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台州紅色地下交通線的故事① | 台州黨組織初建地下交通線

抗日戰争時期,在日寇的瘋狂侵襲和國民黨的白色恐怖統治下,中共台州地下黨組織與敵人鬥智鬥勇,建立了一條神秘的紅色地下交通線。

這條神秘的紅色地下交通線,一頭連着中共台州地下黨組織的上司機關,一頭連着蘇北抗日根據地(抗日戰争期間)和四明山浙東遊擊隊根據地。不管敵人如何瘋狂搜捕和襲擾,這條紅色地下交通線始終傳遞着黨中央的訓示和重要情報。就是靠着這條紅色地下交通線,當中共浙江省委書記劉英同志被捕并被敵人殘酷殺害後,劉英同志的夫人丁魁梅同志被安全地轉移到了解放區。就是靠着這條紅色地下交通線,我們把台州和浙南地區黨的骨幹力量轉移到了蘇北新四軍根據地和四明山浙東根據地。

在解放戰争中,台州黨組織重新組建新的地下聯絡交通站,接收上級黨組織的訓示,進行搜集情報工作,秘密開展策反工作,為迎接台州的勝利解放作出了貢獻。

在這條紅色地下交通線上,流淌着革命先烈的鮮血,留下了那些默默無聞地為民族解放事業戰鬥的黨的地下工作者的足迹,以及他們一個又一個機智勇敢,與敵人鬥智鬥勇,不怕流血犧牲的可歌可泣的傳奇故事。

台州黨組織初建地下交通線

李兆建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悍然挑起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發動了全面侵華戰争。中國軍民奮起抗擊日寇的侵略,抗日戰争全面爆發。在中華民族面臨危急存亡之際,中國共産黨發出了“築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号召,掀起了全國抗日救國的熱潮。

1938年5月,中共浙江省委決定,成立中共台屬臨時特委,由宿士平任書記。10月,台屬臨時特委轉為正式特委,中共浙江省委派省委委員劉清揚到台屬擔任特委書記。中共台屬特委建立後,所屬各縣先後建立了縣(工)委等縣級黨組織,上司和推動台州群眾抗日救亡活動走向新的高潮。同時,中共台屬特委積極籌建黨上司的抗日武裝,要求“各地黨應該盡一切可能,選擇适當地區,建立武裝工作來,作為将來遊擊日寇的根據地”。

蔣介石雖然口頭承認中國共産黨的合法地位,但制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一系列的反動方針。随着國民黨頑固派反共活動的加劇,台屬特委和各級黨組織不得不轉入秘密狀态,加強隐蔽鬥争。台屬特委機關地點的流動性也很大,先後設在黃岩城關淑德國小、海門東山中學、樂清樸頭、臨海嶺根、黃岩桐樹坑等地。為了加強特委機關與各地黨組織之間的聯系,台屬特委加強了秘密通訊聯絡工作,相繼建立了一些秘密聯絡點(站)。

1939年10月,中共台屬特委決定成立中共甯海縣工委(當時三門分屬甯海、臨海,因黨組織主要活動的地域屬甯海,是以成立的縣委叫甯海縣工委),林克光為書記。林克光在僑光中學教書,與章夏渠是同僚,與其姐姐章彩香是同學。經過一段時間接觸了解後,同年年底,林克光發展章夏渠、章彩香參加了黨組織。章夏渠、章彩香家在海遊開了一家糕餅店,叫恒大糕餅店。為了便于給縣工委委員轉遞信件,恒大糕餅店就成為縣工委的交通聯絡站。

甯海(三門)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早在1927年下半年,中共浙江省委和甯海(三門)縣委根據黨的“八七”會議和中央訓示精神,在南鄉亭旁和西鄉珠岙建立了區委,并于1928年4月間發出檔案,提出“必須用一交通,時常往來縣區之間傳遞消息”。短時間内在全縣組建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通訊網絡,為亭旁武裝起義創造了極為有利的通訊聯絡體系。亭旁起義前後,甯海(三門)縣委對全縣黨組織和武裝部隊的調動,就是靠這一通訊聯絡網絡進行上司和指揮的。1928年5月26日,亭旁起義部隊攻占了亭旁鎮,成立了浙江省第一個蘇維埃政權。亭旁起義失敗後,白色恐怖籠罩甯海(三門),不少黨組織的上司人和交通聯絡員遭到敵人的抓捕、殺害,黨的交通聯絡工作是以中斷,但是,紅色的種子在這塊土地上已經深深地紮下了根。

1939年底,在甯海(三門)縣工委上司下,海遊、亭旁、珠岙等地黨的基層組織發展很快。為加強對各地黨組織的交通聯絡工作,海遊、亭旁、珠岙等地都設立了多處交通聯絡站。除海遊的恒大糕餅店外,珠岙下洋村黨員鄭永椿家也是一個固定聯絡點,亭旁楊道度的協康南北雜貨店等都相繼成為縣工委的重要交通聯絡站。此外,在海遊鎮周圍,還設有多處通訊聯絡點,如金鑒村的金賢益家、亭山國小、珠山國小等,它們和臨海、天台、溫嶺等鄰縣相通,形成了以甯海(三門)縣為中心的交通聯絡網。

【來源:台州新聞用戶端】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将及時進行處理。郵箱位址:[email protected]

繼續閱讀