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一色湖光萬頃秋(讀史專欄作者)
南北朝著名混混、曆史上唯一的宇宙大将軍侯景,是羯族人。
幼時遇貴人
北魏末年,爆發了六鎮起義,事情發生在鮮卑人聚居的地方,而侯景便是在這鮮卑六鎮長大的。
幼年時期,侯景結識了很多六鎮子弟,這些人中便有後來響當當的人物,比如:北齊神武帝高歡、名将慕容紹宗。
俗話說,人生一大幸事就是有貴人相助,而侯景一口氣便遇上了兩位貴人。高歡和慕容紹宗對侯景一生的影響很大,高歡就不用說了,侯景未來便是高歡身邊數一數二的猛将。
而慕容紹宗,更是侯景的師父。世人都道:慕容紹宗兵法了得。侯景知道後,就纏着慕容紹宗,死活都要跟他學兵法。這一學可不得了,人家直接就出師了。
要說,侯景一定是有軍事天賦的,否則慕容紹宗怎麼不教别人,偏教他。反正不管怎麼說,據曆史記載,等侯景學會了以後,跟慕容紹宗再談論兵法時,慕容紹宗也赢不了他。
不斷“跳槽”的年輕人
青年時期的侯景遇上了六鎮起義,很快北魏王朝越來越亂,六鎮子弟揭竿而起,想要推翻北魏王朝,侯景便順勢投入到割據一方的鮮于修禮手下。
不過,當年的鮮卑六鎮有很多“軍閥”,鮮于修禮隻是其中的一個,曆史再次上演了大魚吃小魚的事情,各方勢力互相攻伐,亂世之中,人命如草芥,華夏大地狼煙四起、群魔亂舞。
不久,鮮于修禮跟葛榮對上了,但他并非葛榮的對手。最終,葛榮收編了侯景等人,侯景搖身一變,成了葛榮的手下。不過,這還沒有完,相對于侯景以後的經曆而言,這次跳槽隻是他人生中的小插曲。
當時擁有最大實力的是爾朱榮,後來,爾朱榮打敗葛榮,侯景便又成為爾朱榮麾下大将。這一次,他碰見老朋友了,高歡和慕容紹宗也在爾朱榮這裡。
要說爾朱榮此人,妥妥的一代雄主啊,看看人家的手下都是什麼成色就知道了:高歡、宇文泰、侯景、慕容紹宗、賀拔嶽、賀拔勝、于謹、趙貴、李虎、李弼、侯莫陳崇、達奚武。
這群人現在看着沒啥,但要說他們以後的成就,單拎出一個都能吓一跳,比如宇文泰,西魏的NO.1;賀拔嶽,宇文泰曾經的老大;還有高歡等人就不用說了;趙貴、李虎等是北周未來的八柱國之一。
這哪是一群小弟啊,分明就是王炸。此時的爾朱榮,幾乎集結了未來主宰天下的全部人才。而侯景在這樣的環境中,不斷成長,畢竟自己的同僚們一個比一個牛,自己怎麼好意思不進步呢?
憑本事成為“河南王”
爾朱榮死後,高歡奪權,得到了爾朱氏的大部分勢力,賀拔嶽則帶着宇文泰等人割據關中。
此時的侯景,驚歎于高歡的狼子野心,同時也投靠了自己這位兒時的小夥伴。
之後,高歡建立東魏,跟宇文泰的西魏形成東西對峙局面,侯景成為了高歡手下大将。在幾次讨伐宇文泰的戰争中,侯景屢立戰功,受封吏部尚書、定州刺史、濮陽郡公,掌管河南一帶軍務,此時的侯景是個名副其實的封疆大吏。
一人造反,三國出兵
然而,命運再次跟他開了一場玩笑。公元547年,高歡去世,嫡長子高澄繼承其父衣缽。侯景覺得時機已到,可以造反了。
高歡在時,侯景不會反,因為侯景見識過高歡的心機手腕,但高歡死後,侯景不會把高澄放在眼裡,再加上侯景本人是有野心的,是以高澄一定壓不住他。
這一點,侯景心裡明白,高歡心裡,也明白,為此,高歡早早便将能牽制侯景的計策告訴了自己的繼承人高澄。
不出高歡所料,在其去世後,侯景割據河南,起兵造反。他知道光靠自己一人之力,要對抗高澄的整個國家是很難的,是以侯景早就找好了外援:西魏的宇文泰和南梁的蕭衍。
此時的南北朝,就是三國并立的局面,其實力由大到小分别是:南梁、東魏、西魏。侯景把第一名和第三名拉在一起,攻打第二名,可見其心思謀略,不愧為當世名将。
而看着侯景這麼不給面子,高澄也是火大,很快便派出了慕容紹宗去打侯景。慕容紹宗是侯景的師父,這張牌便是高歡留給他的。高歡告訴高澄,侯景的克星是慕容紹宗,隻要高澄肯重用慕容紹宗,侯景不足為患。
果然,慕容紹宗是了解侯景的,他當年就看出了侯景的軍事才能,知道他兵法了得,戰術無雙,但他有個缺點,那就是戰略眼光不夠,說白了,就是侯景不能打持久戰。是以,慕容紹宗一去,就跟侯景拼消耗,這下,侯景還真不是他師父的對手,畢竟他師父身後是一國,而他呢,隻有河南一帶是他的。
即便如此,侯景在南梁和西魏的支援下,勉強撐了下來。但是他千算萬算,沒有算到南梁率先崩盤了。
其實,梁武帝蕭衍很仗義地派出了兩支軍隊,一支是正面支援侯景的,另一支是蕭衍的侄兒蕭淵明帶領,準備繞過慕容紹宗,向着東魏的縱深前進,結果,這支軍隊卻被東魏軍打得落花流水,蕭淵明被俘,南梁隻能撤兵。
南梁一撤,眼見着侯景勝算不大,宇文泰也很不仗義地撤兵了,無奈之下,侯景隻能跟着梁軍逃至南梁。
敗走南梁
侯景逃至南梁後,梁武帝蕭衍并沒有虧待他,讓他在壽陽安頓了下來,并封他為豫州牧。
其實蕭衍的用意很明确,就是想讓侯景給他看門,既然侯景是北方的蓋世名将,那就讓他守在梁國的北方大門,這樣高澄和宇文泰便打不進來了。
老實說,這想法是很好的,不過,事情壞就壞在了蕭衍的侄兒蕭淵明身上。
蕭淵明被俘以後,高澄就好吃好喝地供着他,不為别的,就是讓他給蕭衍寫信,信的内容自然就是讓蕭衍跟他議和了,然後順便把判臣侯景交出來。
蕭衍呢,他内心深處是不想動侯景的,畢竟侯景是他手上的一張好牌,不過這蕭淵明卻是蕭衍最寵愛的侄兒,是以,蕭衍覺得,人是一定要救的,但侯景是不能給的。這麼一想,蕭衍便決定跟高澄虛與委蛇一番。
不過蕭衍這邊一松口,侯景就坐不住了,畢竟對于侯景來說,若是蕭衍把他賣了,那他就真的會死無葬身之地。
