,讓袁術成功脫身,而二将也在呂布手下全身而退。這個表現已經勝過樂進、于禁聯手,樂進、于禁雙戰呂布可是數合就潰敗,大緻是二流水準。
副将李豐挺槍出馬來迎。戰不三合,被布戟傷其手,豐棄槍而走。梁剛、樂就雙出來戰呂布。
樂就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4">雜魚</h1>
除了這三位以外,袁術其他部下都是雜魚和經驗包了,俞涉戰不三合被華雄斬了,李豐戰不三合被呂布刺傷其手,橋蕤戰不三合,被夏侯惇搠死。還真巧,全部是戰不三合。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6">孫策</h1>
說到袁術集團,不得不說到孫氏家族了,孫堅在曆史上是袁術部将沒錯,但在演義裡,孫堅是和袁術平起平坐的十八路諸侯之一,孫策倒是可以算,但即使是孫策也不過是準一流到二流水準,對高手的最高戰績是一百多回合戰平太史慈,但關于這個戰平,因為三國演義的作者對孫家有些成見,從描述來看雖然是平手,但無論嘉靖本和毛本,都在旁批中黑了一下孫策,嘉靖本說棄盔者負,是以被太史慈奪走兜鍪的孫策小輸一陣。而毛本則是換了個方向嘲諷,說孫堅當初被華雄挑了兜鍪,現在孫策被太史慈挑兜鍪,孫家可稱之為“落帽世家”。因為不受作者待見,孫策的武力上限也就難以高估了,準一流就算不錯了。
況且孫策在小說中依附袁術的時間很短,和呂布依附袁紹,關羽依附的曹操情況差不多。
孫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