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獻帝初平元年(190年),袁紹聯合關東各地刺史、太守,爆發董卓讨伐戰。初平二年(191年),董卓被孫堅擊敗,退守長安。初平三年(192年),董卓為其親信呂布所殺。在董卓被殺後,漢室衰微的局面沒有改善,漢獻帝劉協更是颠沛流離,至于各地的諸侯,則趁機壯大自己的勢力,展開了一場逐鹿中原的大戰。

在漢末群雄中,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進而一統北方中原。但是,即便如此,曹操到死都不敢稱帝,擔心遭到天下英雄豪傑的讨伐。不過,曹操不敢稱帝,袁術卻敢在東漢末年就率先稱帝。建安二年(197年),袁術在壽春稱帝,建号仲氏,設立公卿,祠南北郊。那麼,問題來了,東漢末年,袁術居然率先稱帝,他擁有多少猛将?實力究竟如何?
首先,在《三國演義》中,袁術稱帝被描述為自不量力的舉動。但是,在《三國志》等正史中,袁術率先稱帝,實際上也是實力使然,也即袁術确實擁有稱帝的底氣。在東漢末年,袁術手下可謂猛将如雲。
張勳
公元193年,袁術被曹操擊敗,來到淮南,殺死揚州刺史陳溫,授命張勳為大将。公元197年,袁術稱帝,任命張勳為大将軍。在漢末三國時期,大将軍顯然武将的最高官職了。公元199年,袁術病死,張勳收攏部衆向南投靠孫策,半路被袁術舊部劉勳收虜。
橋蕤
橋蕤也是跟随袁術多年的猛将了。公元194年12月,袁術和橋蕤領軍進攻蕲陽,基本攻克。公元197年,曹操進攻稱帝的袁術,袁術令橋蕤等人防守蕲陽一帶,橋蕤抵擋不住,兵敗身亡。
吳景
吳景是孫策、孫權的舅舅,因追随孫堅征伐有功,被任命為騎都尉。袁術上表舉薦吳景兼任丹楊太守,讨伐前任太守周昕,占據丹楊。孫堅去世後,吳景再度依附袁術,袁術任用他為督軍中郎将。袁術打敗劉備後,占領了徐州廣陵等地,以吳景為廣陵太守。不過,在袁術稱帝後,不僅猛将孫策背叛了他,吳景自然加入到孫策的陣營中了。
李豐、梁綱、樂就
對于李豐、梁綱、樂就三人,也是袁術手下的大将。但是,公元197年,曹操親自征讨袁術,在蕲陽擒斬袁術大将橋蕤、李豐、梁綱、樂就,袁術再度奔逃到淮南。因為遇到了實力更強的曹操,袁術損失了橋蕤、李豐、梁綱、樂就等多位猛将。
除了以上猛将,在稱帝之前,袁術還擁有呂布和孫策這兩大盟友。就呂布來說,攻占了原先劉備占據的徐州,而孫策則平定了江東地區。并且,在袁術稱帝之前,孫策還沒有脫離袁術自立,可以視為袁術的手下。是以,再加上袁術自己的實力來說,袁術的地盤可以說是橫跨江淮地區,超過了後來孫權初期執掌的疆域。也即袁術巅峰時期的疆域,占據揚州、豫州、司隸以及荊州的部分地區。僅從地盤上來看,相對于曹操、袁紹、呂布、劉表等諸侯,袁術确實擁有稱帝的底氣。
從兵力上講,袁術鼎盛時期有軍隊17萬,是當時所有諸侯中軍隊最多的。比如在袁術敗亡後,袁紹和曹操在官渡之戰中,一共才投入了13萬左右的兵力。至于之後的赤壁之戰時,孫權和劉備的兵力之和,不過5萬左右。是以,袁術在稱帝之前,可謂兵強馬壯,糧草豐富。因為江淮地區平原衆多,袁術對外作戰的時候,幾乎沒有缺少糧草的情況。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實力如此強大,為何袁術還會敗亡呢?對此,在筆者看來,這是因為公元197年的時候,漢室雖然衰微,卻還沒有到人心不附的地步,這也是劉備打出匡扶漢室的旗号,依然可以招攬群雄、獲得支援的重要原因。如果再過一二十年,可能東漢王朝的影響力會逐漸下降到可有可無的地步。但是,在公元197年稱帝,顯然讓袁術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也即袁術成為了天下群雄的衆矢之的。
最後,袁術稱帝後,不久就接連遭到孫策、呂布、曹操三方的叛盟與打擊。一方面,孫策脫離袁術,自成一方諸侯,這讓袁術勢力失去了江東地區,至于袁術的廣陵太守吳景、将軍孫贲等人,更是背叛袁術,投靠了孫策,這讓袁術損失了兵力和将領。另一方面,呂布也趁機對袁術發難,在淮北等地襲擾袁術的地盤。在袁術衆叛親離的時候,曹操趁機發兵進攻袁術,進而帶來了緻命一擊。至于本來就和袁術決裂的袁紹,更是眼睜睜看着自己的兄弟敗亡。于是,到了建安四年(199年),袁術嘔血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