為了一探虛實,侯景找人模仿高澄的口氣寫了封信交給蕭衍,意思便是讓蕭衍用侯景換蕭淵明,沒想到,蕭衍收到信,立刻答應了下來。
侯景當然不知道蕭衍是騙高澄的,是以當他收到這封信時,會是什麼心情就不難猜了。侯大将軍氣憤之極,心想,既然你蕭衍無情,就别怪我無義了。
八千騎兵攻占梁國
随後,侯景在壽陽抓壯丁,加上他從北方帶過來的人馬,好不容易,湊齊了八千人,就在此時,侯景下令攻打南梁都城建康。要麼說人家是當世名将呢,就八千人還敢單挑一國,還是實力最強大的一國,真不知道是誰給他的勇氣。
然而,最讓人跌破眼鏡的居然是南梁,因為侯景真的憑着這臨時起兵的八千人,打到了建康城,并活捉蕭衍與其太子蕭綱。
其實,侯景的成功是建立在南梁那幫手握重兵的藩王身上的,那幫天潢貴胄都不願意看着太子蕭綱繼位,現在,有了侯景當這出頭鳥,隻要他把梁武帝蕭衍給殺了,再除掉蕭綱,那這幫人,都有當皇帝的資格了。
侯景便是算準了這一點,才敢起兵。
自立為王
沒過多久,梁武帝蕭衍被活活餓死,緊接着,太子蕭綱被殺,南梁藩王們揭竿而起,讨伐侯景。
此時的侯景自立為漢帝,封自己為宇宙大将軍,大肆誅殺蕭氏子孫和王謝頂級世家。再随後,侯景被王僧辯和陳霸先打敗,最終亡于湘東王蕭繹之手。
侯景,生于亂世,漂泊不定,一生都在逆流而上。有人說他是殺人如麻的瘋子,有人說他是戰功赫赫的英雄,也有人說,他誰被那個時代的人抛棄的可憐蟲。
但是,不論曆史如何評說,他的成就無法忽視。他在東魏時,對抗西魏大軍;造反時,對抗東魏大軍;壽陽起兵時,對抗南梁大軍。他一個人幾乎硬剛過當世所有名将,可見其戰鬥力之強,難怪人說侯景是羯族人最後的榮光。
#pgc-card .pgc-card-href { text-decoration: none; outline: none; display: block; width: 100%; height: 100%; } #pgc-card .pgc-card-href:hover { text-decoration: none; } /*pc 樣式*/ .pgc-card { box-sizing: border-box; height: 164px; border: 1px solid #e8e8e8; position: relative; padding: 20px 94px 12px 180px; overflow: hidden; } .pgc-card::after { content: " "; display: block; border-left: 1px solid #e8e8e8; height: 120px; position: absolute; right: 76px; top: 20px; } .pgc-cover { position: absolute; width: 162px; height: 162px; top: 0; left: 0; background-size: cover; } .pgc-content { overflow: hidden; position: relative; top: 50%; -webkit-transform: translateY(-50%); transform: translateY(-50%); } .pgc-content-title { font-size: 18px; color: #222; line-height: 1; font-weight: bold; overflow: hidden; text-overflow: ellipsis; white-space: nowrap; } .pgc-content-desc { font-size: 14px; color: #444; overflow: hidden; text-overflow: ellipsis; padding-top: 9px; overflow: hidden; line-height: 1.2em; display: -webkit-inline-box; -webkit-line-clamp: 2; -webkit-box-orient: vertical; } .pgc-content-price { font-size: 22px; color: #f85959; padding-top: 18px; line-height: 1em; } .pgc-card-buy { width: 75px; position: absolute; right: 0; top: 50px; color: #406599; font-size: 14px; text-align: center; } .pgc-buy-text { padding-top: 10px; } .pgc-icon-buy { height: 23px; width: 20px; display: inline-block; background: url(https://lf1-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pgc/v2/pgc_tpl/static/image/commodity_buy_f2b4d1a.png); }
《經典中國通史》(16冊) ¥188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